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5月27日,市委研究室、苏州大学东吴智库、苏州日报报业集团联合举办“打造太湖世界级湖区”战略研讨会,邀请知名专家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不同领域,为苏州打造太湖世界级湖区建言献策。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成员、上海财经大学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学良总结世界级湖区发展经验,提出了具有普适性的“四高”发展理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出绿水青山、创新驱动、劳动力资本投入、公共服务提升、文化文明发展和区域协调的湖区发展路径。现将专家观点及视频摘编如下,以飨读者。

世界级湖区发展经验借鉴及对长三角启示

张学良

(本视频系原创成果,仅供读者学习交流使用,如需转载摘编,需征求演讲专家本人同意)

长三角不仅是国家的经济集聚地,同时也是优质湖区的集聚地,拥有绝佳的生态基底、坚实有力的产业基础、辐射周边的交通基点、争先率先的创新基因,也有依托江、河、湖、海发展的历史基础和江南基因。未来应将水资源生态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更好助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格局中,太湖流域的地位和作用要放在历史维度、国家要求、国际经验、发展阶段与未来潜力等方面进行思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环太湖流域,发展“湖区经济”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生态价值转换,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路径。应重点聚焦湖区生态价值转换,对标和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提炼世界级湖区规划理念,分析世界级湖区开发管理模式,为长三角乃至全国其他地区发展湖区经济提供实践参考。

一、世界级湖区发展经验借鉴

以日内瓦湖为例,日内瓦湖位于瑞士和法国的交界处,面积约224平方英里,湖区经济发达,是众多国际组织、跨国公司的集聚地。在20世纪60年代,日内瓦湖污染严重,发展滞后,但经历了半个世纪的综合治理与发展,使得日内瓦湖区从水污染严重的“死湖”变成世界级湖区之一。总结日内瓦湖的发展经验,主要有以下五点:一是开发与保护并重。严格规划设计,坚持适度开发,鼓励多元主体参与治污,建立跨界治污合作体系。二是传承与创新并举。保护古建筑遗址,开设民俗文化博物馆,利用数字经济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三是湖与镇协同开发。基于自身特色打造丰富多样旅游小镇,通过交通基础设施连接实现各城镇共同发展。四是完善基础服务。打造全球优质的医疗保健系统,构建内部换乘、外部衔接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强化接待设施建设。五是汇集智力资源。重视高等教育和各类培训,综合利用各类智力资源。

二、世界级湖区对长三角的启示

长三角城市群具有打造世界级湖区的基础与潜力。历史上特别是明清时代的太湖地区,就是一个有“世界级”经济实力与影响力的湖区。当前,一个世界级湖区与湖区的面积大小无关,除了与经济实力、创新发展等因素相关之外,更重要的是形成了什么湖区发展的模式与路径,甚至是湖区发展的文化与文明。从世界级湖区发展经验可以总结出具有普适性的“四高”发展理念,即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打造太湖世界级湖区也要践行这“四高”理念,即高水平开放要以面向长三角、面向全球的开放眼光来看环太湖流域建设;高质量发展要追求湖区创新和产业高质量,发挥高效的集聚经济;高品质生活是要打造闲暇的世界级湖区,体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高效能治理既包括湖区内部治理,也包括区域之间的协同发展。同时,世界级湖区建设应处理好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处理好当代、过去、未来的关系,处理好生产、生活、生态的关系。在“四高”发展理念的引导下与三对关系的处理过程中,进一步探索出绿水青山、创新驱动、劳动力资本投入、公共服务提升、文化文明发展和区域协调的发展路径。具体建议:

1. 培育各具特色的湖区小镇,打造湖镇开发协同地。①出台湖区城镇开发规划,科学划定城市开发边界和湖区生态保护红线,确保湖区开发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等各类规划相衔接。②构建湖区开发联动机制,对周边城镇进行整体开发。③搭建小镇之间的交通网络,设计推广旅游观光路线,建设全域旅游景观廊道体系,打造湖区整体旅游产品。

2. 利用数字经济赋能,打造新型消费引领地。①强化大数据在湖区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建立资源环境的相关数据采集库、资源环境承载力阀值标准、指标体系和模型,运用科学的方法建立仿真预警系统,进行多区域、多尺度生态大数据耦合,结合GIS技术进行湖区规划管理、地下管网管理、水资源管理与配置等。②推动文化旅游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促进文旅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更新示范区消费模式。③谋划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加快示范区智能交通系统、数据枢纽港、智慧商圈应用平台等数字化基础服务平台的建设。

3. 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①发挥各区域特色优势,推动产学研合作,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科技优势以及企业带来的产业优势。②利用中介服务体系促进要素整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4. 建立一体化水资源补偿机制,打造优质水源涵养区。①探索超越属地的一体化的水资源管理体制,重点推行以流域为核心的税务管理体制推进湖区污染联防联治。②在水资源统一管理的前提下,建立耗费水量补偿、占用水域补偿、利用水能补偿、破坏水生态环境补偿和污染水质补偿等制度,并探索在长三角地区设立水生态环境补偿基金和排污权交易等市场化机制。

5. 挖掘江南文化资源,打造全域旅游目的地。①保护湖区古镇风貌,营造小镇特色的空间感觉,构建现代气息的生活图景,建设宜居活力的邻里生活空间。②发展“旅游+体育”,围绕帆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美帆俱乐部及“蓝色珠链”休闲带等项目,打造长三角国家水上公园。③推进湖区区域旅游资源整理,共同编制湖区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推进国内首个跨省域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设,推出湖区旅游一卡通项目。

6. 强化基础服务供给,打造公共服务共享地。①以人为本推进基础服务设施配套,建设湖区医联体,打造一体化公共客运体系,开展湖区出租汽车跨省经营可行性研究。②大力发展休闲服务业,面向年轻人群体引进建设一批时尚消费项目,形成一批网红打卡地,打造具有青春潮流气息的时尚街区。

7. 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打造产教融合示范地。建议在率先布局国际教育园区、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开展产教融合职业院校项目上积极探索。

8. 着力提升区域开放合作能力,打造协同发展示范地。在多重国家战略中推动世界级湖区发展,与长三角发展轴带、现代化都市圈的物理链接与战略契合,在三省一市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进程中发挥链接作用。建议强化与周边地区联合,推动建立联合规划统筹机制。

(本文作者系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成员、上海财经大学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