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鲵的人工养殖技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大鲵论文,养殖技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大鲵俗称娃娃鱼,属两栖类,是著名的活化石,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具有很高的科研、食用、药用和观赏价值。
大鲵养殖场的建造
1、场地选择
宜选择阴暗避风、冬暖夏凉、水源丰富、水温较稳定的地方,且水源具清、凉、流的特点,如山区溪流、水库及地下水等,同时考虑饲料来源方便,如虾蟹类水生动物资源丰富或肉类加工厂附近。
2、养殖池建造
分稚鲵池、幼鲵池和成鲵池三种,水泥结构,池内四周光滑,防渗防漏防逃,池底需装排污孔,进排水系统要配套。一般稚鲵池建在室内,面积1~2平方米,壁高60厘米;幼鲵池面积5~10平方米,壁高60~80厘米,池内用砖头或石块堆成许多洞穴;成鲵池面积20~40平方米,壁高1.2米,池内亦需堆建洞穴。
大鲵的养殖方法大鲵的水温16~24℃时摄食最旺盛,生长速度最快,25~28℃摄食明显减少,29℃以上停止摄食。人工养殖可改变其冬眠的习性,能够全年均匀生长。水质要求PH6.5~7.5,PH〉9时可导致毁灭性死亡,溶氧以大于3.5毫克/升为宜,如总硬度、氯化物、氨氮等指标均需符合渔业用水标准。养殖池要有遮荫措施,避免阳光直射,而且在使用前需用漂白粉等严格消毒。
1、稚鲵的养殖
稚鲵池水深以20~30厘米为宜,刚孵出的稚鲵形似蝌蚪,以吸收本身的卵黄物质为生,35~50天后开始摄食外界饵料,如小型浮游动物,70天后可投喂红虫和蚊蝇幼虫。
2、幼鲵的养殖
幼鲵池水深30厘米,幼苗入池前用呋喃类药物浸洗5~10分钟,放养密度一般为10~30只/平方米,可投喂红虫、水生昆虫和鱼虾蟹类,饵料要新鲜,每日投喂两次,分别在6~7时和18~19时,每日均需排污及换水,保持池水透明度,清澈见底。
3、成鲵的养殖
池水深度30~40厘米,放养规格要一致,密度一般为1~3只/平方米,可投喂多种饲料,以少量多次为宜。为保持水质清新,注意经常换水。饲养一段时间后要适时分规格饲养,以免发生大个体残食小个体的现象。
4、大鲵的饲料种类
可投喂海水和淡水中的多种低质鱼类、虾、蟹类和其它水生动物,但大鲵更爱海鱼类。猪牛羊肉、鸡鸭及其下脚料来源广,蛋白质含量高,也是养殖大鲵的好饲料。由鱼粉、A-淀粉、豆饼、麦糠、骨粉、维生素和矿物质等按一定比例配合而成的人工配合饲料,其蛋白质适宜含量为45~50%,另外,添加1%的花粉可明显加快生长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