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辛丑年九十月间,公历10月和11月末的日子,笔者相继应陕西秦岭山区凤县农商银行之约,亲耳聆听了山地凤县农商银行许多感人肺腑的支农、助农、爱农的故事,壬寅年春节之际特以《山地农商银行纪事》为题,将这些感人的故事奉献给朋友们,本次向大家说说——
七彩凤县的“林麝贷”故事(上)
——凤县农商银行河口党支部支农纪事
古凤州的凤县虽在深深的秦岭里,却因居中国南北“界碑”之地,嘉陵清流由此发端,而人杰地灵,生发出说不完道不尽的故事:这里留有三支红军队伍的足迹;又有“工合摇篮”、“两当兵变策源地”之称;三线建设时期,这里又成就了彰显航天精神的“红光沟”故事;几代信合人又在这里创造弘扬了“背篓银行精神”;进入新时代,这里又不断发生着新的故事和传奇。这里又被称为动物的乐园,生存着200多种野生动物,又有无数珍贵的中草药。而魏晋陶弘景的《名医别录》、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诸多药学著作所记录的,具有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消肿止痛等诸多功效,不仅是我国中成药和出口创汇中成药的重要资源,又是我国香料工业和化妆品行业的重要生产资料,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其开发利用的潜力巨大,需求也会越来越大的麝香,则产自适生于凤县林麝的雄麝。难怪人们称这里为“七彩凤县”。
自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凤县就在林业、科研、金融、药材等诸多部门的支持参与下,通过30多年的积极探索,使凤县成为全国最大的林麝人工养殖基地,形成了以凤县养殖林麝第一人、全国劳动模范、高级畜牧师陈树民为代表的一支林麝人工养殖专家队伍。并使凤县于2017年荣获“中国林麝之乡”称号。目前,全县共有林麝养殖企业71家,规模化养殖场700多个,林麝人工养殖存栏近3万只,存栏量位居全国第一,林麝产业的发展,凤县农商银行推出的金融产品——“林麝贷”功不可没。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年的10月,笔者来到凤县农商银行河口党支部,聆听发生在这片红色土地上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林麝贷”的故事。
明星产品:“林麝贷”
凤县农商银行河口党支部书记李文亮一见笔者,首先介绍起县农商银行的明星产品——“林麝贷”:“进入新时代,我们继续弘扬凤县几代信合人创造的‘背篓银行精神’,积极发挥支农‘主力军’的作用。脱贫攻坚伊始,县总行就结合县情,及时推出了‘林麝养殖贷’( 简称‘林麝贷’)支农新产品,根据《‘林麝养殖贷’贷款管理实施细则》有关规定,对于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除享受政府全额贴息的扶贫小额信贷以外,还需要再增加贷款的,按照保本经营原则,执行优惠贷款利率,月利率执行6.0‰;对于存量林麝养殖农户,按照保本经营原则,执行优惠贷款利率,月利率执行6.5‰,综合授信最高达到100万元。并且结合随后的乡村振兴不断完善。2019年,又将原有‘林麝贷’管理办法细分为林麝养殖‘建圈’贷、‘饲料’贷、‘种源’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林麝养殖贷等系列贷款产品,进一步降低贷款利率,细分客群,精准投放,满足了林麝养殖户不同发展阶段的需要,充分发挥金融支持林麝产业发展带动效应,切实推动林麝养殖规模、效益向纵深发展和贷款覆盖率、综合金融覆盖率、申贷获得率的不断提高。促使凤县形成了‘专业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能人+贫困户’、‘大户+贫困户’等多种产业扶助模式和典型。”
平木镇的一串串故事
在凤县农商银行河口党支部所辖的平木支行,行长杨涛,首先向笔者说起刘家庄村村民何红卫,靠“林麝贷”脱贫的故事。
20多年前的一天,邻居正在维修的房屋外墙意外倒塌,使何红卫不幸被砸伤,落下了腰椎和一条腿的终身残疾。脱贫攻坚之际,57岁的何红卫家5口人中,母亲年事已高,妻子和弟弟都患有智障。但何红卫却身残志不残,早在脱贫攻坚前,他看到村上人有的种菜、有的外出打工、日子越过越红火。他所在的村还被人叫做“林麝养殖第一村”,不少人靠养殖林麝在县城和宝鸡、西安买了楼房,开上了小轿车。何红卫虽外出打工没人要,在家里又干不了重活,但决心靠养牛养羊脱贫,然而却因腰腿不灵便,撵不上放养的羊;又产生了养林麝脱贫致富的想法。但林麝养殖的资金和技术要求比较高,尤其前几年,一对林麝要七八万元,让他一直犹豫不决。何红卫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的2016年,在驻村及村干部的鼓励下,他咬牙卖掉了几头牛,又跟亲朋好友借款,筹集了6万元启动资金,购买了3只林麝幼崽。听到这个消息,平木支行又主动上门,于2017年为何红卫发放了3万元“林麝贷”,使他的林麝扩大到5只,并为他找了经验丰富的“帮扶对子”。
图为何红卫正在给林麝喂食(图自网络)
每天,何红卫早早便起床扫圈舍、切食、喂食,精心照料和细心观察着林麝的成长,虚心向“帮扶对子”请教。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2018年,何红卫养殖的林麝顺利繁殖了2头幼崽。2019年,他卖了3头林麝,收入十多万元,还清了所有欠账,从此告别了贫困。走访中,何红卫指着自己15间林麝圈舍,搬着手指算着他家林麝的收入账,乐呵呵地说:“我现在的13只林麝,每年至少收入10万元。”(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张革风,笔名曲歌,长期从事新闻工作,原为凤县广播电视台主任编辑。著有散文.报告文学集《山地风流》,童话集《少年奇遇记》,长篇小说《山地子孙》,散文集《凤州漫记》等文学作品。为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退休后获“宝鸡市最美老人”、“全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等称号,现为宝鸡市凤县老年学学会会长、老科协顾问、关工委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