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至18日,全国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加快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第三次现场经验交流会在江苏盐城召开。会上,我市做好粮食安全工作的典型经验被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推广。

我市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创新实施“良田建设、良种选育、良法推广、良态构建、良品打造、良治协同”行动,率先探索推进洞庭湖区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

建“良田”,筑牢粮仓之“基”。建立市县乡村组(网格)五级“田长制”体系,绘制精准到丘块的耕地安全利用“一张图”,分类推进耕地利用和粮食安全生产工作。创新高标准农田建管护一体化机制,建成高标准农田340.19万亩,占耕地面积的82.49%。创新组社建章、核量定价、平台交易、量化股权等“小田变大田”举措,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试点。流转耕地面积301.3万亩,占承包耕地面积的75.4%,适度规模经营水平居全省第一位。

育“良种”,培优粮仓之“芯”。务实推进种业创新战略合作,建设稻虾米、再生稻产业研究院等科研机构。目前,由益阳市农科院育种的伍两优华占、美两优536等2个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通过国家审定;南县稻虾米专用品种益晚香022号、益晚香116号进入国家级联合体试验,南县稻虾香1号、南县稻虾1号进入省区试种。全市水稻良种覆盖率99%以上。

用“良法”,立稳粮仓之“柱”。携手华为、58集团抢先布局打造智慧农业云平台,与中联智慧农业推进数字水稻、智能农机“1+3”战略合作,试点建设“无人农场”,启动建设智慧农场、智慧基地,联合华南农业大学建设的首个全球再生稻无人(少人)智慧农场获丰收。建成双季稻绿色高质高效万亩综合示范片20个、千亩示范片142个,创新推广“早专晚优”“稻油水旱轮作”模式。首创水稻生产“十代”全程社会化服务,被评为2022年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典型。

构“良态”,净化粮仓之“源”。大力实施大通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重点推进“一核一环两区十支多节点”流域治理,全力推进洞庭湖总磷削减工程,大通湖治理入选省美丽河湖优秀案例。稳步推广“稻虾共生”等生态种养模式和“畜禽-沼气-田地”畜禽生态养殖模式,全域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全市78个乡镇实现污水处理厂全覆盖,农村卫生厕所覆盖率96%以上。

造“良品”,夯实粮仓之“本”。推进“三品一标”提升行动,打造粮食类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4个、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3个,培育中国好粮油产品3个、湖南好粮油产品12个。南县稻虾米荣获第107届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特等金奖。创新粮食质量溯源闭环管理,建立农产品“身份证”、食用农产品合格证与质量追溯码“两证一码”的数字化全程智能追溯体系。人工智能靶向碾米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贺四喜米珍营养米获国家稻米精深加工产业技术联盟产品创新奖。

施“良治”,共铸粮仓之“魂”。创新实施现代农业综合改革“揭榜挂帅”行动,揭榜定责、挂帅破题,制定实施特色富农、品牌兴农、科技强农、文旅助农、绿色育农、人才立农、土地活农、金融支农、联建美农9个方面91个重点改革课题。率先提出由益阳、岳阳、常德、荆州和望城“四市一区”共同推进洞庭湖区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的《益阳方案》,协同制定规划、整合资源、治理环境,构建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协同”的全产业链联动体系。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