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国之根本,因此为了鼓励和帮助从事农业的农民生活得更好,国家在农业生产方面投入大量的财力。我国每年都会对农业补助逐年增加,但是从事农业种植的人并没有增加,反而越来越少,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1. 从事农业种植的人偏向老龄化
在当下从事农业种植的人基本上都是50岁以上的农民,这些人多居住于农村年龄偏大,外出打工无望,只能在家从事农业种植。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水平不断的提高,更多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虽然国家对农业补助在增加,但从事农业收入仍然很低,年轻人更愿意选择别的工作。随着老龄化不断的增加,估计会出现有田无人耕种的尴尬场面。
2. 物价上涨,但农产品原地踏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呈现上涨趋势,但农副产品原地踏步。由于农业种植需要一定的时间出来,但如果市场不景气就会出现滞销情况,导致农民收入的不确定性。大家试想一下,辛辛苦苦种了一年甚至更久的农产品因为市场不景气导致滞销,那就相当于白干了一年,不但付出了劳动成果,还零收入甚至负收入。因此会降低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积极性,所以不难想象从事农业种植的人会越来越少。
3. 外出打工比在家从事农业种植收入高很多
对于农民来说,想要靠从事农业来致富是非常困难的事,从事农业只能解决温饱问题。说一个真实的案例,在我的家乡盛产荔枝,但到荔枝成熟时节每年价格都不一样,我记得有一年天气很好挂果率很高,那一年的荔枝收购价是8毛钱每斤,你1万斤来计算年收入为8000元,刨去人工、施肥、打药的成本,估计纯利润为4000元,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即便是在城里做清洁工虽然又苦又累,但每个月收入都有两三千,一年下来也有两三万的收入。所以人们会选择外出打工,都不愿意在家务农。
4. 领补助,而不务农
在农村可分为三类人:第1类人是年纪在五六十岁的人,因为年龄原因适合外出打工,只能依靠种地来解决温饱问题,常年住在村子里;第2类人是比较年轻的人,多半外出打工,基本没种过地,下班回家可能帮助家里干些农活,但只是少数;第3类人农村户口但在城市里买房子安居,可以说是“假农民”,常年不回村,过年过节才回一两次,因为在农村领有土地,虽然不从事农业种植但仍然可以领取国家补贴。虽然国家对农业补贴的力度不断增大,但对从事农业人员的减少并没有多大作用,因为务不务农依旧可以领取补贴。
记得有一次,有美国记者问周恩来总理“中国是粮食大国,为什么没有什么作为”,周恩来总理笑了笑说“谁敢说我们没有作为,我国养活了全球1/4的人口”,虽然我国土地辽阔,但随着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年轻人不参与农业种植,未来会出现土地丢荒无人耕种,要依靠进口粮食来维持人们生活,这将会成为国际的一大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