(河南日报农村版记者 丁需学 通讯员 王向丽 张军伟)12月2日,在宝丰县闹店镇西杨庄村食用菌种植基地的大棚内,一排排平菇菌袋排列得整整齐齐,一簇簇水灵灵的平菇破土而出,宛如撑起的一把把灰色的小伞。

“这些‘蘑菇伞’可是我的‘致富伞’,中秋节前后每天能摘2000多斤,现在每天能摘600多斤,批发价2.5元~5元不等,效益不错!”看着娇嫩新鲜、长势喜人的平菇,种植户陈亚克笑着说。

今年42岁的陈亚克曾从事烟草育苗大棚销售工作,在了解到大棚种植利润空间大、经济效益好,于是他打算回家乡发展大棚蔬菜种植。经过市场调研,他发现食用菌在市场上很紧俏,而且种植周期短、见效快、风险小,便把目标选定在了食用菌种植上。

2016年,他在西杨庄村流转了4亩地,投资15万元建起了6个蘑菇大棚种植平菇。凭着一腔热情,身为门外汉的他从拌料、装菌包、杀菌、接种、培养等一点点摸索。万事开头难,创业初期由于没有经验,近一半的菌包被细菌感染。不服输的他凭着一股子韧劲和拼劲,在以后的种植过程中认真总结经验、查技术资料、找失败原因,边生产边研究,逐渐攻克了食用菌生产的一道道难题。

掌握了食用菌种植和栽培技术后,他种植的平菇一茬接着一茬长,也长出了陈亚克致富奔小康的蓬勃希望。近两年来,他不断扩大种植规模,又流转了8亩地,建起了15个蘑菇大棚,不但种冬菇,也种夏菇。现在他的蘑菇棚每年可产平菇15万斤左右,纯收入达20余万元。每天,他不仅供应平顶山市区批发市场,还在市区的另一个蔬菜批发市场租赁了门店,专业批发销售食用菌。在自己致富的同时,他的蘑菇基地也吸收了周边村庄10余名村民就近务工,拓宽了群众的就业增收渠道。

“我们这儿紧邻市区,种植的蘑菇不愁销路。明年我准备再建一个标准化控温、控光、控湿的智能化大拱棚,增加品种、扩大规模。乡亲们只要愿意干,我都会带着大家一起致富。”看着大棚内茁壮成长的平菇,陈亚克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近年来,闹店镇按照“村村有主导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的要求,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引导种植大户发展高效特色农业,有效增强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