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城镇人口快速增加。城市快速发展背后暗藏的是社会各种风险的加剧,各种危机事件、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的频繁发生,对城市的现代化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突发事件发生时,由于应急志愿队伍开展自救互救帮扶行动,有力地配合了政府救援的行动和过程,已成为减轻灾害造成次生影响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我区应急志愿服务有效运行的保障体系仍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应急志愿服务发挥有效作用。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统筹管理。在应急处置情况下,应急志愿服务工作由区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机构统筹协调,但其规划指导和资源调配能力相对不足,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渠道不顺畅、处突效率相对不高。在应急志愿服务活动中,组织间横向协作不足,政府与社会志愿服务组织间应急救援和处置信息共享能力较弱。社会公众自发参与、政府应急体系与社会应急力量之间的协调合作机制缺失,沟通交流与互动渠道有限,多方协调联动工作面临较多困境。

(二)运行保障机制不健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志愿服务组织运行资金主要依靠政府拨付,财政预算制度化建设相对滞后,导致设备更新、物资配备和行政经费得不到充分保障。志愿组织的专业化、常态化培训落实不到位,导致志愿者对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的保护措施不足。同时,由于应急志愿服务属于主动涉险范畴,未能纳入国家保障性保险体系和市场化商业保险,缺乏专项保险保障。志愿服务组织要担负“赔偿兜底”责任主体,存在部分赔偿落实难的风险。

(三)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志愿活动的自愿性和非营利性等特殊属性对志愿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应急志愿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一方面是应急志愿队伍的收入来源不确定,合理权益得不到保障,缺乏身份认同感,导致专业骨干人才流失严重;另一方面是有些参与应急志愿工作的人员为有关基层单位自主招募,并未履行注册登记和纳入志愿者管理系统等行政程序,影响应急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

(四)应急志愿队伍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技能是体现应急救援水平的关键,应急服务技能与应急服务知识考量着应急服务工作的质量。但就相关资料和历次应急事件处理情况来看,我区志愿者队伍整体技能不高,知识储备不足,特别是应急专业知识更是严重匮乏。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突发情况的发生方式日益多元化、复杂化,而多数志愿者服务者的知识储备还停留在传统的入门水平上,如何解决应急志愿服务的质量与日益增长的应急任务要求之间的供需矛盾,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现实性难题。

二、相关建议

(一)加强组织管理。将应急志愿服务作为特殊类型志愿服务实行专项管理,在民政部门注册,由相关行业部门组织应急救援业务知识培训。建立应急志愿服务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应急志愿服务组织的应急协同能力建设,提升应急志愿服务组织的服务和救援效率。将“互联网+”政务服务和应急志愿服务结合起来,依托大数据资源平台和人工智能算法,实现志愿服务信息数据统一归集管理、共享交换、互联互通和智能推送。

(二)强化运行保障机制。由民政部门牵头,统筹社会、企业及个人捐助,指导慈善组织、公益组织建立志愿者保护专项基金,根据不同类型应急志愿者特殊风险保障要求,设立定向志愿者保护基金或专门账户;完善志愿服务保险机制,通过商业保险等市场机制,同时依托政策补贴、政府购买、政府兜底等,分担、转移和降低志愿者应急活动中的特殊风险与损失,保障应急志愿者的合法权益。加强应急志愿服务相关事项的法规制度和执行保障工作,制定《志愿服务条例》补充规定,细化志愿服务保障内容,依法开展应急志愿活动。

(三)提高应急志愿组织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应急志愿组织专业化水平,强化志愿者身份认同和荣誉感,拓宽服务领域,定期组织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完善财政预备费的拨付及使用制度,强化政府投资主渠道的保障作用,以政府财政为应急志愿服务提供激励保障。在此基础之上转变观念,正确认识和领悟志愿精神。中国志愿服务中的无偿精神是强调志愿服务的非盈利性和公益性。这其中既不要求超脱人性的道德准则,也不以“无私”的标准来界定志愿参与行为,这样就可以整合更多的“利他”因素来实现自身的发展。各级志愿服务主管和协调机构应明确志愿者的范围,引导其自行在志愿服务信息系统注册,加强志愿服务组织会员注册管理工作;加强志愿者动员、招募、培训以及管理等活动的规范化,完善应急志愿服务体系。

(四)发挥基层应急志愿服务队伍优势。应急志愿服务队伍应加强应急知识技能的宣传普及和安全隐患的排查。应急志愿者依据实地实情,积极有效地开展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宣传和自救互救知识的推广,引领本地居民开展自救互救专业技能训练、演练。例如对于不同阶段不同时期的易发多发事件,包括火灾、社区群体事件等,可详细总结所需应急服务的针对项目、多发时间、易发地点、专业要求等,并通过海报、小区通知栏等关注度较高的便民方式不定期发布相关信息,使应急志愿者能够随时随地根据自己的时间和专业特长灵活地选择志愿服务项目。应急志愿者还承担信息的报告传递和应急救援:既如前线的哨兵,灾时组织开展灾情、民情的搜集和速报,又像后方派出的医护,组织受灾群众自觉主动地开展自救互救、应急避险、疏散安置。同时,又像社会治安,破除谣言,负责维持当地、当时的社会秩序、排除和控制可预防的次生灾害,待专业救援队到来之后协助和配合其进行抢险、救护和救灾物品的筹集和发放等工作。

现代城市的应急志愿服务体系建设是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志愿团体是应急管理中的人力供给渠道、知识流动渠道、服务递送渠道、社会调节渠道。我们需要深刻认知,社会力量的有效参与是构建现代应急管理能力和体系的内在需求,也是政府与社会合作新常态的基石,更是有效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的结构性刚需。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