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7年对于整个河蟹养殖行业来说是非常特别的一年,从整体的调研情况来看,大部分地区效益不错,尤其在高密度养殖区,比如在泗洪,2017年亩产量大概都在200斤左右、最高者有达400斤以上的,就行情来看,整体亩效益在2000-2500元(亩投资3500-4000元、行情价在30元左右/斤的情况下、亩产值在6000-10000元),而高淳出现大面积亏损,大家都知道在高淳,养殖技术及理念都是非常先进的区域,在2016年整体养殖效益不佳的情况下,高淳的河蟹养殖依然效益可观,这里提到高淳的原因是当地养殖走大规格路线,与高密度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模式。养殖模式的差异化导致效益的差异化,本文将重点分析高密度养殖模式、效益及存在的问题(以泗洪为代表),进而再与其他养殖模式作一个比较,旨在为更多的养殖者提供更为广阔的养殖理念及思路。

关键字:河蟹养殖、差异化、模式、效益、养殖理念

正文:

河蟹目前养殖十分普遍,每个地区有不同的模式,就从高密度养殖模式来说,主要集中在苏南的宜兴一带,苏北的泗洪、泗阳、盱眙一带,而最为突出的是泗洪。

下面,来分析下泗洪高密度养殖模式

1 塘口面积形状

苏南地区河蟹养殖技术_江苏螃蟹养殖_江苏河蟹养殖面积

塘口多以平底塘为主,面积在10-20亩,少量有小而浅的环沟、十分不明显。在这里简单说说平底塘的优劣势,初春、高温期河蟹喜欢躲避在深水区,先来算算初春及夏季高温螃蟹单位密度。以兴化环沟塘为例,一个10亩塘,环沟40%、假设密度1000,环沟4亩,真实密度就是10x1000/4=2500只/亩。再看泗洪,一个10亩塘,密度2000,看起来高了一倍,但真实密度还是2000只/亩。这样的话相对来说就减少了河蟹相互之间的残杀。劣势就是对水草的栽种种类具有局限性,在此不做多的分析。

2 栽种的水草种类

苏南地区河蟹养殖技术_江苏河蟹养殖面积_江苏螃蟹养殖

主要栽种水草为伊乐藻,俗称吃不败或四季草,顾名思义,伊乐藻的好处就是不怕螃蟹吃、不怕夹,它的特点是繁殖快、碎草落地继续扎根生长、全年生长、温度超过30度开始休眠。可以说是最适合高密度的水草。缺点是易漂浮腐烂。

3 水草布局:整塘成行栽种,株距1.2-1.5m,行距2.5-3m,株距行距可以根据放苗密度再做适当调整。草路走向多为顺风走势。

4 密度、产量、规格、成本:看下面一张表

苏南地区河蟹养殖技术_江苏螃蟹养殖_江苏河蟹养殖面积

江苏河蟹养殖面积_苏南地区河蟹养殖技术_江苏螃蟹养殖

(2017年泗洪河蟹产量柱状图)

从上表及上图可以看出,以泗洪为代表的高密度养殖和以高淳为代表的大规格养殖产量差距非常大,投入成本泗洪也更低。规格与效益之间的关系由行情决定,可以说高密度走的就是一种稳产模式。

而最近几年来河蟹的一个产量变化趋势如下图(2017年预计70万吨)

苏南地区河蟹养殖技术_江苏河蟹养殖面积_江苏螃蟹养殖

从图表可以看出,从2014年至今,河蟹的总产量基本已经趋于一个稳定的状态,天价时代已经不复存在,同样,大起大落也不可能,在这样一个大养蟹的环境下我们既要稳产、还要要求规格,才会取得更高的效益。那么就泗洪这种高密度养殖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去改进。

存在的问题:1从上面可以看出,泗洪虽然看似密度很高,但回捕率很低;2从调研的情况来看,到后期第五次蜕壳阶段,有4成左右的塘口已经没有水草;3 第五壳时期亚缺氧;

随机抽取几面塘口的翻倍情况

江苏河蟹养殖面积_江苏螃蟹养殖_苏南地区河蟹养殖技术

规格1斤100头的河蟹正常情况下的翻倍率

江苏螃蟹养殖_苏南地区河蟹养殖技术_江苏河蟹养殖面积

以上两个表可以看出2017年河蟹在第四壳以前翻倍都属于正常水平,但是第五壳翻倍率明显不正常,直接影响到产量及规格。河蟹蜕壳翻倍主要受营养和积温以及溶氧三个因素,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因素是溶氧,因为营养影响着河蟹摄食、以及营养物质的转化,溶氧不足,投喂的饵料再好河蟹也难以良好的生长, 螃蟹正常生长需要的溶氧在5mg/L往上,维持生长在3.5mg/L,溶氧低于2mg/L蜕壳期间就会出现软壳蟹死亡且容易诱发各种疾病,螃蟹后期生长差异化主要决定因素还是溶氧。

5 蓝藻

针对以上问题,下面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低温期水位的加深及肥水,水位的加深直接增加了水体的溶氧量,降低水体昼夜温差,肥水提高了藻类的数量及藻类的丰度,有利于螃蟹的生长及蜕壳,提高蟹苗成活率。很多人会去建议低水位控制水草疯长以预防高温季节漂草,但事实是怎样的呢?实践证明单纯的控制水草疯长根本解决不了高温的漂草问题,那么这样操作就没有太大的意义了。

第二:加强水草养护及管理,勤打草头勤施肥、配备剪草机。

第三:做好投喂管理、底质改良管理,减少底部耗氧物质。有条件的塘口配备增氧机。

第四:科学研究表明,我国淡水养殖的水域主要是湖泊、水库、池塘等,由于人类生活污水等的排放,水体有机物含量相对较高,面积较大,更适合用生物处理。所以针对蓝藻问题应使用更多生物制剂(菌类)

结束语:河蟹养殖这一产业已经处在一个相对稳定状态,很多人面临模式创新的热潮,投资有风险,一定不能盲目跟风,必须多学、多接纳科学先进的管理方式,才能河蟹养殖这条道上越走越顺。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