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对标先进、体悟实训”系列报道之二

借鉴先进地市“解题思路”找到解决问题“滨州答案”

将合肥、泰州等先进地区用活政策、引进项目、争取资金等方面的经验做法,转化为推动滨州加速发展的 “制胜法宝”

9月1日,在全市第三批“体悟实训”期满成果展示暨第四批动员部署会议上,参加第三批“体悟实训”的学员代表进行了精彩的成果展示,围绕学习成果转化落地作交流发言。与此同时,100名参加第四批“体悟实训”的学员们也即将启程,奔赴上海、合肥、泰州三地,继续对照课题学习先进地市的“解题思路”,寻找适合滨州借鉴、落地的发展路径。

上半年来,我市精心选派了50名干部赴合肥、20名干部赴泰州,分赴10个部门(单位)、9家企业和7个园区开展“体悟实训”。三个月来,学员们在各自岗位上埋头实干、学思践悟,共开展重点调研课题51个,召开各类工作分析研讨会121次,提炼学习成果55项,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报告82篇,总结启示建议81条,提出优化方案33个。

这些成果,足以印证选派干部们思想境界的转变、能力素质的提升。大家在对标对表中看到了差距、明确了方向、找到了路径,不仅拓宽了视野、增长了才干,也学到了深化改革的经验,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建议,为推动现代化富强滨州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让后续参训的选派干部信心饱满、有的放矢,在前三批队员打下的资源基础、人脉基础、经验基础上,奋力跑出“加速度”、实现“新突破”。

以南方先进城市为“镜”,知短板、明差距、促提升,学出新境界、新思维、新理念

当前,全市各个领域改革发展任务繁重。在这样的背景下,滨州市委下定决心选派大批量业务骨干外出“体悟实训”,核心目的是希望滨州更多的干部能够在南方先进城市找到一面“镜子”——以彼为镜,知短板、明差距、促提升,从而学出新境界、新思维、新理念,更好地指导工作、推动实践。

三个月来,实训学员,放下身份,扑下身子,抱着当“小学生”的心态融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一线,学先进理念、学成功经验、学体制机制、学专业精神。收获了理念思路的熏陶洗礼,助推了优质项目的落地应用,促成两地在科创、人才等多个领域的密切合作。

在体悟实训中,学员们首先最大的感触是合肥、泰州都因改革而兴、因开放而强。他们的干部勇争一流、追求卓越、敢闯敢试。唯有打破思维定式,提高敢创、能创、善创的本领,才能在思想境界、格局站位上有一个大的提升。

产业投资的“合肥模式”,便是这种思想境界下的结晶。近年来,合肥市属国有企业先后成立7家基金管理人,通过创新性的产业资源、金融资源和市场资源的融合以及专业精准的资本运作,缔造了“合肥模式”。截至目前,合肥累计向战新产业投资超过1200亿元,带动项目总投资超过4500亿元,带动上下游产业链总投资近5000亿元,形成了产业投资的良性循环。

“用市场的逻辑谋事,用资本的力量干事,是合肥‘产业兴市’战略的基本思路,而支撑这一思路的手段,就是‘产业基金’。”在合肥参加第三批体悟实训的学员、市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李会涛说。“在基金‘募投管退’的过程中,专业的基金管理团队是基础,但是,过去我市却一直没有这样的团队。”

针对这一问题,实训团通过学习合肥经验,提出了在市属企业成立私募基金管理人并培养打造自己的基金运作管理团队的具体建议措施,明确了推进路径和思路。在这一理念的驱动下,5月24日、6月18日,我市渤海科创、国投国富两家私募基金公司成功获批,并且实训团与合肥建投、产投建立了人才培养和基金管理运作、沟通协作机制,力争利用几年时间,努力打造一支滨州本土的懂政策、懂市场、懂投资的专业团队。

坚持创新创造的思维方式,为滨州各项改革事业注入硬核驱动力

合肥、泰州的成功经验,在于遵循市场规律,深化改革攻坚,坚持先行先试、制度创新,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特别是在深化政府自身改革上下了很大功夫。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唯有以发展的眼光、独特的视角、长远的思维去审视发达地区的成功之路,才能找准创新面、抓住创新点,找到滨州改革创新的方案。

以合肥为例,成功的一大“法宝”就是向新图强,目前合肥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3000家,“两院”院士135人,博士后工作站达到151家。围绕科技创新,合肥市制定出台了系列政策措施,支持力度大、支撑效果明显。2021年2月,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合肥市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若干政策(试行)》,在“鼓励建设双创载体”“实施重大专项协同攻关”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支持措施,极具参考学习价值。同时,合肥市面向在肥高校院所“张榜纳贤”,来自中科院合肥物质院、中国科大、合工大等在肥高校院所的26名教授、副教授级优秀年轻人才,分别挂任合肥市直有关单位、开发区等领导班子副职。26名专业人才挂职是合肥全面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的重要举措,挂职是一场从学界到政界的“跨界”,从学者型向管理型的“转型”。

“与合肥市相比,我们在科技创新政策供给、支持力度、支撑效果等方面,均存在很大差距。比如双创载体建设水平不一,支持力度较弱,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少,支持企业吸纳技术转化力度不够等等。”在合肥参加第三批体悟实训的科创学习小组组长、市科技局副局长李朝晖说,“而合肥市科技政策精准、有力,《合肥市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若干政策》正文只有11条、1600字,但每一条都‘干货’满满,其中一些支持措施恰是我们滨州短板弱项,是我们学习借鉴的突破口。”

在合肥期间,科创学习小组认真梳理学习合肥市科技创新政策供给经验做法,做好与滨州市实际结合文章,一批“滨州问题、合肥答案”的政策性文件正在陆续出台。6月18日,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鲁政办发〔2020〕26号文件深化科技攻坚改革的实施意见》,文件中“组织实施重大科技攻关”“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规范提升”“探索和鼓励乡镇从高校院所选聘科技副职”“加大对技术转移转化的财政支持力度”等均为借鉴合肥做法。

践行“服务至上”理念,以“顶配”服务催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在合肥、泰州,政府为企业、为社会主动服务的意识非常强,一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既是市场催生出来的,更是政府服务出来的。而政府部门对“服务”意识的看重和对服务方式的创新,在泰州尤为明显。

近年来,泰州市行政审批局试点推行企业跨省迁移登记便利化改革,首创企业跨省迁移“只需跑一地”。根据通办协议,企业只需前往迁入地登记机关,一次办理全部迁移登记手续及变更手续,企业无须跨省来回奔波,大大缩短了两地企业迁办时间。当记者在采访时问及,“泰州的‘跨省通办’业务还有哪些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时,对方的回答是:“没有,我们做得很好。”这种无比自信的答复背后,凝聚着一支团队对所有办事环节的梳理、推敲和打磨。

在体悟实训期间,赴泰州的实训干部积极对泰州市行政审批局对接,在“跨省通办”业务方面开展了深入合作。滨州市工作组主动对接江苏泰州、辽宁沈阳,充分利用“互联网+政务服务”,梳理“市场主体登记注册、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查询核验、异地就医结算备案”等49个“跨省通办”高频事项。6月22日,滨州、泰州、沈阳政务服务“跨省通办”签约仪式在泰州举行,三地通过远程网办、异地代收代办、“一件事”集成联办等模式,着力提升企业群众异地办事便利水平。

“我们与滨州市的合作非常顺利,依托‘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技术支持,企业开办、养老保险、异地就医等49个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已经实现材料清单标准化。下一步,我们将与滨州共同努力,坚持需求导向,优化服务方式,提升滨州、泰州两地办事群众的获得感和体验感。”泰州市行政审批局登记注册处处长许霖说。

而在市场监管领域,泰州围绕产业强市中心任务,强化系统观念、链式思维和共享理念,创新建设了“泰检易”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了企业与平台内关键共性仪器设备、高级检验人才、检验检测技术的共享互通、共享仪器服务,形成线上互联、线下协同、标准引领、系统集成的“泰检易”品牌质量基础设施服务体系。把“公家”的设备和人才无私地拿出来共享给企业,足以折射出政府部门靠前服务的贴心和诚意。

当前,我市正在开发滨州质量基础设施(NQI)服务云平台,亟待解决整体构架、共享机制顶层设计、共享政策引导机制等问题,而走在全国前列的“泰检易”平台正是我市检验检测中心对标学习的首选样板。“滨州NQI服务云平台建成后,可以实现设备、资源、人才、技术、产品各要素供需的精准匹配,达到快速精准为企业为产业画像,对发挥资源集聚优势服务中小企业科研创新,发挥平台招引效应拉长优化产业链,打造营商环境新生态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滨州市检验检测中心党委书记蔡磊说。

学无止境,方得始终。每一名参加“体悟实训”的干部,都怀揣着“放大镜”“显微镜”,对发达地区的成功案例、典型经验精准观察、细致聚焦,把对方战新产业投资、科创平台建设、产业链招商中最适合滨州的措施、方法、技巧,运用到滨州发展的具体实践中,将合肥、泰州等先进地区用活政策、引进项目、争取资金等方面的经验做法,转化为推动滨州加速发展的制胜法宝。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