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隆冬,寒气袭人,但丝毫挡不住人们脱贫致富的决心和信心。
1月20日,记者走进禹州市山货回族乡齐庄村大棚内看到,一根根菌棒整齐地摆放在架子上,菌棒上已经长出密密麻麻的香菇,煞是喜人。这些长势喜人的香菇,在贫困群众的巧手下,一朵朵“飞”进提篮内。
“去年10月,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我来到香菇基地务工,负责香菇棒的制作和香菇采摘等工作,每天可以拿到六七十元钱,一个月可以挣2000元左右。”贫困群众徐青磊一边忙着采摘一边对记者说,“在农村有这样的收入很知足,比外出打工强多了。”
“多亏有了香菇基地,我们才有了稳定收入。”在此务工的贫困群众齐富彬接过话茬说。
原来,齐庄村土地资源少,贫困户要脱贫就必须利用极其有限的资源发展可“造血”的产业项目。经过多次外出考察,驻村工作队决定从漯河市舞阳县引进香菇种植产业。
“当时听说有人种香菇,一年下来能赚好几万块钱,我便寻思着也种点儿香菇试试。”驻村第一书记齐万轩笑着对记者讲起种香菇的缘由。
“乡党委书记刘金创了解情况后,坚决支持香菇产业扶贫项目,增强我们带领贫困户脱贫、带领群众致富的决心和信心。”齐万轩回忆道。
于是,齐万轩和3名干部共同筹资12万元,在齐庄村建起了5座香菇大棚。它的建成有效地带动了当地贫困群众增收致富。这些贫困群众通过流转土地获得一定的“地租”,还可以到基地里打工,从事香菇管理、采摘工作。
作为当地第一个种香菇的人,摆在齐万轩面前的最大困难就是不懂技术。于是,他到外地香菇种植大户那里“取经”,向书本学习,逐渐掌握了香菇的种植技术。
“种香菇看似简单,却是个费时费力的活儿,不能出半点差池。”齐万轩告诉记者,种植大棚虽然结构简单,但是必须控制好温度、湿度、菌种质量等关键环节,才能生产出上等的香菇。
经过精心的培育,大棚香菇喜获丰收,第一茬产量超过7000公斤,产值达8万元。“首先要对香菇进行分级,等级不同,香菇的价钱也不一样。”齐万轩拿起一朵香菇说,“这是一级香菇,在市场上能卖十二三元一公斤,这里的香菇都能卖这个价。”
“种香菇只有循环做,成本才会越来越小,收益才会越来越好。”齐万轩对未来充满信心。
谈起下一步的打算,齐万轩表示,他将扩大香菇种植规模,以产业化种植助力精准脱贫攻坚,从而吸纳更多的贫困户就业、创业,带领百姓早日走上致富路。
许昌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记者:朱庆安 通讯员 徐幸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