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6点半,是普洱市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芒信镇芒信村村民赵阿结惯常的起床时间。在牛油果采摘最忙碌的10月和11月,他会提前到6点起床。
“牛油果的种植要求严、管理精度高,需要付出更多耐心和毅力,采摘季我平均每天工作14个小时。”赵阿结说,“但付出是值得的,高投入也能带来高回报,丰收时的成就感让人激动。”
从2007年引进第一批果树试种,到2023年种植面积达10.81万亩,投产面积2.04万亩,鲜果产量1.73万吨,实现产值6亿元以上,孟连已成为国内种植规模最大的牛油果基地。许多像赵阿结一样的农户,与这颗果子结下了不解之缘。
挂在枝头待采摘的牛油果。人民网 尹馨 摄
赵阿结以自家为例算了一笔账:“我家60多亩土地,以前种甘蔗、玉米,收入较低。去年种植牛油果入股分红加工资等全部收入可以达到30万元。”
但事情并不是一开始就顺利。牛油果是“舶来品”,过去在村里推广时,多数人心存抗拒。“味道怪没人吃”“万一赚不到钱怎么办”“不知道怎么做田间管理”……质疑声让赵阿结“心里也没底”。
2014年,赵阿结返乡创业,获得了去当地一家龙头企业参观学习的机会,通过免费培训初步了解了牛油果种植管护技术。透过郁郁葱葱的牛油果树林,他看到了产业发展的希望。
回家后,赵阿结上网查了许多资料,知道牛油果原产地是南美洲,在很多地方试种都没成功,而孟连,有适合牛油果生长的气候、土壤、降雨量,也有相关政策支持。
多年来,孟连县打造“一县一业”牛油果产业,引进优良品种,与专家团队合作,吸引当地村民参与,扩大种植园的规模……同时,加大金融优惠力度,创新“334”利益分配机制,让种植户们共享牛油果产业发展红利。
这些政策释放出的积极信号给了赵阿结信心,他将微信昵称改成“哈尼牛油果王子”,大胆迈出了第一步:“万一成功了呢?”
卖掉家里的牛,通过土地入股,他自己也参与到牛油果基地的管理中,成为孟连县芒信康然农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合作社成立以来,已带动当地97户农户参与种植。
果树种下了,等待丰收的时间同样漫长。牛油果对生长环境很挑剔,水利设施和管护不到位会造成挂果不足、亩产效益低下。“从树苗到丰产,要等待近五年的时间,前三年我只能靠测量树长高了几厘米来增强信心,并告诉自己没有选错。”赵阿结说。
后来,每天早起,花费数小时巡查林地、观察树的生长情况、记录数据成了赵阿结的习惯。灌溉需水量、土壤的透水性、树根附近是否有胶泥土……一项项种植标准,他了然于心。
赵阿结在1200亩果树下穿梭了6年,而孟连牛油果的发展之路也走过了17年。随着这种小众水果走进大众视野,名气越来越大,销量也节节攀升。去年10月,赵阿结接到来自全国源源不断的订单,合作社的牛油果销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销量在11月达到最高峰,同时新增了广西、四川的订单。
清洗过的牛油果被送上选果机传送带。人民网 尹馨 摄
每天下午,是基地工人最忙碌的时候,清洗、分拣、称重、装筐……据粗略统计,仅康然农业牛油果合作基地平均每天的销售量都在2吨以上,11月能达到每天五六吨。
赵阿结的工作更多变成了对接客商、外出洽谈、发货统计等,但对田间地头的管理,他不敢有丝毫放松。在目前成熟的果林之外,他还预留了20余亩试验林,按照自己的想法嫁接育苗,希望能培育出个头更大、口感更佳、营养更丰富的牛油果新品种。
每到傍晚时分,数十箱牛油果打包完毕,整整齐齐地堆放在空地上,等待装车。
享受这片刻的空闲,忙碌了一天的赵阿结终于能坐下来,挑选两颗饱满的牛油果,洗净切盘,再配上一碟蜂蜜、一碟芥末。对他而言,发展牛油果产业正如品尝这一甜一辣两种滋味——有喜悦,也有艰辛。“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要珍惜每一颗果实,踏踏实实地打响‘孟连牛油果’这块‘地理招牌’。”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