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杜倩倩
编者按
近年来,我市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契机,将绿色发展置于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突出打造生态林业、民生林业,走出了一条生态与产业比翼、兴林与富农齐飞的绿色发展路子。如今,一幅幅以浓郁绿色为底色的画卷正徐徐展开,一座座“花果山”结出的果实“飘”入农家增收致富。今日起本报推出《林果飘香小康路》系列报道,让记者带您一起领略绿色生态石家庄瓜果丰收的小康图景。
初秋的太行山郁郁葱葱,正是板栗收获的季节。在平山县北滚龙沟村,一片近2000亩的板栗种植区迎来丰收,沉甸甸的果实挂满枝头,满山的“刺毛球”炸开。村民们纷纷带上竹筐和竹竿上山采收板栗。而在村内,商户们利落地将一筐筐板栗称重、装箱、封装,不久后,它们将被送达繁华都市,并很快被送上消费者的餐桌。
如此生动的丰收场面每年这个季节都会在北滚龙沟村上演。近年来,该村在市林业局和平山县林业工作总站的帮扶下,依托独特的自然优势和产业优势,优化种植结构,发展规模化特色林果种植,极大地促进了产业增效、农民增收。
“今年的气候很好,板栗树长势良好,一颗颗板栗果肉饱满,采摘期20天左右。”北滚龙沟村村民李田付笑着说,他种植板栗已经二十几年。村民们都自发开始种植,成了村民增收的又一重要产业。
说这一颗颗果肉饱满的板栗是李田付的“宝贝”,一点都不为过。正是靠着这香甜可口的板栗,李田付甩掉了贫困的帽子,盖起了新房,过上了小康生活。和李田付家一样,一栋栋“板栗楼”在北滚龙沟村随处可见。
板栗树变“摇钱树”,并不是一夜之间的事,这和村里多年来因地制宜发展板栗产业有很大关系。北滚龙沟村,地处平山县太行深山盆地之中,海拔适中,气候适宜,水源丰富,是种植板栗的理想之地。据村党支部书记李文会介绍,村里成规模种植板栗是从2003年开始的,为把板栗这个传统产业做大做强,
北滚龙沟村“两委”班子瞄准万亩山场做文章,一张蓝图绘到底,咬定板栗产业不放松。实行林权下放,将海拔600米以下3000亩宜林荒山公开发包到户规划栽植板栗,统一施工要求,统一调配苗木,统一管理标准。
“板栗种植简单,不用投入太多精力管理!”村民郑拴绪告诉记者。板栗树不仅病虫害少,而且耐旱,房前屋后、道路两旁、撂荒的山地上都能种,除草、施肥、采摘等工作他们这些上年纪的老人都能干。
如今,随着板栗产业的不断壮大,全村每年板栗收益在100万元以上,平均每户每年收入都能上万元。“种植板栗树不仅能盘活大片撂荒地,有效利用村里的留守老弱劳动力,更重要的是能绿化荒山,防风固沙,有极大的生态价值!”李文会说。
同时,为了将板栗事业持续向好的方向发展,市林业局和县林业部门定期聘请林果专家现场技术指导,并为村里培养了50多名技术骨干和管理能手,将原有老品种嫁接换头为大板49、3113、红光等板栗新品种。
今年以来,该村积极争创石家庄市特色产业示范园,开展了提质增效低产树改造,无公害综合技术应用,名特优板栗基地建设等工程项目。与此同时,注册“栗园春”商标,让北滚龙沟板栗走出大山,走向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