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渔共生”即水稻为渔类提供庇荫和有机食物,渔则发挥耕田除草、松土增肥、提供氧气、吞食害虫等功能,是一种立体生态种养模式,在稻田内养殖小龙虾、泥鳅、青蛙既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又可以满足市场上对稻米和小龙虾、泥鳅、青蛙的产量、绿色健康质量的需求。“ 稻渔共生”绿色高效模式发展迅速,近几年已在我市辖区累计推广面积达5万亩以上。稻虾模式一般亩产小龙虾250-300公斤,优质稻谷500公斤;稻鳅模式一般亩产泥鳅50-80公斤,优质稻谷500公斤;稻蛙模式一般亩产青蛙1000-1500公斤,优质稻谷200-300公斤。即实现了稻田亩收入过万元高效益,又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30%以上,亩节本增效500元以上,推广前景十分广阔。现将稻虾、 稻鳅、稻蛙共生三种绿色高效模式技术要点简述如下:
一、稻虾模式
(一)小龙虾养殖技术
1 稻田准备
1.1 稻田条件。交通便利、地面开阔、地势平坦、避风向阳,要求水源充足、水质优良、旱不干雨不涝、能排灌自如。稻田的底质以壤土为好,田底肥而不淤,田埂坚固结实不漏水。
1.2 稻田改造。开挖环沟、井沟,加高、加宽田埂,建防逃设施和完善进、排水系统、遮荫棚等。
1.2.1 开挖环沟、井沟。沿稻田田埂内侧四周开挖供水产养殖动物活动、避暑、避旱和觅食的环沟,环沟面积占稻田总面积的10%,沟宽3~4m,沟深0.8~1m。
1.2.2 加高加宽田埂。利用挖环沟的泥土加宽、加高、加固田埂,泥土要打紧夯实,以增强田埂的保水和防逃能力。田埂要求高出田面0.5m以上,埂面宽不少于1.5m,池堤坡度比为1∶1.5~2。
1.2.3 建防逃设施。使用水泥瓦或厚薄膜建造。将水泥瓦埋入田埂上方内侧泥土中40cm,露出地面50cm,然后每隔1m处用一木桩固定。进、排水口要用铁丝网或栅栏围住,以防养殖水产动物逃逸。
1.2.4 完善进、排水系统。进、排水系统建设要结合开挖环沟综合考虑,必须成对角设置。 进水口建在稻田地势较高一側的田埂上,排水口建在沟渠最低处,按照高灌低排的格局,保证稻田能灌能排。
1.2.5 晒台、饵料台设置。晒台和饵料台尽量合二为一,在田间沟中每隔10m左右设一个饵料台,台宽0.5米,长2米,饵料台长边一端搁置在埂上,另一端没入水中10cm左右。
1.3 环沟消毒。环沟挖成后,在苗种投放前10~15天,每亩沟面积用生石灰150—200kg带水进行消毒,以杀灭沟内敌害生物和致病菌,预防饵料鱼、鳖、虾的疾病发生。
1.4 移栽水生动植物。沟内栽植轮叶黑藻、伊乐藻、水花生等水草,水草占沟面积的30%左右,以零星分布为好,以利于渠道内水流畅通无阻,能及时对稻田进行灌溉。投放活螺蛳100kg/亩。
2 虾苗的投放
2.1 虾苗投放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在3-4月份,可投放直接收购人工野外捕捉的幼虾,规格一般为200~400只/kg,投放量为15~25kg/亩(3000-5000尾)。第二次在6-7月份投放抱卵虾,投放量为25~30kg/亩(3000-5000尾)。
虾种运输一般采用干法保湿,离水时间较长,放养前需进行如下操作:先将虾种在稻田水中浸泡1分钟左右,提起搁置2~3分钟,再浸泡1分钟,再搁置2~3分钟,如此反复2~3次,让虾种体表和鳃腔吸足水份。 用3%浓度的食盐水浸洗虾体3~5分钟,后用稻田水淋洗3遍,再将虾种均匀取点、分开轻放到浅水区或水草较多的地方,让其自行进入水中。
2.2 鱼种的投放。6月份在环沟内少量放养鲫、鲢、鳙夏花以利于改善水质并充分利用稻田内的天然饵料。
3 小龙虾投喂
小龙虾整个生长阶段的饵料以稻田内丰富的天然饵料如有机碎屑、浮游动物、水生昆虫、周丛生物、水草以及中稻收割后稻田中未收净的稻谷、稻蔸内藏有的昆虫和卵为主,适当补充投喂鱼糜、绞碎的螺蚌肉、屠宰场的下脚料等动物性饲料以及玉米、小麦、饼粕、麸皮、豆渣等植物性饲料或全价颗粒饲料。投喂方法:饲料应均匀投放在环沟内的浅水区域,每天早晚各投喂1次,投喂以傍晚为主,做到四定:“定质、定量、定时、定点”;四看:“看天气、看季节、看吃食情况、看生长情况”。
4 日常管理
4.1 勤巡田。经常检查养殖水产动物的吃食情况、有无病害、防逃设施、水质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做好生产记录。
4.2 水质调控。根据水稻不同生长期对水位的要求,控制好稻田水位,并做好环沟的水质调控。适时加注新水,每次注水前后水的温差不能超过3℃,以免水生动物感冒致病、死亡。保持虾池溶氧量5毫克/升以上,PH值7~8.5,透明度35厘明左右,每15天~20天加水一次,泼洒一次20ppm生石灰水;泼洒光合细菌一次,调节池中的氨氮含量。池塘水位不可太深,通常保持1米左右,高温季节和越冬期水位可深一些,保持池水位稳定,不可忽高忽低。加强脱壳虾管理:通过投饲、换水等措施,促进小龙虾群体集中脱壳。补施追肥:一般每半月补施一次追肥,追肥以发酵过的有机粪肥为主,施肥量为每亩15千克~20千克。
4.3 防止敌害。敌害包括蛙类、水蛇、鼠类、水鸟以及肉食性鱼类等。放养前用生石灰消毒。进水口用20目的长型网袋过滤。
4.4 病虫害防治及注意事项。坚持以防为主原则。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或具有三致毒性(致癌、致畸、致突变)的渔药。严禁使用对水域环境有严重破坏而又难以修复的渔药,严禁直接向养殖水域泼洒抗菌素,严禁将新近开发的人用新药作为渔药的主要或次要成分。
4.4.1 甲壳溃烂病。初期病虾甲壳局部出现颜色较深的斑点,然后斑点边缘溃烂、出现空洞。防治方法:避免损伤;饲料要投足,防止争斗;用10~15kg/667m2的生石灰兑水全池泼洒,或用2~3g/m3的漂白粉全池泼洒,可以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生石灰与漂白粉不能同时使用。
4.4.2 纤毛虫病。纤毛虫附着在成虾、幼虾、幼体和受精卵的体表、附肢、鳃等部位,形成厚厚的一层“毛”。防治方法:用生石灰清塘,杀灭池中的病原;用0.3mg/L四烷基季铵盐络合碘全池泼洒。
4.4.3 病毒性疾病。初期病虾螯足无力、行动迟缓、伏于水草表面或池塘四周浅水处;解剖后可见少量虾有黑鳃现象、普遍表现肠道内无食物、肝胰脏肿大、偶尔见有出血症状,病虾头胸甲内有淡黄色积水。防治方法:用聚维酮碘全池泼洒,使水体中的药物浓度达到0.3~0.5mg/L;或者用季铵盐络合碘全池泼洒,使水体中的药物浓度达到0.3~0.5mg/L;也可以采用单元二氧化氯100g溶解在15kg水中后,均匀泼洒在667m2水体中;④聚维酮碘和单元二氧化氯交替使用,每种药物可连续使用2次,每次用药间隔2d。
5.小龙虾捕捞时间方法及规格
于5月下旬至7月中旬用尾袋网目规格为2.5~3.0cm的地笼用起捕,捕捞规格30g/只以上的商品虾。开始捕捞时,稻田不需排水,直接将虾笼置放于稻田及环沟内,隔几天转换一个地方,当虾捕获量渐少时,将稻田中水排出,使虾落入环沟中,再集中于环沟中放笼。在收虾笼时,应将捕获到的虾进行挑选分级,将苗种和成虾分开出售。
直至每条地笼捕虾量低于0.3kg时为止,以确保亲虾存田量每亩不少于15~25kg,以留足繁殖的亲虾。
(二)水稻绿色种植技术
1 品种选择。水稻品种要选择叶片开张角度小,抗病虫害、抗倒伏且耐肥性强的紧穗型、生育期在128天左右、米质国标二级以上的中熟籼稻或粳稻品种 具体品种要视当地气候种植条件而定。
2 稻田整理。稻田整理时,田间如存有大量小龙虾,在靠近虾沟的田面围上一周高30cm,宽20cm的土埂,将环沟和田面分隔开,防止沟中小龙虾因长时间密度过大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 施足基肥。可以在插秧前的10~15天,结合整地,每亩施腐熟(发酵)畜禽粪肥500-1000kg,或(含量40%)“虾稻宝”有机无机复合肥40公斤,均匀撒在田面并用机器翻耕耙匀。
4 播种时间。一般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直播或移栽。
5 稻田管理。
5.1 水位控制。够苗晒田,7、8、9月份,除晒田期外,稻田水位应控制在20厘米左右。晒田的要求是轻晒,当晒到田块中间不陷脚,田面不裂缝和表土发白、水稻白根外露就可以了。晒好后,应及时恢复原水位,尽可能不要晒得太久,以免导致环沟小龙虾密度因长时间过大而产生不利影响。
5.2 施肥。早施蘖肥 分蘖期看苗施肥,亩施尿素5—8公斤, 缺锌田块补施25%颗粒锌0.3—0.5公斤;对长势差的田块补施一次平衡肥,每亩施尿素3—5 公斤。注意追肥时,将田间水层降至露出墒面施肥后再复水至正常水位,降低施肥对虾苗生长的影响。巧施穗肥:烤田复水后,对色泽正常田块每亩施钾肥8—10 公斤;对色泽落黄的田块每亩施尿素3—5 公斤+钾肥8—10公斤;抽穗前15天左右,根据苗情,长势差的每亩施尿素3—5 公斤,长势好的田块一般不追肥,防贪青晚熟。根外喷肥 水稻灌浆期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提高千粒重。及时施养草肥。12月-3月每月施一次虾稻宝,用量为每亩10kg~15kg左右。
6 病虫害绿色防控。在虾稻共作每20亩田块安装一盏太阳能杀虫灯诱灭螟虫、飞風、稻纵卷叶螟,田埂上种植野菊花。选用对鱼虾安全的生物农药防治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
7 排水、收割。 稻田的排水、收割,应注意的是排水时应将稻田的水位快速的下降到田面5~10cm,然后缓慢排水,促使小龙虾在环形沟和田间沟中掘洞。最后田间沟保10cm~15cm的水位,即可收割水稻。
二、稻鳅模式
(一)稻田泥鳅养殖技术
1 稻田设施改造
1.1 开挖环形沟。投放鳅苗前一个月左右完成对稻田进行改造,在稻田四周开挖环形沟,沟宽1.5m、深0.3~0.5m。在田块三角挖3个边长为1.5m、深0.4m~0.6m的正方形鱼溜(泥鳅栖息场所),连接两边环沟,剩余一角预留宽度为4m的农机进出口道路。沟溜面积不超过稻田总面积的10% 。
1.2 加固塘埂。利用开挖环沟的土加高加固田埂,田埂加高到高于田面0.4m~0.6m,埂宽2.0m~3.0m,加固时每层土都要夯实,做到不裂、不漏、不垮,确保田埂保水性能。
1.3 防逃防敌害设施。稻田排水口和田埂上应设防逃网。排水口的防逃网应为25目的网片,田埂上的防逃网可用水泥瓦、防逃塑料膜制作,防逃网高50cm,田块上方设置防鸟网。
1.4 进排水设施。进排水口分别位于稻田两端,分别套上60目的长型网袋过滤进水,防止有害生物及鱼卵进入,同时防止泥鳅从排水口逃逸。
2 水稻栽种前准备
2.1 清田消毒。5月上中旬将稻田深翻细耕进行清田消毒,每亩稻田用10kg 生石灰化浆后趁热全田泼洒消毒,泼洒范围包括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所有地方,2-3日排干消毒水,曝晒3 天后加注新水,入水口设置砂石过滤井进行过滤,以清除野杂鱼及鱼卵,使流入稻田的水更加洁净。
2.2 施用基肥。稻田整平后施入基肥,基肥施入稻田耕作层内,肥料一次性施足。基肥用充分腐熟的牛羊粪,亩施500-1000kg+复合肥20-30kg+5-10钾肥。
2.3 泥鳅苗种投放及注意事项
台湾泥鳅一般在插完秧苗15天后放鳅苗,最迟在6月10日前放苗。要求鳅苗平均规格3-5cm左右,鳅苗色泽光亮体质健壮、无病无伤。亩投放2-3万尾左右。放苗前先用3%-5%浓度的食盐水浸洗鳅苗10-15分钟,捞起后再用清水浸泡10分钟后再放入稻田中。
2.4 日常管理
2.4.1 饵料投喂。放养后不立即投喂,1周后开始投喂人工饲料,刚开始投喂粗蛋白含量为42% 的泥鳅专用粉状料,之后投喂粗蛋白含量为36% 的泥鳅专用膨化颗粒料,可搭配米糠、豆饼、动物下脚料等,投喂量占泥鳅体重的3%-5%,以泥鳅在1 小时内吃完为宜,投喂采取“四定”原则,每天投喂2 次,分别是上午9 点左右和下午5 点左右。投喂量应根据泥鳅的不同生长阶段和天气、水温变化进行投喂,投喂的饲料应保证不受潮、不变质、不霉变等。
2.4.2 水质管理。在鳅苗下田前保持浅水位,这样有利于稻苗分蘖。鳅苗下田后应提高水位,保持稻田水位在10-20cm。在夏季高温季节还要采取加注新水排出老水的办法,一般每月换水3-4 次,换水量为10-15cm。在养殖过程中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如复合EM菌,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等)调节水质。
2.4.3 病虫害防治。以预防为主,坚持绿色健康养殖的原则。在鳅苗下田时用3%-5%浓度的食盐水或浓度为30mg/L的聚维酮碘溶液浸泡5-10分钟。每月用经GMP 认证的中草药三黄粉加多维拌合到饲料中投喂1-2d。
2.4.4 防逃防敌害。定期检查进排水口网袋、防鸟网及田埂四周防逃网的完好情况,下雨时要预防水位漫过田埂泥鳅逃逸。及时清除田块中的老鼠、青蛙等敌害。
2.5 泥鳅捕捞
平时可根据市场行情和生长情况捕大留小,一般防苗60-70天后可以捕捞上市,在10月中下旬捕获结束。捕捞方法:①冲水捕捞:在靠近水口的地方,放置网具,从进水口放水,因泥鳅有顶水特性,待一定时间后将网具提起捕捞,此法适于水温2 O℃左右,泥鳅活动频繁时进行;②饵料诱捕:把炒香的糠或麸皮放在地笼内,将地笼置于沟内诱捕;③干田捕捉:慢慢放干田水,使泥鳅集中到环沟、鱼溜中后集中进行捕捞。
水稻绿色种植技术
1 品种选择。水稻宜选择分蘖力强、茎叶粗壮、抗病虫,高抗倒伏力强米质优的品种如鄂香2号等优质品种。
2 播种育秧。一般在4-5月中下旬播种培育壮秧
3 移栽稻田。水稻秧苗用旱育壮秧进行人工抛栽或移栽,抛栽时保持田面一薄层水,株间距控制在20-30cm 左右,每平方米约15 -18丛苗左右。使稻株间通风透气性能好,能保证泥鳅良好的溶解氧环境,便于泥鳅活动。
4 稻田管理。平常保持水位在20厘米左右。整个生育期一般不用施肥,对长势差的田块补施一次平衡肥,每亩施尿素3—5 公斤,在灌浆期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一次以提高千粒重即可。特别注意投泥鳅苗前可化除杂草,投泥鳅苗后不得化学除草,一定要采取人工多次除草。
5 病虫害绿色防控。每20亩田块安装一盏太阳能杀虫灯诱灭螟虫、飞風、稻纵卷叶螟,田埂上种植香梗草驱虫。选用生物农药防治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
6 排水、收割。应注意的是排水时应将稻田的水位快速的下降到田面5~10cm,然后缓慢排水,促使泥鳅回到环形沟中,并保持沟中10cm~15cm的水位,即可收割水稻。
三、稻蛙模式
(一)青蛙养殖
1 稻田选择及改造
1.1稻田选择。选择水源稳定、注水、排水均畅通、田埂结实稳固的稻田,切忌选择首高山夹冲田块。
1.2 建青蛙池。按宽180cm、深80cm挖沟,沟坎压紧,路面宽200cm,路面压实。饲养青蛙沟和路面积与种植水稻面积各占稻田50%。为了防止青蛙病害相互传染扩散,每块面积不能过大,以0.15亩为宜。
1.3 架设钢管。空心钢管直径50mm,壁厚3~5mm。在稻田四周和人行道每隔8m栽一根4m高的钢管,栽深50cm,每根钢管用2mm钢丝东西、南北斜拉固定,再用10~15cm木棍与钢管并齐栽,并用钢丝固定,以放大风吹斜。每根钢管顶端打3mm小孔,用2mm钢丝从孔中穿过将所有钢管拉紧固定。
1.4 稻田盖网。稻田四周用孔径0.2mm的尼龙网围起来,高度80cm,80cm以上及顶部用孔径0.3~0.5mm的胶绳网覆盖,网要用尼龙绳扎紧盖牢。盖网主要是防止鸟类、鼠、蛇及其它动物入内吃掉或损伤青蛙。
1.5 建蓄水池。根据稻田大小新建一定面积的蓄水池,用电机将地下水抽到蓄水池存放10d左右,再放入稻田和
蛙池中。一般不使用外来水,外来水容易将农药、病毒等带入稻田,从而引起水稻、青蛙生病,降低产量与质量。
1.6 饲料喂养台设置。一般情况下每个蛙池中会设置一个饵料台,每个饵料台的大小基本为长2米,宽1米,材料一般为模板,且需要在模板两侧安装泡沫板,确保饵饲台能够漂浮在水上。
2 成蛙养殖
2.1 对蛙沟进行消毒处理
蛙沟的消毒处理一般在蛙种放样前10天至15天,需要将蛙沟内致病菌以及有害生物进行杀除,防止蛙种放养后出现各类疾病,常用的杀菌方式为生石灰带水杀菌,用量为100-150kg/㎡。
2.2 蛙种品种的选择以及放养事项
蛙种要根据市场需求量大,价格稳定选择无伤病、活动力强蛙苗进行放养如黑斑蛙蛙种。放养前需要对蛙种进行消毒,消毒常用的药物为食盐水,食盐水浓度需控制在2%-3%,浸泡消毒时间控制在5-10分钟。为了防止蛙种活动影响稻苗的正常扎根,一般在插秧完成后15天左右放养蛙苗,确保秧苗返青后方可进行蛙苗放养,由于稻田养娃生长时间较短,因此可以放养当前的幼蛙,蛙苗的放养密度需要控制在每池(0.15亩)0.3-0.5万只左右。
2.3 饲料喂养
饲料可以以人工颗粒饲料为主,可在其中增加适量活泥鳅,通过泥鳅的活动带动颗粒饲料活动,吸引蛙类的注意力,提升蛙类的饲料进食量。饲料投喂工作中需要严格遵守定时、定点、定质以及定量四个原则,每天饲喂次数为两次,投喂量需控制在蛙类体重的2%为最佳。
2.4 蛙类病害防治
蛙类病害的防治方式较为简单,主要需要做好水质管理,确保饲料新鲜未污染即可。常见病害防治如下
2.4.1 红腿病 该病由病毒引起。病蛙腹部及腿部肌肉呈现点状充血,肌肉呈红色,蛙体瘫软无力,活动迟钝、拒食,几天后死亡。防治方法:一是将病蛙捞起,放在10%~15%的盐水中浸泡15分钟,2天后可治愈;二是把蛙移入另一池中,再用万分之一的硫酸铜溶液全池喷洒。
2.4.2 肿腿病 该病因腿部受伤后被细菌感染而引起。病蛙腿部水肿呈瘤状,影响摄食,致使蛙营养不良而死亡。防治方法:把病蛙腿部放入3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15分钟;同时喂服四环素,l天2次,每次半片,连服3天即愈。
2.4.3 胃肠炎 本病主要是蛙摄食了腐败变质的饲料而引起。病蛙瘫软,拒食,捕捉时,缩头弓背,腿伸眼闭,剖开腹部可见胃肠有充血发炎现象。防治方法;每天清除残饵,池水每隔2天换I次;病蛙每天可喂服胃散片或酵母片2次,每次半片,3天后可见效。
2.4.4 水霉病 蛙体受损伤的伤口受棉花状水霉菌感染而引起本病。受感染的部位发霉。防治方法;可用1%的紫药水涂擦。
2.4.5 气泡病 此病由不洁池水有机质大量发酵所产生的气泡被蛙吞食而致。病蛙腹部膨大如气球,不能游泳,腹部朝上,漂浮于水面上,最后死亡。防治方法:池水每隔3天换1次,同时洗刷地中沉淀的残料;把病蛙移入装有深20厘米左右的水的池或胶水桶中,让其腹部的气体慢慢排掉。
2.4.6 脱皮病 此病因缺乏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而引起。病蛙背部局部或大部脱皮充血。防治方法:在饲料中适当加些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2.5 成蛙捕捞
成蛙捕捞一般在9月份,青蛙喂养到120~150d、体重50~100g时即可上市。市场行情好,可提早上市,否则,应推迟上市,捕捞完成后需要及时进行放净蛙塘中的水,为下次种植做好准备。
(二)水稻栽培
1 水稻品种选择。水稻品种在进行选择时需要确保其具有抗倒伏、抗病害能力,且需要耐肥性比较强。
2 水稻种植时间。一般为每年4月中下旬-五月中旬,种植时将水稻秧苗移栽到地垄坡上,株行距25厘米×17厘米为宜。
3 日常管理。青蛙在稻田中的生长可以消除稻田中的大量害虫,因此,能够有效降低水稻生长中的农药施用量,生育期内一般不使用农药化肥,也无需要除草。若水稻在生长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病害病害时,可选择生物农药防治,可在施药时对蛙沟进行隔离,药效吸收后再将其放开。主要在于管水,保障水稻在生长过程中田间有水深10cm左右,后期干湿交替即可。
4 收割。一般在9月底-10月上旬成熟收割。
(宜昌市农技推广中心 宜昌市水产技术推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