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性炎:一生致力于中国元宝枫开发利用

成都市龙泉山考察.jpg

王性炎教授,1933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杨凌示范区老科协高级顾问。

1994年退休后,王性炎重新拾起自己一直所热爱的元宝枫事业。2000年,他主持的元宝枫产业项目通过科技部验收,被评定为“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林业项目重大成果之一。在他的不懈努力下,2011年,卫生部批准元宝枫油作为新资源食品,2018年5月,元宝枫油获国家临床试验登记号,使元宝枫神经酸油进入医药应用的新时代。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被誉为“中国元宝枫之父”,90高龄的王性炎仍然致力于元宝枫相关技术研究,出版《中国元宝枫》等著作6部,他本人先后荣获中国老科协先进个人和突出贡献奖,中国老教授协会 “老教授科教工作优秀奖”,中组部“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

王立祥:矢志干旱半干旱研究

王立祥教授.jpg

王立祥教授,1941年出生。

2001年退休后,王立祥笔耕不辍,主动承担国家重点农业专著编写工作,组织全国28个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农业管理部门70多位科技工作者,完成近500万字的8部专著,其中《中国北方旱区农业》《中国旱区农业》双双获国家图书奖,《中国粮食问题——中国粮食生产能力提升及战略储备》获第五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图书奖。

担任陕西老教授协会农业委员会理事长期间,王立祥多次组织离退休专家教授深入农村传经送宝。就榆林构建“陕西第二粮仓”,旬邑苹果主产区优化 “果—畜—肥—粮”结构,汉阴月河平坝组建生态农业发展优质稻米生产等开展专题调研,并向有关部门提出发展规划方案。2015年获陕西省教育系统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2018年获陕西省老科协奖。

王辉:麦田里追逐梦想

王辉3.jpg

王辉教授,1943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

2013年退休后,无论天晴下雨,他一如既往早早来到学校试验地,认真观察和记录,他常说:“小麦育种来不得半点马虎,任何一个环节都要特别仔细。”试验地里一行行标签、笔记本上一个个数据,记录了一个个品种成熟的历程,也写满了王辉孜孜不倦、潜心钻研的态度和毅力。

从事小麦育种工作50余年,王辉主持并推广西农84G6、西农1376、西农979等国审或省审小麦新品种12个,其中“西农979”推广面积达1.42亿亩,新增产值90多亿元,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优化小麦品质结构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先后获2019年中国老科协奖、2023年中国老科协突出贡献奖。

柴岩:中国小杂粮研究与产业化的先锋

柴岩教授在田间.jpg

柴岩教授,1951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陕西省科技特派员,榆林市小杂粮技术顾问,杨凌示范区及学校老科协理事。

2011年退休后,柴岩发挥余热,继续开展陕北糜子、荞麦、豆类等小杂粮产业发展推广和开发利用工作。育成荞麦、糜子等一批优质专用小杂粮品种,改善了榆林小杂粮商品质量,提高了榆林小杂粮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研究集成多项小杂粮生产技术,提高了小杂粮产量、质量和种植效益;建立荞麦、糜子、谷子、绿豆、黑豆基地,推广优良品种和技术,提高了榆林优质小杂粮供货能力;促进小杂粮企业内合外联,发挥小杂粮企业龙头作用,促进了小杂粮生产和加工流通;积极开展小杂粮宣传活动,提高了“榆林小杂粮”的知名度,促进了榆林小杂粮区域品牌建设。

2021年获陕西省老科协奖。2022年被评为陕西最美科技工作者,也是当年获评的唯一退休职工。

周占琴:奏响乡村振兴的“牧歌”

周占琴在紫阳县指导农户饲养肉羊.jpg

周占琴教授,1958年2月出生,九三学社社员。

2018年退休后,周占琴致力于羊产业振兴,通过举办培训班,指导肉羊人工授精技术等,促进陕甘等地羊产业蓬勃发展。其中陕北吴起县百只规模的羊场已超100个,定边县安边镇全镇羊子饲养量达到4.3万只,农民年平均收入持续增长,当地养殖户都说:“是周教授带我们发了‘羊’财。” 2021年获陕西省老科协奖。

“只要身体条件允许,只要能为我国羊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事业有所帮助,我都会努力去做。”周占琴深情地说。

董振生:为育出更好的油菜品种奋斗

微信图片_20231016091252.jpg

董振生研究员,1957年9月生,民盟盟员,现任学校老科协理事。

2017年退休后,他被返聘到农学院油菜育种岗位继续工作,,依然和往常一样奔波在油菜地,通过甘、白种间杂交、回交、自交,育成甘蓝型全黄籽油菜新材料,含油量达到50%以上。他用全黄籽油菜与212A细胞质不育系多代保持,育成黄籽油菜不育系和保持系。现已登记国家品种两个,省级登记品种两个。

此外,董振生发现了一种无分枝油菜稀有资源,申报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这种无分枝油菜只有主花序,没有分枝花序,如果育成品种,每亩留苗可达10万株,油菜花期7-10天,比普通油菜花期缩短10-15天,完全可以满足油菜全程机械化。2018年,董振生获陕西省老科协奖。

李丙智:扎根千阳,只为一颗致富的“小苹果”

李丙智.jpg

李丙智教授,1956年4月26日出生,民盟盟员。

2017年退休后,李丙智带着老伴扎根千阳,牵头成立了宝鸡苹果研究院,继续每年在千阳县蹲点280天以上,指导农民栽培矮砧苹果,培育矮砧苹果大苗,发展苹果产业。

近年来,围绕千阳苹果产业发展,李丙智出版5部苹果栽培技术书籍,免费发给农民,其中《千阳矮砧苹果》发行2万多册,并传播到全国14个苹果栽培省、市。担任千阳县张家塬镇宝丰村“三区人才专家”的他,指导宝丰村发展苹果产业,目前全村已经整体脱贫,贫困户全部脱贫。为了帮助千阳县建立现代苹果产业,推进规模建园和应用机械化,李丙智协助千阳县先后引进陕西海升果业公司、陕西华圣果业公司等10家公司,在千阳建立苹果园4万多亩,带动种植大户建立苹果园。2019年获陕西省老科协奖。

苏印泉:奔走在杜仲研究产业化道路上的先行者

苏印泉教授在新疆杜仲产业基地.jpg

苏印泉教授,1954年生,中共党员。现任学校老科协理事,林学分会会长。

作为国内杜仲产业化的先行者, 2014年退休后,苏印泉全身心将团队的28项国家发明专利技术等研究成果运用到杜仲全产业链开发。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组建新疆思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新疆仲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利用他独创的“杜仲叶林栽培模式”,目前已建成近五千多亩新疆杜仲产业资源基地,该模式的最大优势是“当年栽植当年收获,一次栽植连年收获”,将高大乔木的利用变为“农业化”。两个中试产业化公司建成,对加快杜仲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苏印泉正在与国家储备林集团联手,策划组建杜仲全产业链的零废弃大产业开发,计划在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筹建国家杜仲产业研究院,推动杜仲动物饲料和杜仲胶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

谢惠民:小麦育种的行家里手

旱地小麦育种专家谢惠民教授.JPG

谢惠民教授,1954年生,中共党员,现任陕西省老教授协会农业专业委员会会长,学校老科协副会长。

2013年退休后,谢惠民致力于抗旱节水小麦遗传育种研究,主持育成省审小麦品种西农5715等良种3个,与地方科研单位合作育成抗寒耐寒品种1个,作为陕西省旱地小麦商业化育种首席专家,引领牵头企业和参与企业育成省审小麦品种4个。2019年被农业农村部授予“神农中华农业科技二等奖”(第二完成人),就是对他育种创新成果的肯定和褒奖。

近年来,谢惠民发动西农老教授协会、老科协科教专家一起致力于科研推广、乡村振兴,为陕西种业作出了重要贡献,2019年获陕西省老科协奖,2021年获陕西省老教授协会突出贡献奖。

邹志荣:醉心设施农业的领航人

微信图片_20231011143334.jpg

邹志荣教授,1956年生,中共党员,现任学校老科协副会长。

作为设施农业专家,邹志荣率先提出了温室主动采光概念并首次阐明理论依据;研制出我国第一台模块化土块快速成型机,不仅实现了日光温室墙体建造标准化,且整个温室造价下降40%左右,目前该技术已经辐射到陕西、甘肃、宁夏等地区,亩增收3000元以上。2019年利用多年研究成果,结合国内外先进技术,规划设计建设了杨凌智慧农业示范园,成为未来农业的标杆。

2023年7月退休后,邹志荣奔波于西北地区农村,在绿色的田野辛勤撒播科技火种,为帮助农民脱贫致富贡献力量,被誉为“长期同农民打成一片的农科专家”。2020年获中国老科协先进工作者奖。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