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黔江区突出地域民族文化特色,通过开展活动、打造精品、建设阵地等措施,创造性开展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工作,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谱写新时代民族文化工作新篇章。

修复开放后的三台书院,不仅成为了黔江城内一个读书清修之所,也是文物活化的具体实践,更是黔江城市文化的窗口。近日,记者走进位于黔城杨柳街的三台书院,轻轻推开书院的大门,黔江区打造的首个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便映入了眼帘。馆内分多个展示区域,采用文字、图片、视频+实物展示相结合的方式,对传统民俗、传统技艺、民间文学、传统美术等10个方面的166项非遗项目进行了生动的全景式展示。走进书院内,历史影像馆、讲堂、雅集、茶舍……黔江人薪火相传的文明血脉便一一展现在我们眼前。

据黔江区文旅委文化生态保护管理中心主任华启元介绍,民众在非遗馆不仅能从视觉上体验黔江非遗之美,而且还能从听觉上欣赏传统音乐,同时也能体验传统技艺类非遗的制作过程。全区166项区级及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其中含33个市级(非遗)1个国家级(非遗)都在这里面展示,是黔江非遗资源的大集成。除了静态的陈列展览,三台书院也时常举行各类活动,将黔江文化进行活态展示。

“我从来不知道原来黔江有这么多好吃的美食。”“对啊,作为黔江人我才知道原来黔江的民众文化亮点这么多,真的是长知识了……”当日,在非遗展馆内,这样的惊叹声此起彼伏。

三台书院只是黔江区创造性开展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工作的缩影之一。近年来,黔江区通过积极开发民族文化资源,坚持把保护传承好优秀民族文化作为坚定文化认同、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举措,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增效,有力推动优秀民族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自2014年以来,我区获批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180项。其中,入选国家级非遗单独项目1项,入选市级非遗名录33项;10年来,黔江区首个市级土家族民俗文化博物馆,8个重庆市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相继落成,40个区级非遗传承基地,文化生态有了遮风挡雨的“家”;10年来,我区开展“非遗+教育”“非遗+旅游”等工作,风生水起。如今已建成集文化展示、旅游休闲、情景体验为一体的阿蓬江流域、小南海土家族村寨2个重点土家族苗族民俗文化带。

近年来,黔江区还举办了“武陵山国际民俗文化节”“中国土家族少数民族文学奖作品评选及颁奖典礼”“多彩中华—重庆黔江·少数民族电影展”“中国原生民歌节”等活动,常态化开展乡村文化艺术节、武陵山山歌大赛、土家摆手舞大赛等民间民俗文化活动,让广大群众充分感受优秀民族文化的魅力。

接下来,黔江将坚持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放在第一位,同时合理利用,使三台书院、万天宫、天理良心馆等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和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方面充分发挥作用,并将继续推出更多让市民游客有参与感、获得感的社会教育活动,打造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系列创意主题活动,让更广泛的人群走进馆内,参与其中,让文化充实美好生活。(记者田丹)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