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羊源于蒙古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南宋迁都临安(今杭州)后,黄河流域的蒙古羊随居民大量南移而被携至江南太湖流域一带。移到江南后,因缺乏放牧地和多雨等因素的影响,由放牧转入舍饲,终年饲养在阴暗的圈内,缺乏运动和光照,经过长期驯养和选育,逐渐适应了当地的气候条件,后因群众喜好白色及制裘的需要,从斑黑无角而高大的后裔中选留纯白的无角羊种,逐渐形成了如今的湖羊。

一、品种简介

湖羊全身被毛为白色,体格中等。头狭长而清秀,鼻骨隆起,公、母羊均无角,眼大凸出,多数耳大下垂。颈细长,体躯长,胸较狭窄,背腰平直,腹微下垂,四肢偏细而高。母羊尻部略高于髻甲,乳房发达。公羊体形较大,前躯发达,胸宽深,胸毛粗长。属短脂尾,尾呈扁圆形,尾尖上翘。被毛异质,呈毛丛结构,腹毛稀而粗短,颈部及四肢无绒毛。湖羊性成熟早,公羊为5~6月龄,母羊为4~5月龄。公羊8~10月龄、母羊6~8月龄便可初配。常年发情,发情周期17天,妊娠期146.5天。一般每胎产羔2只以上,多的可达5~6只,经产母羊平均产羔率277.4%,一般两年产3胎。羔羊初生重公羔3.1千克,母羔2.9千克。羔羊断奶成活率96.9%。3月龄断奶体重公羔25千克以上,母羔22千克以上。6月龄羔羊可达成年羊体重的70%以上,周岁时可以达成年体重的90%以上。成年羊体重公羊65千克以上,母羊40千克以上。屠宰后净肉率38%左右。剪毛量公羊1.65千克、母羊1.16千克,属异质毛。

二、增产增效

湖羊具有早熟、四季发情、每胎多羔、泌乳性能好、生长发育快、耐高温高湿等优良性状,是世界著名的多胎绵羊品种,湖羊也是中国羔皮用绵羊品种。产后1~2日宰剥的湖羊羔皮皮板轻柔、毛色洁白、花纹呈波浪状,享有“软宝石”之称;2~4月龄时剥取的幼龄羊皮板称袍羔皮又称“浙江羔皮”,皮板轻薄,保暖性能良好,是良好的制裘原料;10月龄以上的大湖羊的皮板也称“老羊板”,花纹松散,皮板壮实,既可制裘,更是制革的上等原料,以质轻、柔软、光泽好而闻名。与肉用品种相比,湖羊的多胎高繁特性更为突出。利用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纯种繁育,引入湖羊进行纯繁,以保持其优良生产性能,特别是繁殖性能。二是作为杂交优势利用的母本,与国外的肉用品种绵羊进行杂交,杂一代羔羊全部育肥屠宰,或选留杂一代母羊继续与引进的肉用品种杂交,生产三元杂交羔羊,提高杂种绵羊的生长速度和产肉性能。以杜泊、澳洲白为父本,杂一代初生重3~4.5千克,育肥公羊日增重300~350克,母羊日增重250克,屠宰率在50%以上。三是作为杂交育种的母本。综合利用湖羊繁殖力高,引进肉用品种产肉性能好的优点,进行杂交育种,培育繁殖性能高和肉用性能好、适合我国生态条件的肉用多羔新品种(系)。推广利用过程中,需将湖羊的选育与开发利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保留高繁殖性能的前提下,提高肉用性能,实现提质增效。

三、养殖要点

1.必须从具备种畜禽生产许可证的种羊场引进种羊,选择符合品种外貌特征、系谱清楚、体格健康粗壮、繁殖力高的成年公母羊,防止近亲繁殖,检疫合格方能引进。新引进的种羊应隔离15~30天,无异常表现才可混群饲养。

2.进行分群分阶段饲养,种母羊和种公羊要分开饲养,防止近亲交配及过早受孕,导致品种退化。根据湖羊所处生理阶段,分别给予不同营养,实施阶段化精准饲养管理。

3.利用湖羊常年发情特点,通过早期断乳、同期发情等技术,实现一年两产或两年三产。选留个体发育正常双羔以上公羔和母羔留作后备羊,提高羊群遗传品质。

4.做好新生羔羊初生护理,挖掘母羊泌乳潜力,适时进行补饲和断奶,哺乳期一般控制在45日龄以内。

5.做好疾病防控工作,按照“防重于治,养防结合”的原则,制定免疫程序,科学防治。做到疾病防控制度化,环境整洁化,消毒制度化,免疫程序化,及时预防寄生虫病和常见病。

四、适宜地区

我省自2013年前后开始引入该品种,目前在邢台、衡水、石家庄、保定、张家口及承德等地均有分布,表现出了繁殖率高、母性好、易舍饲等优点,适应性良好,是较为理想的肉羊品种,适宜用作经济杂交母本和新品种培育母本素材。

五、注意事项

湖羊性成熟早,繁殖力强,母性好,要防止过早配种,以免影响其自身生长发育及终生生产性能;要注意怀孕后期的饲料营养搭配,以防怀孕后期流产、胎儿体重过小,以及产前、产后瘫痪的发生;湖羊体形多偏小,肉用体形欠佳。在推广利用时,在保持其高繁性能基础上,要不断地加强其肉用性能选育,开展纯繁及其与国外引进肉用品种的杂交优势利用。

技术指导单位:河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