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眉山1月8日讯 洪雅是国家生态县、是四川唯一、全国19个首届中国生态文明奖获得县,全省现代农业示范县、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全省现代畜牧业建设重点县,奶牛存栏3万余头,生猪常年存栏21万头,茶叶在地面积28万亩。洪雅始终坚持“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理念,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勇于创新,着力推进种植业和养殖业互为利用、互为补充、互动发展,走出了一条“一箭双雕”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新路子,实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 “三丰收”。 受到全国人大、财政部、农业部、国家农发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等上级部门的高度评价。成为全省种养循环经济发展典范,同时也为全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找到了一个好方法,一个好路子,探索形成了“三位一体”模式。

“三位”

一、雨水、污水分流和粪污干、湿分离到位。合理调整畜牧业产业发展布局,禁养区内规模养殖场(户)和养殖污染治理不达标的养殖场(户)全面关停,限养区、适养区推行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广泛开展畜禽标准化养殖、绿色发展技术培训,提升广大养殖户生产技术水平;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加大对畜禽规模养殖场标准化建设的扶持力度,不断提升全县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养殖场均配套了相应的沼气池、贮粪池、田间池、干粪堆积棚、干湿分离机等粪污处理设施、设备。积极推广雨污分流、干湿分离、堆肥发酵、沼气发电、沼液低压灌溉、种养循环等清洁生产技术。引进成立洪雅百事康农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回收利用畜禽粪便、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生产高品质有机肥,有机肥产品又充分用于种植业,初步形成了以废弃物综合利用为关键节点的畜牧业循环经济产业链。县委、县政府每年投入100余万元,鼓励新发明,推广新技术,多年来,成功改良牛粪干湿分离、沼液固液分离、粪污管道防堵等技术10余项,极大提升了生产效率,最大限度解放了农村劳动力。

二、配套粪污消纳土地和沼液管网覆盖到位。一是2011年,洪雅以良好扎实的工作基础和迫切的项目需求,积极申报,成为了全省第一批农业循环经济项目试点县,得了省农发办等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开始了规模化的种养循环经济试点。积极探索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方式,以现代牧场为突破口,积极探索沼液种茶、种草、种菜等循环发展路径,即“牛粪→沼液→管网→种植基地”。投资6000余万元,铺设管道600公里,基本建成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种养循环经济示范区6万亩,形成沼液循环利用模式,全县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6%。二是所有养殖场实行“1+1”小循环,配套粪污消纳土地到位,实现一个畜禽养殖场配套一片种植园”的“1+1”模式。

三、沼液使用技术培训和社会化服务到位。积极探索建立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社会化服务体系。探索PPP模式购买社会化服务,加大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力度,重点支持畜禽散户养殖粪污集中处理和种养循环发展。成立了沼液第三方服务机构洪雅县瑞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有限责任公司,对畜禽粪污收集、转运、处理、管护和利用。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制发了《洪雅县农业循环经济设施管护办法》,按照属地管理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由专业公司严格按照《办法》进行设施管理、维护等,将权、责、利明确到每个环节,建立有人管理、有人维护的长效机制,确保效益共享、利责挂钩。目前,每立方米沼液处置费由养殖企业支付3元,政府补贴3元。

“一体”:形成“以种定养、以养促种、种养循环”有机综合体。

落实“以种定养,以养促种”,基本实现畜牧业区域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推行一个畜禽养殖场配套一片种植园的“1+1”种养结合模式,初步形成粮饲统筹、农牧结合、养防并重、种养一体的绿色发展格局,既解决了畜禽养殖污染的问题,又解决了农业种植的肥料问题,种养业效益实现“双提升”。目前,全县依托现代牧场、新希望等畜牧龙头企业,大力建设种养循环现代农业园区,循环支撑发展茶叶14000亩、粮油13000亩,牧草10000亩、蔬菜10000亩、林果7000亩、藤椒6000亩,年消纳沼液45万吨,园区内化肥施用量减少80%以上,降低了劳动力成本,节约了化肥开支,增加了土壤肥力,提高了农作物品质,实现每亩节本增收300元以上。(洪雅县农业农村局供稿)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