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国养鸡生产状况和前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膳食结构不断改善,对鸡肉和鸡蛋的需求逐步增加。近代由于鸡的品种选育,鸡的饲养、营养、环境科学、鸡病防制等研究领域不能取得巨大的成就,许多科技成果直接运用到养鸡生产上,使养鸡业的生产能力,劳动报酬,经济效益大大提高。目前养鸡业具有投资少,见效快,饲料报酬高,经济效益显著,容易搞集约化,工厂化生产等特点,成为我国畜牧业中优先发展,同时也是发展最快的支柱产业。
我国养鸡具有悠久的历史,但是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中,养鸡仅是农村的家庭副业,一家一户自繁自养,自给自足,剩余部分才与市场流通。七十年代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为了解决城市人口吃蛋难的问题,在各地政府的引导下,鼓励扶持工厂化蛋鸡生产,引进了国外机械化和半机械化养鸡设备,为我国随之的集约化,工厂化养鸡起了一定的示范作用。
到了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后,国外先进的养鸡技术,设备和品种纷纷进入我国,从而推动了我国集约化、工厂化养鸡的发展。在农村涌现出许多养鸡大户,专业村和养鸡专业乡,在许多地方还出现了不同形式的养鸡联合体、养鸡合作社,实现了产供销一体化,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养鸡业的发展。市民凭票供应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
进入九十年代以后,由于国家处于经济调整和转型时期, 目前广大农村对市场经济客观规律认识不足,国家发展养鸡业的有关法律,法规,计划,调控措施不够完善,因此,近几年来,养鸡业出现忽上忽下频频波动的现象。农村一家一户为主的养鸡生产肓目性很大,在蛋价上涨,养鸡赚线的时侯,加大投入,扩大规模。由于新闻导向及行政部门的干预,使养鸡一哄而起,结果养鸡发展速度过快,鸡蛋市场出现了严重供大于求的局面,鸡蛋价格迅速下降,使刚有起色的养鸡业出现滑坡。回顾几年来的蛋鸡发展历程,也可以看出凡是生产相对比较平稳,受市场波动冲击比较小的地区,一个成功的经验就是该地区有一个适度规模蛋鸡生产群体,只有有了一定规模才能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劳动生产力,才能把握市场信息,从而使养鸡业得到健康稳步的发展。1997年江苏省七月底全省家禽存栏50609.7万只,比1996年同期增加7204.7万只,上升16.6%。从全省13个市来看,盐城,徐州,南通,淮阴四市的存栏总量占全省的60%,增幅达18.8%,稳中有升,因此形成市场低迷时求生存,求发展,市场高潮时求效益这样一种发展新格局。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什么只有规模养鸡才能得到健康发展呢?因为规模养鸡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现代规模养鸡具有生产效率高,生产水平高,经济效益高等三大特点。供料,供水、收蛋、清粪的自动化或半自动化,使饲养工作量大大减轻,饲养耗工减少,饲养量大大增加,所以成本下降。一般来讲,每人饲养蛋鸡3000—4000只鸡,或肉鸡万只以上是切实可行的,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在高水平地区每只入鸡舍可生产蛋类17公斤,耗料2.5—2.7公斤左右。育成率达95%以上,这样大大提高生产水平,提高经济效益。
2、有利于实现良种化。随着养鸡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对良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从八十年代起,我国不断引进良种进行推广和利用,并且利用其培育出适合我国不同地区生产,且符合人民需要的品种。实践证明生产量,繁殖性能,料肉比、料蛋比,增重率,疫病净化等许多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我国许多地方优良品种也受到重视,许多地区也出现了地方品种产业化生产基地,这样不仅优化了地方品种,而且扩大了出口创汇,取得了可喜成绩。
3、有利于实现管养标准化。随着规模化养鸡业进程的加快,我国于1985年颁布了“鸡的饲养标准”,随后又制订了鸡的配合饲料标准,从而使鸡的饲料营养走上了标准化的道路。近几年来饲料 添加剂的应用和浓缩饲料的推广,带动了我国饲料营养的研究和相关饲料工业的发展。
4、有利于疾病控制。现代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生态环境与生产发展的相关性。由于大规模集约化饲养,人为地控制了家禽的生存条件,一旦出现疫情即呈流行发生趋势,个体治疗已没有意义,关键是实施群防群治,只有集约化饲养才有条件进行鸡群的抗体监测,制订合理的免疫程序和相应的卫生防疫,才能有效的控制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1995年世界鸡蛋总产量达到4100万吨。比1985年增长了32.3%。1995年我国鸡蛋总产量已达1676.66万吨,占世界鸡蛋总产量的30%,成为世界第一产蛋大国,其总产量比第二大国美国高出三倍多。因此我国蛋鸡的的饲养量也为世界之冠。随着全世界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1985年世界人均占有(消费)量为6.38公斤,到95年人口净长8.562亿人,人均占有消费鸡蛋增加到7.17公斤,增长12.4%,因此,目前世界人均消费水平要从人均7公斤增长到发达国家水平还需要增长一倍。所以蛋鸡业仍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特别是进入八十年代以来,由于家禽繁殖体系配套技术不断完善,人工授精技术的广泛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应用,以及计算机管理的使用,无疑将给我国养鸡事业的发展带来无限空间,我国养鸡生产必将在数量上和质量上有一个新的飞跃,前景广阔。
(二)蛋鸡市场行情预测要素
从七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近20年间,我国家禽业得到迅速发展,然而在养禽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消费水平并没有同步增长。目前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有:因国家宏观调控和产业结构调整使一部分个人收入水平下降,消费量减少。第二: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提高,膳食结构发生改变,农副产品品种繁多,挑选余地加大,使禽蛋消费水平相对减少。第三:由于药物残留和关贸壁垒及世界经济的波动使出口量减少。第四:国家对粮食政策的不断调整及部分地区自然灾害的影响。农民粮食就地转换减少,从而出现了饲料价格特别是玉米价格的波动,直接影响了养鸡业的经济效益。第五:农民对市场经济还不是很了解,政府缺少对养鸡业的宏观调控,苗鸡投放量盲目起落。蛋鸡在高价位运行时,农户见养鸡有利可图,大家一哄而上,很快使市场得到饱和,蛋价随之下滑,导致一些养鸡户出现了亏本,随着亏损面不断扩大,中小规模的鸡场纷纷下马,市场出现低谷。如何预测市场行情的经济规律,减少在波动的低谷时对养鸡业的影响,掌握市场的主动权这已成为养鸡业成败的关键。因此,了解影响市场波动的因素和市场波动的规律,才能在市场的大风大浪中争取主动,低谷时减少损失,高潮中增加效益。市场行情的预测大致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评估。
1.苗鸡市场投放看行情倾向
当鸡苗市场热销出现供不应求的时侯,孵化厂开工足,鸡苗价格上扬。这说明前一周期中鸡苗投放量偏少,而市场成品鸡蛋价格正在高价位上运行,养鸡赚钱。养鸡产生的利润推动养鸡热的兴起。同时也刺激了苗鸡市场需求量的增加,鸡苗价格一涨再涨,如果市场苗鸡的投放量增加幅度太大,增加的速度太快,这就意味着五个月以后市场鸡蛋产量也将迅速增加,然而市场对鸡蛋的消费需求总量增加变化不大,鸡蛋上市越多,必然潜在着蛋价下滑的危险。随着产蛋鸡不断增多,产蛋量不断高升,投入市场鸡蛋也不断增加,价格必然不断回落,也就是说,市场商品蛋的价格越高,苗鸡的投放量也就越大,半年后蛋价回落的速度也就越快。同时回落维持的时间也就越长。随这而来的第二个养鸡周期就会出现苗鸡供大于求。苗鸡价格下降。孵化厂开工不足,养鸡走入低谷。
养鸡低谷的时间长短和下滑的程度又取决于母鸡淘汰情况。蛋价过低,养鸡户出现亏损,必然提前淘汰商品代产蛋后期的母鸡来减少经济压力。也就是说,市场鸡蛋价格越低,持续时间越长,对于资金周转有困难的中小农户来讲提前淘汰存栏母鸡的就越多,5-8个月以后投放市场的商品蛋就越少。蛋价应该随之上升。由于我国市场弹性很大,影响鸡蛋价格回升的因素很多,所以如果这一周期的蛋价仍然得不到回升,必然出现第二年的苗鸡投放量再次减少,苗鸡价格持续下滑,因此带动父母代种鸡的提前淘汰。由于父母代种鸡存栏数的减少,从父母代育雏到产蛋,再从商品代母鸡种蛋到育雏到商品蛋鸡的生产一般最少需要12-18个月。
市场信息表明,如果鸡苗价格仍然较低,但鸡蛋价格不断上升,苗鸡销售开始比较活跃,表明低谷即将过去,饲养蛋鸡新的盈利高峰期正在开始。
2.根据饲料价格来预测
饲料价格低,养鸡成本低,利润高。饲料价格上涨,养鸡成本增加经济收入下降,这是养鸡户人所共知的道理。但是重要的是要提前预测影响饲料价格波动的因素和内在关系。影响饲料价格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表现。其一是饲养畜禽的圈存量增加,而需求的饲料量的增加,导致饲料供应增加,促使饲料价格上涨。而鸡蛋价格下降了这就说明前一段时期畜禽发展太快,圈存数增加过大。而养鸡的饲养周期比较短,市场鸡蛋出现饱和,因此,这就是蛋鸡市场在饲料价格上反映的前期现象。影响饲料价格第二个因素就是农业收成,特别是玉米和大豆收成最为敏感。农业丰收,产量增加,余粮增多,价格自然下降,相反,农业欠收产量减少,农民就地转化粮食减少,价格自然上升,其三就是近几年来,国家不断出台调整有关粮食收购政策,无论是粮食保护价放开敞购也好,还是粮食顺价销售也罢,农民手中粮食转化为饲料的比例相对减少饲料必然而出现价格波动。鸡蛋产量由于受着鸡存栏的客观制约,因此饲料价格波动往往和鸡蛋价格不能同步进行,这种动态平衡状态要经过一段较长的时间才能趋于合理。因此,蛋料比价合理这正是蛋鸡饲养的最佳时期。反之,蛋料比价不合理,这是直接影响养鸡上下波动的内在因素。
3.鸡蛋价格是市场预测的晴雨表
根据市场商品蛋的供应情况进行预测,上面讲到鸡存栏数量增多,蛋源充足,蛋价下跌。蛋源稀少,蛋价上升,这就是市场经济的特点。但影响蛋源上市的因素很多,除了上面提到的苗鸡投放量及饲料价格原因之外,还有市场流通因素。现在的市场是全国性流通的大市场,流通领域和市场信息相当活跃。因此,不仅要看当地的养鸡生产情况,饲料价格情况,鸡蛋货源情况,而且要看好临近省市、其乃至在全国的养鸡生产情况和饲料价格的情况。所以要建立完善的市场信息网络和市场经管网络,才能分析出当前市场行情的走向,才能掌握市场波动的主动权,才能减少市场波动的冲击。这一点只有规模化饲养才能有能力建全市场信息网络。另一方面鸡蛋价格政府调控因素。当鸡蛋价格上升到一定的高价位的时侯,虽然给养鸡户带来高额利润回报,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为了调控物价上涨指数,保障城市市民的商品蛋供应,保证居民的生活水平,各大中城市的地方政府会做出反应,出台相关地方政策,进行紧急调运,对菜篮子工程的鸡场进行政策性补贴等方式进行平抑物价。
由于我国国家大,各地经济消费水平不平衡;市场弹性很大,所以市场行情的起伏不是一朝一夕就能了解的。因此市场行情分析是一个大课题,不仅要了解生产情况,还要了解国家有关方针政策,不仅要了解当地情况,还要了解整个国家农业宏观经济的状况和有关市场消费信息,才能比较准确预测市场行情和了解市场规律。切切不可消极等待。而应该加大科技投入,搞好企业管理努力降低生产成本,以销售为龙头,多渠道开拓市场,向产供销一体化发展。 并且极积调整产业结构,开发高附加值的深加工产品使养鸡业朝着健康,稳定方向发展。
(三)蛋鸡生产经营管理
我国进入市场经济以来,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市场经济的原则:一切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要办好一个鸡场,主要依靠良种,全价营养的饲料,疾病有效防制,以及科学经营和完善的管理制度。在市场经济的今天,一个企业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没有科学的经营管理水平,背离市场规律,最终想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是非常困难的。
1.生产成本管理
生产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固定成本的内容包括:固定资产折旧、税收、贷款利息、职工基本工资等。可变成本也称为流动资金,是指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消耗资金,包括:饲料、种苗、兽药、能源、临时工工资及奖金等。在生产活动中必须尽最大努力降低生产成本,才能获得较高的效益。降低成本的关键在于按客观科学规律办事,最大限度的发挥品种资源的潜能,降低饲料消耗,提高育成率和产蛋率。压缩一切不必要的行政开支和非生产支出,提高人员的劳动效率,把有限的财力最大限度的投入到生产上去。
饲料费用一般占总成本的60%以上因此,严把饲料采购的质量关和价格关,并加强饲料采购的透明度和监督机制,避免人为造成经济损失。同时加强鸡场的卫生管理,实施科学的免疫程序和完善的卫生消毒制度,减少发病,提高成活率。
2.人员管理
人员素质是决定一个鸡场兴旺发达的关键。一个鸡场的经营方针和生产规模确定以后,必须有一个有力的执行体系进行运作。管理部门的人员一定要精兵简政,在选择管理人员时必须坚持选择德才兼备,廉洁奉公,有开拓能力的人才。在管理过程中实行目标管理,定期考核。只有高素质的人才能管理出高水平的鸡场。
关于养鸡场工作人员的劳动定额,应根据集约化养鸡的机械化水平,管理因素,所有制形式,个人劳动报酬和各地区收入差异,劳动资源等综合因素进行考虑。就目前饲养水平和我国自动化程度,一般可以达到如下定额,仅供参考。
养鸡生产劳动定额
工种
内容
定额
条件
蛋鸡育维
第一周值班
6000/2人
注射疫苗需要帮工
50-1400日龄育成
饲养,笼养
4000-6000只/人
人工饲喂,自动清粪,自动饮水
机械化喂养
6000只/人
自动饮水,机械喂料,自动清粪
产蛋期
人工授精
3000只/人
人工检蛋
2000只/人
采精授精需要帮工
根据此定额,对工作人员工作程序分解测定工作量如下:要求饲养人员到饲料库自己拖料,收蛋后装箱入库,饲养量4000只蛋鸡,耗料500公斤,产蛋鸡3500个左右(产鸡高峰期)其中拖料60分钟,匀料45分钟,检蛋100分钟,自动清粪60分钟,刷洗水糟40分钟,其他准备工作30分钟。即一般每天实际工作5.5小时即可完成每日的工作量,各鸡场应根据自身的生产规模和机械化程度因地制宜地进行测定。最后根据工作效益或经济效益与个人收入挂钩,对饲养人员实行不同形式的个人承包制,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生产积极性。
3.生产计划管理
任何一个鸡场应首先根据自已的规模和生产内容每年制订出鸡场鸡群周转计划和远期发展规划,这样才能做到计划的引种、孵化、饲养,有计划地进行产品的销售,饲料的供应,财务收支预算等一系列生产实施方案,并用各种表格形式反映出来。例如:
① 财产记录:包括固定资产类,库存物资类,现金及经济往来类等。
② 劳动记录:出勤情况,工作类别,完成任务情况等。
③ 饲料记录:饲料采购品种,价格,日消耗数量,库存等。
④ 生产记录:家禽的品种,饲养数量,饲养日期,产品数量, 死亡情况及成活率等。
⑤ 收支记录:包括出售产品的时间,数量,价格,去向及各项支出情况等。
⑥ 疾病防治记录:包括免疫程序,发病情况,诊断及治疗用药情况等。
随着养鸡业的不断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生产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经营管理越来越需要科学化、合理化,市场竟争日益激烈,产品流通面不断扩大,因此,迫切要求建立市场信息网络进行商业行情分析,同时生产经营的决策者走向管理现代化。越受到重视。总之,现代养鸡场必须选择科学的管理模式和先进的管理方法,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建立全方位的信息网络,确定适度的生产规模,对人员实行定人定岗责任制,并确立一套完善的监督机制,才能使鸡场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只有这样才能使规模养鸡在市场大潮中取得较大经济效益。
(四)抵御养鸡风险的根本出路
80年代中期,特别是“八五”以来,随着养鸡业的发展,鸡和鸡蛋产品的供应由原来的短缺转变为相对充足,使养鸡业发展出现了“平台”期,行情波动的时起彼伏,使发展的矛盾焦点由生产领域转向流通领域,鸡和鸡蛋“卖难”成为各地养鸡业发展的。“瓶颈”,广大生产积极反复受挫。目前传统型农户养殖难以把握和驾驭市场风险。那么养鸡业再发展根本出路何在?全国各地许多成功的经验证明,必需引导广大农民组织起来走规模化,区域化的产业之路,通过产业扶持和政策引导使之向纵深发展。养鸡产业化是保证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使养鸡生产,加工,管理,流通和社会化服务的产业体系,在生产,科技服务。加工,仓贮、运输,销售等一系列过程中一环扣一环。并且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解决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解决了区域经济自我封闭与活跃的市场经济的矛盾使各种生产要素按市场规律合理流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养鸡业的健康发展。
1.努力培育龙头企业,积极开拓市场
龙头企业一手抓养鸡基地和农户,一手抓市场开拓。龙头企业围绕养鸡业的发展,依靠科技指导生产,搞好综合服务功能。首先对农户要搞好各项服务工作,努力加强各级服务组织和重点服设施建设,在政府部门统一协调下,龙头企业与有关职能部门和基层兽医站结合起来,从雏苗的供应到饲料的保障供给,从疾病防治到饲养管理,从生产布局到市场流通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报务,促使养殖户提高成活率和产出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调控下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应用现代科学营销方法,形成产供销一体的产业化体系。
加强市场分析和行情预测,为农民及时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要通过对全省,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发展趋势的研究,为生产者提供超前市场行情,并制定相应对策和生产规划。并通过政府行政力量,引导农民面向市场进行结构调整,使养鸡生产健康发展。
2.狠抓产品深加工,努力使产品增值
产品深加工能使养禽业利润扩大,风险减少,资源增值。养禽业是效益比较低的产业,实际上低就低在只讲生产,不讲加工,只注意产品“原始”价值,不讲“原始”产品再加工为商品的增值,导致养鸡业自身利益的流失,如果注意产品的深加工,养殖户就可以赚两头钱(生产和流通),获三头利(生产流通加工),养禽业也就成为高效产业了,风险自然会减少。一般来讲,产品再加工增值可达到1~3倍。产品再加工水平的高低和深度,开发多次增值是衡量一个地区产业化的重要标志。关键是产品的试销对路从中获取较多的利润。
近几年来,我国出现很多明星企业,广东省的温氏食品集团就是全国比较大而知名的民营企业,所有上市鸡都由合作社养殖户饲养,公司下属各职能部门负责养殖户的产前产中产后的一条龙服务。又如南京桂花鸭集团,从鸭的饲养到加工一条龙,桂花牌盐水鸭已成为江苏名牌产品,远销海内外。
另外综合利用也是产品增值的有效途径,目前提倡生态农业,就是利用生物链资源充分利用。例如鸡粪干燥一方面可作为花卉肥,另一方面可以膨化喂猪,猪粪喂鱼,鱼塘边种草,牧草可以养兔,养羊,水面可以养鸭,这种立体养殖综合效益十分可观,所以今后养鸡业的产业化就是要面向市场,沿着全方位、多层次、深加工的道路进行综合发展,这样才是抵御市场风险的根本出路。
[/td][/tr][/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