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生意、闯市场,经常能听到一句话叫“以不变应万变”,而在山东省东营市有个叫李建辉的人,他做生意有点特别。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李建辉始终奉行“以变应变”。发现商机就马上行动,迅速捕捉市场变化,快速分析市场信息,让他一次次抓住转机做出改变。
李建辉中专毕业后,先是在山东省东营市开了一家电器行,后来,他又瞅准安防监控的商机,迅速转型,做建筑物内的弱电工程项目,十年时间,积累下5000多万元财富。2015年底,李建辉到江苏省出差,当时,他和一位螃蟹行业的企业家闲聊时,得知到一个消息,李建辉对未来又有了新的打算。
从门外汉,变成养殖专家
对方告诉李建辉,如果风险可控,养蟹的利润能达到40%左右。这个数字对李建辉来说,太有吸引力了。他想起自己的家乡东营市,养殖螃蟹已经有20几年,可一直都没有大的起色。过去,李建辉也去过东营市的一些螃蟹养殖基地,养殖户们总说赚不到钱。同样是养螃蟹,为什么人家的利润那么高,在东营市就赚不到钱呢?
这个沉沙池,是东营市政府以前修建的,主要是用来沉淀水流中的泥沙。经过沉沙池沉淀后的黄河水,到达养殖户的养殖场时,水沙分离,水质干净,适合养螃蟹。东营市的人用黄河水养螃蟹,已经有20年的时间,而黄河入海口位于东营市境内,所以当地人把这里养出来的螃蟹叫作“黄河口大闸蟹”。2008年,黄河口大闸蟹还获批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螃蟹虽有名,但在东营市并没有形成规模化养殖,而李建辉早就看出了原因。养殖户的养殖方式比较粗放,不精选蟹苗、也舍不得用饵料,再加上养殖方法不科学,导致亩产量低、螃蟹个头儿小,卖不上价儿,养殖户赚不到钱也就没了养殖的动力。
李建辉知道,要想靠黄河口大闸蟹赚到钱,就必须要改变!
2016年2月,李建辉承包下5000亩闲置盐碱地,铁了心要养螃蟹,还说要改变东营市螃蟹产业的面貌,带着大家一起养出好品质的蟹。
有想法就要付诸行动。33天,李建辉就修好渠、建好塘,还把每个蟹塘都建成70亩左右,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利用率。除此之外,他还在蟹塘里大量种上水草,水草不仅能净化水质,还能在螃蟹脱壳时,为它们提供一个隐蔽的空间,帮助螃蟹顺利脱壳。
准备工作做得充分,2016年3月,终于到了引进蟹苗的时候,李建辉花了400多万元,高价从江苏省买回6万多斤蟹苗,又从江苏请来10多个懂技术、有经验的工人负责养殖场的技术指导。他们一起对饵料的配比、喂蟹的时间等一系列养殖流程,都做了严格的规定。
李建辉不懂养殖,可他连苗带人把南方的养蟹模式全部复制过来,又根据东营市的情况,对蟹塘的建设进行调整改造,李建辉改变了东营人多年都没有改变的养殖模式,他自己也走了条捷径。
但初来乍到,总是要吃点亏的。2016年9月,李建辉迎来第一个收获季,眼瞅着螃蟹马上就能卖出去变成钱,却出大事了。
当时,李建辉拉上来的螃蟹数量只有预想的50%,他马上请来专家反复查看蟹塘里的螃蟹,这才得知当初自己高价买回的蟹苗质量并不好,成活率很低。
因为自己不懂养殖,才出现这样的问题。李建辉并没有指责别人,反而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如何解决问题,他下决心今后要自己繁育种苗。
没技术,那就找专家学,李建辉有股子韧劲儿。通过两年的学习和摸索,李建辉用黄河系的五两雌蟹,和长江系的七两雄蟹进行培育,终于繁育出适合当地养殖的种苗。他还把养螃蟹的亩产量,从以前的50多斤提高到200多斤,是过去的四倍;雄蟹的平均规格,也从100克左右,提升至200克,最大的甚至能达到400克以上。
一年时间,李建辉就从一个养螃蟹的门外汉,变成养殖专家,大伙都很佩服他。
因祸得福
村民们都知道李建辉养螃蟹的发展速度快,却很少有人知道,他亏钱的速度更快。
2018年8月底,受台风“温比亚”影响,山东省出现大范围强降雨,造成东营市、潍坊市、菏泽市等13个地方遭受严重台风灾害,李建辉的养殖场也受到重创。
更可怕的是,台风过后,李建辉的螃蟹大部分都不吃东西了。8月底正是螃蟹最后一次脱壳的时候,脱完最后一次壳,螃蟹的个头儿能翻倍,就可以上市了。但这个时候不吃东西,螃蟹就长不到出售的标准,李建辉急坏了,他赶紧咨询专家。
专家告诉李建辉,台风一来,浪大、下雨,螃蟹被吓着了,得等一个星期让它们自己恢复。李建辉看着着急,他就问专家还有没有别的解决办法,专家为了安慰李建辉,就给他讲了另外一件事情。
从自然条件上看,在东营养螃蟹,只有台风这一道坎儿;而在江浙一带养螃蟹,不但要遭遇台风,还要挺过高温的考验。高温一来,螃蟹不吃饭的时间更长。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李建辉动起了脑筋。他琢磨着,东营市出现持续高温的情况很少,螃蟹不会因为气温太高而停止进食,这不就意味着自己的螃蟹,比江浙一带的螃蟹能早上市!
专家的这句话,让李建辉为自家螃蟹找到一个卖点,他立刻起身去北京、天津等地寻找客户。果然不出他所料,螃蟹能够提前供货,就意味着可以提前占领市场,抢占客户,这让很多经销商非常感兴趣。李建辉也顺势与5家经销商达成合作,仅用4天时间,就签下5000多万元订单。因为一场变故,李建辉却因祸得福。
找到产品卖点,了解客户的需求,李建辉把这两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在跨界创业的第三年,就成为当地产业的领军人物。
合作共赢
订单拿下来了,李建辉很风光,但这才只是个开始。
余学勇,是北京一家水产品销售公司的负责人。在全国有多个分公司,销售上百种水产品,同时和上百家超市、餐饮企业合作,为他们大量供货。李建辉签下的5000多万元订单中,就有和余学勇的合作。
当时,李建辉按照约定从东营市给余学勇发螃蟹,钱还没到账,麻烦先来了。
严重的重量偏差,让李建辉每天都会接到大量的投诉电话,他自己也纳闷,工厂里每天都有工人给螃蟹分规格,每一只螃蟹都是工人上秤称好才分类的,李建辉也经常在旁边监督秤的数字,从未有不足秤的现象,他对工人们很有信心。
因为这事儿,李建辉和余学勇两人没少争执。李建辉更是即生气又委屈,说什么都要找到原因。
李建辉反复检查螃蟹从捕捞到发货的各个环节,又和同行探讨经验,终于有一天他发现了问题。
原来,螃蟹的蟹足和蟹鳌上都有绒毛,螃蟹捕捞上来后,绒毛会沾有很多水分。在运输过程中,这些水分会掉落或蒸发,当运到目的地后,就会出现少秤的情况。
发现问题就得对症下药。李建辉在工厂里准备了一块板子,捕捞上来的螃蟹都会被放在这块板子上面,先进行“控水”,之后才会被运输到客户手中。但给螃蟹“控水”也是有讲究的。水控多了运输中容易死亡,控少了会影响分量,到底控多少水才合适,李建辉那段时间反复试验,最后他发现,螃蟹控水1个小时左右刚好。
对于消费者来说,都希望自己买到的螃蟹,一钱儿的份量都不能少。过去李建辉忽略了这个问题,为了确保客户的利益,从那时起,李建辉每天凌晨两三点就开始捕捞螃蟹,就是为了留出控水时间。除此之外,为了降低螃蟹运输时的死亡率,他还增加了螃蟹在池塘里吐沙的时间。当螃蟹把肺部和胃部的脏东西清理干净后,不仅运输时不容易死亡,消费者吃起来也没有苦味,口感更好。
问题解决了,李建辉和余学勇的合作也从开始的针锋相对,变得融洽,他们还一起合作养殖黄河口大闸蟹。
现在,每到螃蟹上市的时候,余学勇就直接驻扎在李建辉的基地里。螃蟹经过控水后,余学勇进行精细分选和包装,从东营市直接发给终端消费者。李建辉则负责把控蟹的品质,余学勇盯住发货流程,两人携手让消费者在最快的时间内吃到了更新鲜,且足斤足两的黄河口大闸蟹。
2018年底,李建辉与5家经销商顺利合作,共卖出100多万斤螃蟹,实现了5000多万元的销售额。
合作共赢,让李建辉尝到甜头。他帮合作的经销商减少螃蟹包装和运输的时间,为他们降低风险,同时也稳定了自己的销售渠道,双方都收益,让合作关系也更加牢固。
让产业走上快车道
李建辉的事业飞速运转。有一天,他和朋友聊天,又听到一个惊讶的消息。
朋友说,亚洲很多国家的消费者也很爱吃螃蟹,在新加坡售价能达到国内的两倍。李建辉跃跃欲试,也想把自家的螃蟹出口到国外去,这样不但利润高,还能提升公司知名度。
李建辉想得挺好,可农产品出口这事儿并没有那么简单。他了解到,螃蟹出口前需要做检测,很多数据都要精确到小数点后的第2位甚至第3位,这就要求李建辉严格把控蟹塘的各项指标。
难度更大了,但李建辉信心不减,为了让螃蟹产业发展壮大,他决定一试。以前,李建辉观察蟹塘的情况,都是靠眼睛看、鼻子闻、嘴巴尝,说白了,就是靠经验来检查水质是否适合螃蟹生长。但现在,他必须用数据说话。
李建辉参与研发物联网系统,通过太阳能板供电,实时采集蟹塘中的溶氧量、水温、酸碱度等数据,这些数据会通过传输装置,传输到手机上。
物联网系统,能让李建辉随时随地监测蟹塘的水质情况,为出口做准备。此外,他还通过安防系统、溯源系统等,把螃蟹养殖与现代化新技术相结合,对螃蟹进行严格把关。现在,李建辉的螃蟹已经出口到新加坡、日本、韩国等国家,销售价格能高出国内的一倍还多,李建辉的公司也成为了国内为数不多的螃蟹出口企业之一。
可实现螃蟹出口后,李建辉又有了新烦恼。
销量的增加,逼着李建辉一次次扩大养殖面积,但尽管如此,螃蟹还是跟不上卖。他就想带动周边的老百姓一起养殖螃蟹,养出来之后李建辉再负责统一销售。但怎么才能让更多的人愿意跟着自己一起干呢?
李建辉从去年开始,每年都会定期举办小规模的开捕节。开捕节上,他会给大家讲解着螃蟹的各种生长习性,还带着大家参观基地、品尝螃蟹,让经销商们在新的一年做好销售计划,让媒体把黄可口螃蟹的名气传播出去,而李建辉之所以这样做,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要以开捕节为契机,让老百姓看到黄河口大闸蟹的产业在一步步振兴起来,让经销商愿意走进东营,他知道,只有看到这些,大家才愿意跟着他一起干。
现在,李建辉还计划和当地的水稻种植户合作,尝试稻蟹混养的模式。如今,他的3个螃蟹养殖基地,养殖面积达到1万多亩,在东营市人民政府的推动下,李建辉带领着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了养殖螃蟹的行列,黄河口大闸蟹产业真正走上了快车道。
李建辉做生意始终围绕一个“变”字,因为变字当先,行动快、应变强反而让李建辉的每一个计划更为周详,走得每一步也更加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