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养殖的技术含量_蜜蜂养殖业_蜜蜂养殖项目

作者系中共石门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

蜂业是一个古老而又新兴的产业,是一个生态、环保、健康的“甜蜜”产业。为全面了解石门县蜂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石门县做大做强蜂产业的可行性必要性,为县委决策提供参考,近日,由县委政研室牵头,县供销社、县委党校等人员参与组成调研组,先后深入磨市、新铺和夹山等乡镇走访调研,并结合县委推动脱贫攻坚的部署要求,形成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石门发展蜂产业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石门县中蜂养殖历史悠久,早在1000多年前就开始人工养殖中蜂。近年来,石门县依托生态环境优良和林地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以中蜂为主、意蜂为辅的蜂产业,有力的推动了农户增收、生态发展。多年工作实践证明,石门发展蜂产业并做大做强切实可行、大有可为、非常必要。

(一)可行性

一是气候环境适宜。石门是山区大县,全县海拔高度在42.5米-2098.7米之间,属中亚热带向亚热带过渡的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寒暑适中,年均气温16.7度,年平均降水量1540mm,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光照充足,非常适宜蜜蜂的生存和繁衍。

二是蜜源资源丰富。石门是生态大县,森林覆盖率为71.6%,森林面积425万亩,境内植物种类丰富,五倍子、刺楸、枇杷、刺槐、乌桕、冬桂、金银花、黄莲、野菊花等野生植物以及柑橘、油菜、茶叶、板栗、瓜果等人工栽种植物周年花期不断,是一个天然的“立体蜜库”,蜜源非常丰富。据专家论证,我县现有蜜粉源植物至少可容纳20万群蜜蜂,目前饲养蜂群数只有近9万群,还没有达到一半,发展空间还很大。

三是产业优势明显。蜂产业是一项短、平、快的产业,有着畜禽养殖无法比拟的优势。养蜂不会争田占地,大多数蜂农都是利用庭院庭角、荒山荒地等空闲之地进行放养,非常适合山区实际。同时,养蜂投资少、见效快,蜜蜂的饲料都来源于大自然,仅需在蜜源枯竭和越冬期间饲喂少量蜂蜜,这也是蜂产业有别于其他畜禽养殖产业的一个显著特点,而且不需要长期专人看管,劳动力投入也比较少。石门蜂农养殖蜜蜂,每桶每群的成本在500元左右,一年可创造收入3000元以上,回报率非常高。

四是政策重点扶持。农业部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蜜蜂授粉技术推广促进养蜂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农牧发〔2010〕5号)、《关于引发全国蜂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农牧发〔2010〕14号)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大力规范和发展蜂产业。特别是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特色畜牧业发展,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出台了关于做好2018年农业生产发展等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农财发〔2018〕13号),明确在湖南等10个蜂业主产省实施蜂业质量提升行动,每省安排资金500万元,支持蜜蜂良种场建设、支持高效优质蜂产业发展示范区建设和提升养蜂业技术装备水平。湖南省政府和省供销合作社也将蜂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列入到重点扶持的百亿产业。

五是市场前景广阔。从国际市场看,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养蜂资源不足,蜂产品产量少,但消费需求大,常年依赖进口,我国每年生产蜂蜜40-50万吨,年出口蜂产品达到14万吨左右,且呈价涨量增态势。从国内市场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对蜂产品保健功效认识的不断加深,蜂产品消费量逐年增长,而且不同蜜源植物、不同地理标志分类的蜂产品层出不穷,以蜂蜜为原材料的日化用品、化妆品、保健品等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消费人群不断扩大,市场消费需求增长空间很大。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消费蜂蜜超过30万吨,人均消费在250克以上,但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蜂蜜人均消费量分别是我国的2倍、4倍,我国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二)必要性

一是促进农作物增产的重要手段。利用蜜蜂授粉可使水稻增产5%、棉花增产12%、油菜增产18%,部分果蔬作物产量成倍增长,同时还能大幅减少化学激素的使用,有效提高农产品的品质。石门是农业大县,主要有水稻、油菜、柑橘、茶叶、棉花、烤烟、蔬菜、玉米等农作物,按蜜蜂为农作物授粉率提高30%测算,全县农作物年新增经济效益就可达10多亿元,蜜蜂为农作物增产的潜力巨大。

二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大好门路。中蜂养殖是脱贫致富重要产业项目,容易形成“一村一品”产业优势,特别是可以由老人、残疾人和妇女等弱势群体管理,可就地长久置放,不需搬迁追蜜,是助力脱贫攻坚的好产业。通过测算,养蜂投入与产出比为1:6,按照一户饲养30群蜂,正常年份每群蜂纯收入3000元计算,年收益可达4-5万元。新铺镇残疾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岳成湘为湖南湘峰蜂业有限公司看管养殖中蜂60桶,每年分红2万多元,不仅如期实现了脱贫,还逐步走向了全面小康之路。三年来,石门县在新铺镇永兴桥村、罗坪乡寨垭村、壶瓶山镇北溪河村等地,为371户建档立卡贫困村放养中蜂1038群,促进了贫困人口持续稳定增收。

三是解决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来源问题的有效途径。养蜂专业合作社与村级集体签订合同,在村行政区域内集中养殖,由村里指派人员管理,采取5:5分成的模式共同收益,增加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来源。如磨市镇磨市社区共养殖中蜂128群,每年村集体收入至少可增加40万元以上。

四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有力举措。植物和昆虫在生态系统中是互相依存、协同进化的关系,而蜜蜂是生态系统中的主力军,蜜蜂授粉对保护植物的多样性和改善生态环境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世界上已知有16万种由昆虫授粉的显花植物,其中依靠蜜蜂授粉的占85%。蜜蜂授粉能够帮助植物顺利繁育,增加籽粉数量和活力,从而修复植被,改善生态环境。

石门蜂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石门县以脱贫攻坚工作为统揽,以养蜂协会、养蜂专业合作社、养蜂大户为抓手,科学施策、精准发力,蜂产业得到大力发展。主要抓了以下方面的工作:成立了领导机构。专门组建了石门县推进蜂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实行县级领导分片牵头抓总、成员单位密切配合以及镇、村合力推进的工作运行机制,形成了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加大了资金扶持。采取直接和间接扶持的方式,从每村每年20万元的产业扶持奖励基金中给予农户资金扶持,鼓励蜂农扩大养殖规模。培育了市场主体。成立了“石门蜂业协会”,培育了2家龙头企业、26家养蜂专业合作社和5个蜜蜂繁育基地。创新了生产方式。探索出“公司+协会+农户”的发展模式,采取代放代养、集中养殖和分散养殖模式,构建了良好的示范带动效益格局。加强了技术培训。在与蜜蜂研究所或高校专业技术人才深度合作的同时,专业合作社成立专门的技术指导小组,负责对蜂农提供技术服务与指导。2018年,全县蜜蜂养殖规模达到1.45万户(其中100群以上的养蜂大户近1000户),养蜂8万多群,年产蜂蜜1850吨,销售种蜂9500群,年产值1.86亿元。

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石门县发展蜂产业的近期目标是创建中国蜜蜂之乡。实现此目标的前提是:生态环境良好,蜜源植物丰富,蜂群在5万群以上,养蜂户在500户以上,并且有一定的养蜂历史,能够规模化生产并且符合国家生产标准。目前,全国已有陕西黄龙、 山西沁水、浙江江山、江西上饶、山东青州、安徽徽州等六大蜜蜂之乡,浙江省江山市2018年共有蜂群23万箱,创造养蜂产值2.8亿元、经销加工产值12.1亿元、出口产值2250万美元,实现蜂业总产值14.9亿元,养蜂规模与经济效益连续27年位居全国各县(市)之首。石门蜂产业发展虽然起步早、基础好,但要实现创建中国蜜蜂之乡的目标,问题仍然还比较突出,差距还很大。主要体现在:

一是政策性投入仍然不足。主要是对蜂农的资金扶持力度不大,目前激励群众发展中蜂养殖的资金主要是来自各村20万元产业扶持奖励基金,资金非常有限。同时,在对蜂业公司和专业合作社上的扶持力度也不大,导致蜂业公司和专业合作社受限于资金影响,发展壮大步伐缓慢。如湖南湘峰蜂业有限公司为解决传统养蜂方法管理不便、产量不高等瓶颈,公司创新研发出新型圆桶蜂具,探索出“方圆结合”的特色养殖模式,圆桶养蜂模式收到了广大蜂农的认可,但由于林木采伐上没有商品材指标,需从外线购买,导致蜂桶成本较高,目前还是以售卖蜂群原价甚至低价配送为主。

二是产业基础不够稳固。全县还没有一家深加工企业,蜂产业仍处于产业链条的最低端。目前,石门正与湖南省供销社控股企业—明园蜂业集团等企业对接,但还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同时,全县还没有专门研究石门蜂文化起源、挖掘石门蜂业文化的研究机构和人才,导致石门县传统养蜂生产方式和高品质的蜂蜜在国内省内知名度不高,中蜂蜂种也缺乏保护和研究。

三是养殖专业户规模不大。全县蜂产业目前仍处于松散、自发的低层次发展状态,相当一部分蜂农还处在各自为战的状态,而且蜂农大多采用定地定量饲养方式,单户养殖多年来维持在10箱左右,能养100箱蜂就是很大的户。如磨市镇养蜂户相对比较分散,贫困户户均3-4桶,非贫困户户均5-6桶,而且多为兼职养蜂,户均增收大多在1500元左右,养蜂收入无法成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

四是养殖技术比较落后。一方面,专业技术人员匮乏,目前仅仅依靠几家专业合作社技术人员上门进行技术指导或者开展集中培训,致使许多分散偏远地区的大多数蜂农未能得到科学技术培训,靠天饲养、顺其自然的养殖方式普遍存在,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弱。一方面,部分蜂农年龄结构老化,文化程度偏低,对新技术、新标准的认知、接受能力较弱,比如喂养技术、保管技术、蜂产品采集加工技术等,加上管理也跟不上,很多蜜蜂在过冬时被冻死或饿死,平均每户每年损失至少在一半以上。

五是销售渠道不够通畅。由于没有进行SC产品质量认证,石门蜂产品不能进入市场销售,蜂农只能采用微信朋友圈、发动亲朋好友帮助营销,还停留在传统的自产自销层面,销售渠道亟需拓展。同时,石门县虽注册了“神景蜜”“壶瓶山”“御驾土家”“一繁蜂顺”等多个商标,但由于整合力度不大,尚未形成公共品牌,仍处于单打独斗、各自为政的阶段,市场影响力较弱。如夹山优酿养蜂合作社销售石门蜂产品,包装、加工、品牌都要加披“外衣”,才能在京东电商平台销售,而且一盒210克蜂蜜食品需付6元包装费用,压缩了利润空间。

六是销售机制不够健全。大多数养蜂户对管理不重视,无人抓、无人管,影响蜂蜜质量,而且随着蜂蜜价格的上涨,放松了对蜂蜜质量的坚持,蜂蜜掺假现象趋于严重,打乱了市场秩序,影响了石门蜂产品形象。同时,由于利润不一致,致使公司或专业合作社从蜂农手中回收蜂蜜较难,比如一斤蜂蜜,蜂农自销可以卖到80-100元/斤,但合作社回收只有50-60元/斤。夹山官渡桥社区2018年产出的159箱蜂蜜被蜂农自销完毕,与之联结的优酿专业合作社未回收到蜂蜜。

蜜蜂养殖项目_蜜蜂养殖业_蜜蜂养殖的技术含量

对策与建议

针对石门县蜂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必须进一步强化措施,推进蜂产业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养殖,加大品牌整合力度,把石门蜂产品品牌做大做强,确保我县蜂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1.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加强组织领导。石门县推进蜂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要切实履行好牵头抓总作用,在研究制定全县推进蜂产业发展的重大政策、规划编制和实施方案的同时,统筹解决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相关部门要认真履行好部门职责,特别是环保部门要加大对农村畜禽污染、农作物农药污染、工业污染、水污染的治理力度,保护好生态资源环境;林业部门要结合绿化造林,大面积选择种植枇杷、板栗、刺槐等林木,形成区域块状或带状蜜源。各乡镇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并安排专人负责,做到县、乡、村三级联动、整体推进。蜂产业协会要配合政府及其主管部门贯彻落实蜂业有关政策法规,积极开展技术交流、科技普及、文化交流等活动,依法维护会员合法权益和行业整体利益,促进行业规范有序健康发展。完善发展规划。根据资源环境承载力,健全完善《石门县蜂产业五年发展规划》,对中蜂种群保育、繁育和蜂蜜的生产、加工、贮存、包装及蜜源基地建设等全产业链进行系统综合规划,优化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力争到2020年,招商引进1家深加工企业,确保石门蜂蜜通过SC产品认证并形成品牌,把石门纳入省级中华蜜蜂保护区,建成中蜂产业示范专业合作社8个、示范村20个以上,规模蜂场(大于50群)达到300家,从业蜂农达到3万户10万人、中蜂养殖达到30万群,年产蜂蜜2500吨。5年内,全县实现蜂业综合产值突破10亿元。制定产业政策。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整合财政、农业、畜牧、林业、扶贫等相关政策,建立蜂产业发展基金,重点支持优质种群保种、选育、繁育、疫病防治和优质蜜源基地建设。制定出台扶持办法,采取先养后奖、定额奖励的方式,对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养殖大户等给予奖励和扶持。加大金融信贷扶持力度,着力扶持壮大蜂产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养殖大户,并加大中蜂养殖保险投保力度,切实降低养殖风险,积极推进蜂产业发展。同时,探索县经投以提供标准化厂房入股的形式,创建蜂产业深加工园区,不断提升全县蜂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水平。

2.进一步培育市场主体。强化政府引导。支持符合条件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优先承担政府涉农项目和精准扶贫项目,并建立政府职能部门之间良好的分工协作和责任追究机制,保证各种激励措施、优惠政策的落实,为培育市场主体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强化制度建设。着力规范符合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要求的内部管理制度,包括财务管理制度、项目责任制度、奖励制度等,以保障其操作运行的规范化。着力健全利益分配制度,通过保底分红、股份合作、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让蜂农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同时,着力健全监督机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成员的监督作用,实行社务公开,监督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强化服务创新。坚持示范带动,在全县建立一批标准化养蜂示范基地,集养蜂技术培训、技术推广、优良蜂种的繁育推广以及优质蜂产品的生产于一体,通过基地示范作用,带动农民发展蜂产业。加强现代化信息技术运用,加快推进“互联网+”进程,搭建蜂产品网络销售和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努力实现各类蜂业信息的快速传递和资源共享,拓展蜂产品营销渠道。加大宣传力度,将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形象宣传和企业的品牌宣传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产品品牌价值。

3.进一步强化科技支撑。加强养殖技术培训。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建立县乡村三级技术培训体系,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职业蜂农队伍。继续深化与蜜蜂研究所或高校专业技术人员的合作,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技术人员为重点,不定期开展蜜蜂标准化生产、蜂病防治、无公害蜂产品生产等技术指导,加大职业蜂农技术培训力度。乡镇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为依托,以养殖大户和技术骨干为重点,加大养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训力度。村级以家庭养殖示范场为依托,以养殖户和贫困户为重点,加大中蜂养殖技术现场培训力度,着力提高蜂农现代中蜂养殖技术和水平。加强先进技术推广。养殖生产上要普及优良品种,提高蜂蜜产量和品质;引进推广一批电动、机械养蜂机具,促进规模化养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要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加工工艺,开发蜂胶等附加值蜂产品,优化蜂产品结构;技术服务上要加大标准化推广力度,规范蜂农操作规程,全面提高养蜂生产标准化程度,生产符合市场需求的绿色安全蜂产品。加强科技人才引进。聘请一批国内蜂业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加大蜂业科研工作力度,强化现代企业经营理念,改变以往落后的生产方式。

4.进一步创新市场营销。树立品牌理念。主打“绿色、生态”牌,在扶持养蜂企业通过SC产品质量认证的同时,对石门现有的“神景蜜”“壶瓶山”“御驾土家”“一繁蜂顺”等多个商标进行整合,统一品牌标识、包装、销售,形成公共品牌,解决好“品牌杂、规模小、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等问题,提高市场占有率。同时,工商、公安和质检等相关部门要加大联合执法力度,严格蜂产品的检测和准入制度,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行为,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树立良好蜂产品形象。更新营销观念。通过网络传播产品信息、网上交易、线上支付,把石门蜂产品销售从传统的商超销售、店铺销售、专卖店销售进一步拓展到互动营销、体验式营销、个性化的健康管理、一对一的服务等新的营销方式,满足不同人群的消费习惯和消费需求。加强与物流、快递企业的对接,在尽可能降低物流成本的同时,将蜂产品方便、快捷、安全地送到消费者手中,不断扩大消费范围。强化政企合作。积极争取上级支持,争取在省、市职能部门或重要窗口设立销售平台,扩大石门蜂产品的知名度。县里要主动出击,成立专门队伍来抓销售,并将蜂产品明确为县直单位、乡镇工会活动、节假日礼品,畅通销售渠道。

5.进一步推动融合发展。推动产业融合。把加快蜂产业发展作为山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战略举措,注重蜂农结合、蜂林结合、蜂药结合。结合农业结构调整,积极扩大油菜、紫云英、金银花等优质草本蜜源基地建设;结合退耕还林等有关林业政策,积极兴建五倍子、枇杷等优质木本蜜源基地建设;结合中药材产业发展,积极兴建牛膝、玄参等优质药本蜜源基地建设,为蜂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蜜源基地保障。推动蜂旅融合。制定蜂产业规划要与全域旅游规划及乡村旅游规划结合,鼓励和引导景区及周边区域积极发展蜂产业,用旅游理念谋划和推进蜜源基地建设、中蜂养殖示范场建设等,进一步拓展产业链,提升产业附加值。与精准扶贫结合。把蜂产业纳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重点特色产业予以扶持,积极推行中蜂产业扶贫,继续走“公司+协会+农户”的产业发展路子,为山区精准扶贫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同时,进一步完善蜜源植物保护政策,严禁任意毁坏蜜粉源植物,禁止在植物花期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特别是要加强柑橘蜜源的保护力度。

来源: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月刊《研究与决策》2019年第9期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