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的牡丹产业迎来了蓬勃发展,实现了“一年四季有花看”,种植面积将近400万亩,培育了大量新品种,牡丹在药用、保健、园林美化等方面产业蓬勃发展。
2021年中国牡丹直接产值为约70亿元人民币。同时,中国牡丹产业还带动了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包括旅游、文化创意、餐饮等方面,预计延伸带动产值将达到数百亿元人民币。
牡丹具有很好的经济效应、生态效应和社会效应,在延长产业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促进乡村振兴上起到的重大作用。
01
我国花卉种植面积也已经跃居世界第一位,并成为世界最大的花卉生产基地、重要的花卉消费国和花卉进出口贸易国。统计数据显示,全国花卉消费额正以年均7.6%以上的速度递增,花卉无疑是一个潜力巨大的消费市场。
其中牡丹市场需求持续上升,尤其是自2019年起。根据中国鲜花市场监测中心的数据,2019年牡丹花卉市场需求达到了1.2亿枝,同比增长20%。而2020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牡丹鲜花市场需求虽然有所下降,但仍保持在高位,达到了1亿枝左右。
牡丹等花卉在迎合游客消费需求升级、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的作用非常重要,在文旅产业中,花卉相关的业态发展市场巨大,除了基本的赏花需求,现在牡丹+节庆、牡丹+展陈、牡丹+文创、牡丹+夜游等业态组合形式也是越来越丰富。在牡丹的主产地菏泽、洛阳牡丹产业企业数量分别为1354家和459家,其中包含旅游业务的企业占比分别为7.53%和11.76%。
02
(1)牡丹+节庆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以牡丹为题的节庆活动就有数十个,其中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由原国家文化部和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已开办40届。
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成为了一个融赏花观灯、旅游观光、经贸合作与交流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经济文化活动。它已经成为洛阳发展经济的平台和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洛阳走向世界的桥梁和世界了解洛阳的名片。
临夏是中国牡丹栽培品种的重要发祥地,经过一千多年的引种驯化,育出了150多个花形丰富多姿、色彩艳丽的紫斑牡丹栽培品种。在“十三五”开局之年,临夏州市摸石头过河,成功筹办了首届为期十五天、以“赏河州牡丹 品临夏美食”为主题的河州牡丹文化节。
自此,一朵花的故事从未间断,2022年升级为河州牡丹文化嘉年华,七年间,这场牡丹文化盛宴不仅使地域历史文化资源升华为地域形象与品牌,也搭建起地域经济文化跨越发展的平台与桥梁。
(2)牡丹+展陈
2023年春节期间,菏泽牡丹展览馆不仅展出了10余个品种、1000余盆催花牡丹,还将牡丹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牡丹进行了联合展出,郓城古筝、曹县柳编、曹县木雕、曹州面人、鄄城砖塑、鲁锦织造技艺与牡丹盆栽交相呼应。
无独有偶,洛阳建了一座以花为主题的博物馆,博物馆外面有一片花海,花开时节十分应景。博物馆围绕“洛阳牡丹甲天下”的主题展开,通过牡丹文物展陈多元纷呈,结合高清激光投影融合拼接、全息成像等技术,美轮美奂地展示众多牡丹元素。
(3)牡丹+文创
牡丹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可以通过开发牡丹文创产品来传承和弘扬牡丹文化,同时也可以通过创新和融合,将牡丹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创造出更具有时代特色和创意性的文化产品。
经过多年沉淀,我国多地已经开发出一批彰显牡丹美学风格、符合市场需求的文化创意产品,正在从量的突破走向质的升级,牡丹画、牡丹瓷、牡丹茶、牡丹油、牡丹美妆、干花牡丹等文创产品,其中干花牡丹是真花经过定型、脱水、护色、护型、防潮处理等一系列工序,最后插在在鲜活的盆景上,克服了牡丹鲜花不能长期保持的缺陷。
(4)牡丹+夜游
多个景区开设夜游牡丹专场,打造夜游赏花新模式。夜游牡丹园是一种独特的旅游方式,它将传统的牡丹园与现代的灯光艺术相结合,为游客带来了一种别样的视觉和感官体验。在夜晚的牡丹园里,除了欣赏美景,游客还可以购买纪念品、品尝美食等,从而增加旅游旅游消费。
曹州牡丹园就推行“景区一票通”60元入园畅游机制,并在牡丹观赏、游玩娱乐、灯光夜游、餐饮服务、票务等方面迎来全新升级,升级提档的大型水上实景剧《曹州吟》、流光溢彩的“灯光节”、震撼的大型无人机编队表演等,全面点亮曹州牡丹园“夜游模式”。
此外除了上面提到的业态组合,还可以引入科普内容,注重科技导入,从花卉苗木的组培科研到立体化展示,规划科普体验类相关的功能设置;丰富度假产品,基于花木田园等打造花田运动、花汤养生、美食体验、花丛住宿等特色度假产品;导入体育体验活动,可在花田中设置卡丁车赛场、迷宫等趣味运动,通过规划特色交通,结合地形特点,设计车行、人行等不同景观道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