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百年前,铁门关是明清两代繁华的水旱码头和盐运要地,人口密集,店铺林立,名闻天下。几百年后,利津县汀罗镇前关村正全力以赴谱写“农路升级”曲:青瓦白墙的仿古建筑、鳞次栉比的温室大棚、笔直整洁的村内道路……一片繁华。
作为古代商贾云集的铁门关,1855年,黄河决口改道夺大清河河道(济水下游)入渤海,转眼间,繁华成为过往烟云。一段时间,基础设施落后,脏乱差严重,土地少、撂荒地多、产量低,群众收入少,前关村一直戴着贫穷和落后的帽子。如何再次擦亮“铁门关”品牌、让前关村焕发光彩?这个问题摆在了前关村人的面前,也成为前关村党支部必须要啃下的硬骨头。近年来,前关村党支部出实招、下真功,努力把村子打造成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范本。
只有发展产业,才能增加群众收入,才能推动村里的发展。2011年至2012年,在前关村党支部的带领下,村里建起了200亩的瓜果采摘园,种植苹果、梨、桑葚等,还种植了300亩围村林以及50亩的露天蔬菜,为村子发展攒足了后劲儿。
2017年,前关村村“两委”决定流转全村土地,改变传统生产种植模式,发展高效生态农业,让老百姓旱涝保收。为赢得村民支持,村“两委”成员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分析利害得失,还在自家的地里搞起了实验。党员先建、先办的模式,让村民终于吃下了“定心丸”,也促成了圣水循环农业示范园项目的落地。
据了解,圣水循环农业示范园项目占地面积2000亩,以循环模式进行开发,致力打造集生产、加工、科研、培训、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园区,110多个高标准中高温大棚,涵盖了香菇基地、瓜果采摘基地、蔬菜基地、猪牛羊养殖基地,直接带动周边300多名农民就业。前关村党支部还搭乘互联网快车,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先后成立了石磨面粉、手工老粗布、手工鞋合作社,又建设了特色农产品电商之家,注册“铁门关”商标,加强与京东、淘宝等电商平台合作,将农产品进行统一经营管理。农产品被搬到网上,村民足不出户就能做生意,这激活了村内富余劳动力,带动了村民共同致富。
“现在村民生活着实富了。”村妇联主席杨俊美介绍说,目前村里在农场打工的不在少数,大部分打工者每月都能领到2600元,一个家庭的年收入也达到了6万元左右。“村民生活越来越好,我们这些村干部也更有干劲儿。”
目前,仿古的铁门关的大门正在建设,“三网”下地工作也如火如荼建设中,铁门关再现隔世繁荣……
(记者张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