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跃学(左)在查看今年的樱桃花。通讯员 赵武强 摄
3月1日,重庆日报记者沿着山路来到铜梁区建新村,就一头扎进了樱花的海洋。这里是铜梁双山镇的仙隐山,海拔近600米,满坑满谷的樱桃花,引来嗡嗡的蜜蜂,更引来络绎不绝的赏花人。
在仙隐山,一位村干部的故事广为流传。在旱情到来时,他带领村民找水抗旱;为修建提水工程,他坚守一线把关;因发展樱桃产业、做大乡村旅游,而被村民称为“樱桃书记”,他就是建新村党支部书记吴跃学。
抗旱三个多月瘦了十多斤
吴跃学今年58岁,是土生土长的建新村人,自1995年起就一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20多年来,他一心一意为村里发展谋划,带着大伙儿修路、建山坪塘,发展樱桃产业和乡村旅游,把一个人均收入不到2000元的贫困村领上了致富路。
在村民向富国眼中,吴跃学是一位真正为大家办事的好干部。“2006年大旱,吴书记带大家抗旱,皮肤都晒脱了。”向富国说,当年持续高温40多天,村里不仅果树蔬菜全部绝收,不少人甚至忍痛卖掉猪羊以节省用水。吴跃学当即决定带领村民四处找水解困。
“先是在山上找水,山上的水源干了,又带人到乡上接水。”吴跃学介绍,那时村里的青壮年大部分出外务工,在家的老弱基本上无力运水。为了帮群众“解渴”,吴跃学每天都要在早上五点多起床,下山到乡上排队接水,小卡车每次运3吨水,每天都要跑五六趟。
连续三个多月的抗旱、运水,吴跃学不但被晒脱了一层皮,还瘦了十多斤。因为旱情中的坚守,吴跃学被评为市里的抗旱救灾先进个人,更获得了村民发自内心的支持。“后来我们修山坪塘、道路占用土地,发展樱桃、李子产业,大家都踊跃支持。”吴跃学说。
宁愿延后也要换下问题供水管
为破解水源制约,大旱之年过后,建新村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开始发力水利建设,累计修建大小山坪塘26口,每一口,吴跃学都参与协调用地和质量把关。“对得起群众,就要把上级的资金用到正处。”老吴说。
作为“老搭档”,建新村村主任陶秋福对老吴的执着十分敬佩。“他宁愿工期延后,也要让承包商换掉问题管道。”陶秋福介绍,为配套老鹰嘴新观音堰塘,去年,村里向上级争取资金修建提灌站,当年底要投用供水。当年6月,承包方在施工时,老吴发现1500多米的管道质量有问题,吴跃学马上要求对方换掉,“民生工程质量不过关,进度快有啥用?”
这样的例子,在吴跃学的工作中多不胜数。多年来,建新村新修建水泥路10多公里,步道13公里,提灌站1个,山坪塘、蓄水池26个,全部都高质量竣工。今年,为发展樱桃乡村旅游,建新村又要开建11公里的环山步道。“有老吴盯着,我们放心!”村民们都说。
樱桃产业吸引80个村民返乡
山路曲曲折折,两旁樱花盛放。3000多亩樱桃花让仙隐山的春色更浓了,络绎不绝的游客趁着暖阳徜徉其间。老鹰嘴的山坪塘旁,6组村民马果的农家乐不久前才完成装修,他刚从菜地里摘了一些豌豆尖,为预订的游客准备午餐。
“去年樱花开放和采摘期间,村里接待游客近20万人。”吴跃学介绍,建新村地处山区,以前大家仅仅是在坡地上种点樱桃和李子,果子质量参差不齐卖不上价,村里280多户有400多人在外务工,而现在,樱桃不仅成为村里的主导产业,还吸引80个以前在外务工经商的青壮年劳动力返乡。
马果就是其中的代表。曾经在贵州务工的他看到村里的樱桃产业搞得红红火火,前年回村建了一个农家乐,提供餐饮住宿,还建了100多亩的樱桃园。“先后投资了近200万元,我估计5年内就可以回本。”马果介绍,随着双山樱桃知名度的提高,樱桃在园里就会被游客高价买去,而赏花季和樱桃节期间的游客则使农家乐爆满。
“没有‘樱桃书记’带头,我们的樱桃不可能发展起来。”马果介绍,吴跃学率先建起了20多亩的樱桃园,还四处拜师学技术,并与外地专家达成协议,专家上门到建新村传授技术。此后,村里规范种植樱桃的人越来越多,最终打响了品牌。
有了一定规模的樱桃种植,吴跃学又开始吆喝樱桃旅游。“来仙隐山赏樱花,摘樱桃”这句话,成了吴跃学这些年的“口头禅”。目前,建新村的樱桃节已举行了十余届,去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1.8万元。
“搞乡村旅游,环境一定要上去。”吴跃学说,该村从去年开始评比十大环境优美户,从改水改厕到鸡鸭圈养,从房前屋后种花栽树到乡间道路拓展,村里的面貌焕然一新。今年初,老吴从市里领回了“重庆市绿色新村”的牌匾,他说,作为“樱桃书记”,自己将继续念好樱桃“致富经”,与村民一起把仙隐山打造成人人向往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