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白对虾属于大型海水虾,经过淡化可在淡水中养殖。该虾的适应能力强,生长水温15℃—38℃,最适生长水温为22℃—32℃,能在盐度0.5‰—35‰的水中生长。最适溶氧量5mg/l,PH值7.3—8.6,氨氮小于0.5mg/l,亚硝酸盐小于0.01mg/l,池底硫化氢不超0.01mg/l。

1、养殖场的选择与放苗前的准备

1.1 养殖场的选择

精养池的面积一般是10亩左右,水深1.5—2m;半精养池的面积为10—15亩不等,水深1—2m。虾池的注水应设贮水池,经筛网过滤后的水首先进入贮水池消毒、沉淀、充分曝气、再进入放养池。

1.2 放苗前的准备

1.2.1 适时肥水

放苗前2个星期,注入部分水进行消毒,把池中的残留物、野生生物杀掉。具体做法多种,可以用硫酸铜、生石灰、氯制剂消毒。消毒2天后可以进行肥水,一般是放苗前10天左右肥水。把水位注到40cm左右,少量使用经过发酵过的有机肥(15—30kg/亩)和尿素(1—2kg/亩),并根据水色和透明度追加肥料或加注新水,使透明度保持在30—40cm之间最好。

1.2.2 建立暂养设施

育苗厂出售的虾苗属于尚未发育完全的幼体阶段。淡化程度不够,对环境适应差,为缓冲养殖条件差异最好把购进的虾苗经过中间培育池又称暂养池。

有条件的用户可建立专门的暂养池,无暂养条件的养殖户,可在虾池设置塑料箱作为进一步淡化和缓冲水质条件差异的暂养箱,也可用农膜拦截虾池的一部分,在局部进行调水,逐渐使虾苗适应全池水质。

2、虾苗的选购及运输

南美白对虾淡水养殖的虾苗,必须是经5—7天淡化至3‰—5‰盐度,24小时后正常吃食的淡化虾苗。池塘放养的虾苗体长0.8—2cm均可,附肢完整、体表光滑、规格整齐、双眼对称、尾扇张开、体壮活跃、透明无脏物、无病灶无病毒。鉴别虾苗健康程度的有效方法有抗离水法:即从育苗池内随机取一些虾苗,包在拧干的湿布里,10分钟后,取出放回原水中,如果虾苗仍然存活,则是优质虾苗。

虾苗运输可采用聚乙烯薄膜袋,一个袋内加1/4体积的水,加2ppm的抗菌素,放苗密度为500—1000尾/升,充满氧气(3/4体积的氧气)扎紧袋口。

3、放苗

3.1暂养池的消毒和水质调整:

按常规办法,使用残留较小或没有毒素残留的新型消毒剂,如纳米碘、二溴海因进行池塘消毒,然后用60目以上的筛网过滤,注进水深50cm,用卤水、工业盐调整暂养池水盐度与所购虾苗池盐度相当,放养温差不能大于5℃,一般2℃左右,用少量虾试水确认安全后,即可放养虾苗。

3.2缓苗:

南美白对虾在自然条件下养殖,须当水温达18℃,稳定在16℃以上方可放苗。虾苗运回后,先将虾苗袋放进暂养池里,轻轻地翻动袋子,同时用瓢子取水“浇淋”袋子,稍后,将一大塑料盆置于暂养池水面上,并装进少许池水,将虾苗慢慢地随水倒进盆子里,这时还要用瓢子陆续加入池水、排除盆水。片刻,将盆子的一边慢慢地提起让虾苗缓缓流入池水中。虾苗下池完毕,应及时适度加大增氧量。

3.3 放养密度。

一般粗养每亩放苗1.5—2.5万尾,精养每亩放苗5—6万尾,条件好的精养池每亩可放8—10万尾,工厂化养殖每亩可放苗20—50万尾,经中间培养后的可适当减少放苗量。

3.3 放苗后,即可投喂南美白对虾专用饲料。前四天用40目筛网袋洗料全池泼洒,以后直接投喂,投饵量为每万尾虾苗每次投5—10g,每天4—5次,每两天递增投饵量20%。放苗四天后,每天加水5—10cm,10—15天后虾苗长至2—3cm时,在围栏的农膜上划开若干裂缝至池底,7—8天后即可拆除围栏材料,暂养期结束。

4、淡化养殖管理

4.1 基础生物饵料及调控水色

基础饵料繁殖培养多采取增温肥水,保温促饵的方法,需用活水素(微生物肥料),过磷酸钙或经发酵的鸡类等肥料肥水,或移植沙蚕、卤虫、贝类、海藻和光合细菌等也是切实可行的好办法,水色宜调成浅绿色或黄绿色为好。

4.2 投饵管理

4.2.1 饲料的要求。南美白对虾不同生长阶段,对食物要求略有差异,幼虾期(5cm以内)对蛋白质要求量较高,粗蛋白含量应达40%;中虾期(5—12cm),可相应减少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含量在30%;成虾期(12—23cm)饵料中的不饱和脂肪酸要求高,蛋白含量应提高到35%,尤其在性腺发育期要保证相应比重。

4.2.2 南美白对虾投饵原则:

A、投饵不能过于集中。

B、勤投少喂。

C、投的饲料最好在2小时内吃完。

D、投饵时不要开增氧机。

E、尽量以一种饲料养成,中间不要参投其他的饲料。

F、黎明和傍晚投饵多(60%),中午和午夜少投。

G、沿着池边投饵。

H、在水质不好,溶解氧下降,氨氮和硫化氢含量增高水温超过32℃时应减少投饵。

I、对虾蜕皮时少投喂或不投喂,蜕皮1天后多投。

4.2.3 南美白对虾的投饵量的确定:

A、根据对虾存量来投喂,存活量=平均每网捕获数÷平均捕获面积×K(K为逃跑系数:水深1.0m为1.2—1.5,水深1.5m为1.3,水深2.0m时大约在2—3之间),投饵率:<1g(4cm),15%;4g(约7cm),9.8%;8g(约8.5cm),6.5%;12g(10cm),4.7%;16g(约10.5cm),3.8%;>20g(约11.5cm),3.2%。

B、根据对虾的摄食情况调节投饵量:如果投饵后一个小时有2/3的对虾达到饱胃或半饱胃说明投饵充足,如果投饵后四小时,还有半数处于饱胃或半饱胃,说明投饵过多,还可以到池底检查残饵情况。

C、利用投饵盘来观察摄食情况。在池内不同位置设几个投饵盘,投饵盘撒上与池内相同密度的饵料,投饵2—3小时检查投饵盘的残饵,还剩很多时,下次少投,否则多投。

D、根据水环境来调整投饵。水温超过32℃或低于16℃时,溶解氧低于3mg/l,氨氮超过0.8mg/l,池底发臭时,可能引起对虾摄食下降,减少投喂量。

4.2.4 南美白对虾的投饵方法:

A、场所选择:投饵场所应该根据对虾的活动习性而定,小虾时期多在池塘边浅水域活动,池周0.3—0.5m深处是理想的投饵区。随着对虾的成长对虾逐渐向深水区移动,中期可在0.5—1.0m处投饵,养殖后期应在1.0—1.5m深处投饵,养殖后期应在1.0—1.5m深处投饵。切忌在中心沟等深处投饵,因为2m以上的深水区氧气不足,对虾很少在那觅食和栖息。长条形池塘,可在进水端处一段不投饵,作为对虾栖息和缺氧时的避难所。

B、投饵时间与次数:在养成期间,对虾具有连续摄食的特点,但是,有一定的节律性,昼夜有两个摄食高峰,分别在18—21时和3—7时,白天9—15时摄食量最低。

为了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减轻残饵对池水的污染,加快对虾的生长速度,养成中后期可增加投喂次数,夜间投饵占日投饵的60%。养殖前期每天投喂两次,时间:7:00,19:00;养殖中期投喂3次,时间:7:00,19:00,23:00;养殖后期4次,时间:7:00,12:00,19:00,24:00。

4.3 水质管理

调水色:“养虾就是养水”已成为广大虾农的经验之谈。养殖过程中要保持基础饵料充足和池内生物群落相对稳定,尽量减少由于水环境的变化对虾苗的刺激和饵料不足影响其生长,要根据水色和生物量的变化及时施肥和加水。养殖前期黄绿色,可施过磷酸钙,微生物肥料肥水,中后期若池水过肥,藻类太多,水色过浓,可用藻菌清杀大部分藻类或用清水素(枯草杆菌),澄清水质。

监测水质:养殖期间做好水质指标监测,使用物理、化学手段使养殖环境处于较佳状态。每天应对池中的溶氧、PH值、氨氮、亚硝酸盐进行监测,后三项指标池中变化幅度大,对虾生长影响大。PH值应控制在7.8—8.6之间,通常使用全池泼洒生石灰的办法或使用降碱酶、明矾来提高、降低PH值;氨氮、亚硝酸盐偏高,可全池泼洒沸石粉、食盐来减少二者的毒性。

净化池底:养殖中后期由于对虾排泄物的沉积残饵以及浮游生物的代谢分解的共同结果,使池底严重恶化,氨氮、甲烷、硫化氢、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浓度升高,甚至严重超标,对虾的生长受到极大的影响,对病害的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疾病,建议施用清水素0.25ppm或光合细菌2—5ppm或芽孢杆菌0.5—1ppm等有益生物制剂净化池底或施用沸石粉,生石灰等吸咐。

换水:养殖前期(1个月)只添水,不换水,每次添水5—10cm,加注的新水要经过充分曝气,最好经过贮水池沉淀、消毒后加入池中。养殖中后期视水质情况换水,每次换水量不超过20%。

4.4 日常管理

巡视监测。为了确定掌握虾情动态必须坚持巡池,每天不应少于四次,至少每天早、晚、午夜必须巡塘,做好水质,饵料消耗,虾体状况,池底颜色,添漏水情况,池内鱼害情况记录,发现情况及时妥善处理。

观察虾生长情况可在夜间用可用手电筒定位观察、定置网观察。灯光可观察数量,定置网可观察摄食生长情况。具体的做法是定置网,下在投饵区,网上撒投料的密度与周围的密度相同,过2小时提起,观察所剩料及排泄粪便的情况,以便观察投饵量的大小,消化吸收情况。

5、收获

收获是养虾业者的希望所在,为保证生产效益应注意以下几点:

5.1 提前准备,认真检查对虾的生长现状和养殖水体生物负载能力,了解气候情况,准备收虾工具,做好市场调查,落实销售对象。

5.2 收获方法:可采取闸门挂网的方式一次性收获,也可采用定置网具分期收获。

5.3 一次性收获注意:寒潮侵袭,气温突变不收;水质变劣,污染严重时尽早收获;蜕壳当天不收,停长或出现病灶时突击收,收获的虾要尽快包装或充氧保鲜。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