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阳10月30日电题: 贵州关岭:石漠化山区唱起火龙果致富经和生态经
新华记者王念、罗羽
“以前这地种玉米收成低、挣不了几个钱,流转给合作社种火龙果后,光是给合作社干工每个月就能挣5000元。”村民宋泽义指着身背后石沟沟里的一片火龙果笑呵呵地说。
宋泽义是贵州安顺市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花江镇莲花村的村民,他口中所指的合作社叫“关岭自治县哨上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2014年初,莲花村启动火龙果种植项目,宋泽义把家里的1亩地以每亩300元的价格流转给了合作社。
“这地石漠化、产量低,种玉米最多收200斤,还不够吃。合作社集中土地种火龙果,我不仅每年能收到土地流转费,还能给合作社干工,收入比打工都高。”宋泽义说,去年项目启动后,我就把在外打工的儿子叫了回来:“儿子在外一个月工资才3000块钱左右,在这里每个月差不多有5000元。”
“莲花村的火龙果种植项目既属精准扶贫项目,也是推进石漠化治理的山地高效农业。”关岭自治县农业局局长江华雷介绍,关岭是贵州石漠化比较严重的地区之一,全县有400多平方公里土地不同程度存在石漠化现象,而石漠化地区往往也是贫困人口集中区。作为贵州少数可种植火龙果的县份之一,近些年来,关岭将该产业作为低热山区种植业结构调整和推进山区石漠化治理的一个重要途径。
“火龙果对种植地区气温、降水都有一定要求,关岭低热河谷的特殊气候环境生产出来的火龙果风味好,营养价值高,对治理石漠化也有一定效果。但产业好不好,能不能落地,关键还要老百姓买账。”莲花村驻村干部周齐兵说,火龙果种植前期成本高,以前村民都认为这是“穿皮鞋的人干的”,有了政府财政、政策帮扶后,大家都明白了这是一项富农产业,积极参与了进来。莲花村全村536户2633人,“关岭自治县哨上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1年多以来,共吸收农户135户650多人,吸收全村流转土地1200多亩,都是石漠化土地。
“流转土地有钱挣、作价入股有分红,基地每年有工干,社员社保不自筹,村民当然争着来。”莲花村村委会主任黄显友说,村民流转给合作社的土地除了有300至400元的土地流转费,还将作价入股,获取收益:全村通过“442”的分配机制,即农户以土地入股合作社,财政补贴资金转化为村集体和农户的股权,火龙果销售收益由合作社、农户、村集体按4:4:2的比例分成。此外,合作社还为年龄在16至60岁之间的社员及其家庭成员缴纳社会养老保险。
“以前养老保险都是我们自己交,现在合作社帮我和我媳妇交。”村民黄信江说,他流转了12亩土地给合作社后,家里除了两个未满16岁的小孩不符合条件没能参加社保外,他和他媳妇的社保都让合作社给解决了。
“要保证社员的这些‘福利’,就要求我们的火龙果产业必须是高效农业,火龙果种植必须走向无机化、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江华雷说,莲花村的火龙果种植跟全县的火龙果种植一样采用生态、有机肥,不打农药。同时加大产品种植、管理标准化体系建设和品牌培育,积极通过招商引资,引入农产品加工企业,促进火龙果产品多元化发展,提高附加值。并积极创建农产品电商平台,拓展销售渠道,做大做强全县火龙果产业。
江华雷介绍,截至目前,关岭县已引进和培育以火龙果种植为主的1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家企业,创建火龙果生产基地2.3万亩,投产面积4000余亩,火龙果年总产量约3000吨,按当前市场价每公斤12元计算,项目区农户1.2万户,可实现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