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会强调,要扎实有力推进乡村振兴,高水平建设农业强市。上半年,全市夏粮再获丰收,农业生产保持稳定,重大项目持续投产,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增长……一幅幅欣欣向荣的场景,汇成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图景。
供给保障更有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各地各部门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持续抓好农业生产,稳住农业基本盘,切实发挥好“三农”压舱石作用。
“今年麦子产量不错。”从江苏(睢宁)现代农业(稻麦)科技综合示范基地频频传来捷报,经实割实测,高产攻关田亩产达768.8公斤,稳居徐州市第一,暂居全省第一。睢宁县农业农村局农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副站长刘秀秀说:“在播种时,我们强化了高产高抗优质新品种的推广,加上播种质量的提高,播种基础比较好,中期高效施肥的面积大,后期的‘一喷三防’措施落实得比较到位,努力实现了生产标准化、品种优质化、作业机械化、田管精细化。”
今年夏收期间,各地还科学有效应对天气等因素的影响,夏粮产量达到213.24万吨。在田蔬菜总产量达839万吨,居全省第一。夏粮丰收,为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处处长孙青磊表示,下一步将开展主要粮食作物单产提升和绿色高质高效创建行动,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和效益提升。
乡村产业更兴旺
仲夏时节,在鹿楼镇滩面金蝉种苗孵化基地,高温高湿的大棚中,带蝉卵的柳枝桃枝一捆捆整齐排列,颇为壮观。掰开一根卵枝,白色蝉卵清晰可见。“通过除螨、灭菌和精准控温等办法,蝉蚁的成活率将由10%提到35%以上,综合成活率提高一倍。”基地负责人介绍说。该基地金蝉养殖2600亩,年经营收入2340万元。
今年以来,农业重大产业项目“破浪前行”,上半年农林牧渔增加值可比增长3.9%。全市积极招引“加、新、高”产业项目,抢占高端产业链、价值链,推动一批体量大、层级高、业态优、带动强的高能级项目加速落户与建设。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各地以农业全产业链建设为主线,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做好“土特产”文章。上半年,我市共开工建设215个重大项目,开工率达93%,充分发挥1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9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9个省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的平台载体作用,获批10个国家级示范社,启动黄河故道富民廊道示范带和五环路都市农业示范带规划编制工作,完成两个示范带投资超50亿元。
生态底盘更坚实
仲夏,来到“蜜桃小镇”——新沂市时集镇,空气中到处弥漫着醉人的果香。
“今年的水蜜桃单果重、着色好、糖分高、价格高,有机农产品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客户争相下单,又是一个丰收年。”徐伟家庭农场负责人徐伟说,“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县项目在我家桃园实施,改善了桃品质、增加了桃产量、增加了经济收入。”
绿色是农业的底色、生态是农业的底盘。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已成为农业生产的发力方向。目前,我市化肥和农药使用量连续多年保持下降趋势,放眼全市,化肥、农药施用量已连续多年负增长,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超过96.5%,绿色蔬菜全产业链率先建成全省目前唯一产值超千亿元农业全产业链,新增中央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3个,“徐”字号农产品畅销全国,绿色兴农正成为现代农业主旋律。
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
村不强民难富。要想快速增加农民收入,就要在切实加强村集体经济上下功夫。
位于丰县师寨镇工业集中区的“共享厂房”一派忙碌景象,流水线上,工人们裁剪缝纫、订装外套,一套套款式新颖、做工精美的成装“走”下流水线。
项成服饰是最早一批入驻该“共享厂房”的企业,吸纳了周边180余名村民就业,王芯就是其中一位。她曾经是建档立卡户,今年到服装厂工作以来,由于勤奋能干,成了技术骨干,收入也越来越丰厚。“上班的工厂离家近,挣钱顾家两不误。”
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我市制定出台《2023年促进农民增收若干措施》,各地各部门把促进农民增收摆在重要位置,多措并举发展产业、稳定就业、促进创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市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17元,增长5%,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比上年同期缩小0.01。
记者 蔡思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