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昆明5月23日电(记者赵鹏、姚兵)在中国西南部的云南普洱山间,有一种体长在1厘米左右的野生辣椒小雀辣。虽然“身材”短小,但小雀辣在当地辣出了名,现在还变成了价值几千万元的产业,正带动着几千人脱贫致富。
30多年前,罗琼兰想吃一口当地的野菜,但母亲舍不得做,“因为家里穷,做菜费油”。如今,39岁的她已经是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小有名气的女企业家。她的企业将当地的小雀辣、木姜子、竹笋等山间野菜加工成不用油就很美味的酱咸菜。“算是还了我儿时的梦想。”她说。
最让罗琼兰得意的产品是小雀辣。“据说是靠小鸟的粪便播种生长,所以当地人称它为小雀辣。”罗琼兰告诉记者,小雀辣具有小、香、辣、脆的特点,市场潜力巨大。
2009年,在卖过菜、跑过工程之后,积累了一定商业经验的罗琼兰决定把小雀辣做成口味比较独特的辣椒产品。“只要每年有100万人买我的辣椒吃,这项生意就能做下去。”罗琼兰说,艰辛的创业由此开始。
从小家境贫寒的罗琼兰虽然只上到初中,但却有做酱菜的手艺。她凭借自己的经验,每天和小雀辣“亲密接触”数小时,不断调试配方。到了夜里,她的手就火辣辣的痛,“痛得睡不着觉”。在经过了两个多月的尝试和“煎熬”之后,罗琼兰终于做出口味不错的辣椒酱。
“首批产品虽然只赚了几万元,却给了我极大的信心。”罗琼兰说,为了获得更多的小雀辣原材料,她发动当地老百姓一起种植,并承诺按照保护价进行收购,农民有多少就收多少。
2010年,罗琼兰投资200多万元,开始建设标准化酱菜加工厂。正准备大展身手的她显然低估了做企业的难度,那年因为技术不成熟导致6吨左右辣椒酱变质,损失80多万元。丈夫急了,不许她继续做下去。
但是,不知情的老百姓继续把收获的辣椒卖给她。看到乡亲们期盼的眼神,罗琼兰心软了。“再难也得做下去。”她说,缺资金可以去银行贷款,但承诺了老百姓的事情必须要做到。
后来,罗琼兰的辣椒酱制作技术越来越成熟,市场也随之广阔,并于2014年投入约2000万元扩建工厂。她的产品走出云南,到了四川、湖南、上海、北京等地,产值超过5000万元。
随着名气越来越大,跟罗琼兰合作的农户也由当初的上百家发展到现在的3000多家,面积超过5000亩,其中包括许多贫困户。
48岁的哈尼族妇女赵桂萍一家是宁洱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按计划她将与全县3295户贫困户一起在2016年底全面脱贫。今年,她种植了三亩小雀辣,预计收入能达到3万元,有望实现脱贫。
像赵桂萍这样的贫困户既是罗琼兰的合作农户,也是她的帮扶对象,今年她的企业将帮助当地40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近2000人脱贫。为此,她免费给他们提供种苗,并派技术员进行指导,收购价格也比其他种植户高出10%,“我也是穷过来的,不想让乡亲们继续受穷,能帮就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