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内容社区知乎在十周年之际发布了一系列“十年十大”盘点,囊括了十大知乎梗、十大知乎脑洞、十大知乎故事、十大领域问答四个不同名单。从全网皆知的“谢邀”“刚下飞机”等知乎梗,到“假如被蜗牛追杀”“吃一勺xx”等知乎脑洞,再到知乎版“我不是药神”“与命运抗争的程浩”等知乎故事,这些盘点背后凝结了十年间网友的共同记忆、习惯与精神。

十大知乎梗:谢邀,人在xx,刚下飞机

知乎以问答起步,用户在一问一答间,逐步形成专业、开放分享的内容社区特质。随着邀请回答机制的普及,用户在回答问题之前往往会先说一声“谢邀”。久而久之,“谢邀”这两个字成为了知乎的专属词汇。

分享优质回答的经验_怎么获得优质回答_优秀回答

知乎用户遍布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在分享中也喜欢展示自身的生活经验。大家在“谢邀”风靡之后,也开始加上不同的场景延伸,最终共同创造出了“谢邀,人在xx,刚下飞机”这一完整“谢邀体”。这句极具现场感的戏谑,逐渐走出知乎,成为全网范围内都极具辨识度的网络语言。

除了回答专属词汇。知乎用户在提问时也形成了固定句式。当用户对新奇的、不常见的人生经历感到好奇时,会使用“是一种什么体验”句式。当用户邀请其他用户针对某个人或某件事,从不同角度出发给出不同看法时,则喜欢说“如何看待”“如何评价”。这两种句式也成为了典型的知乎提问句式。

十大知乎故事:冷暖人生守望相助

知乎不仅集合了不同领域的优质内容,更构建了人与人之间的独特连接。

2013年,知乎上一名叫“程浩”的用户在“你觉得自己牛的地方在哪”问题下写下了自己的真实经历。他从1993年一出生就没走过路,是一名“职业病人”。他认为“真正牛的不是那些可以随口拿来夸耀的事迹,而是那些在困境中依然保持微笑的凡人”,这句话后来成为了很多人的座右铭。

优秀回答_分享优质回答的经验_怎么获得优质回答

程浩在知乎写下了几十万字的回答,分享自己关于阅读和成长等方面的经验,成为很多人的精神知己甚至老师。但很少有人知道他的身体情况,他自小患肌无力、心脏衰竭等各种病症,身体萎缩,每打下一个字就要耗费巨大体力,收到的病危通知书都有厚厚一摞。2013年8月,程浩去世了,留下了厚厚的文字和向死而生的精神。到今天,知乎上还会有非常多网友自发怀念他。

2020年,当全球都被疫情折磨时,知乎用户关雅荻却经历了一个平行世界。1月20日关雅荻所在的帆船队从澳大利亚出发,航行4100海里,到达菲律宾港口。2月14日登岸后,他才知道这个世界发生了什么。这段独特的经历充满电影般的荒诞感,也让每个人感受到生命的可贵。十年间,数亿知乎用户分享了自己的故事,同时也在知乎上创造了一个个共同记忆。

十大知乎脑洞与领域问答: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十年来,知乎聚集了超过4400万个问题和2.4亿个回答。这些内容遍布各个领域和专业,既有实用的专业知识和生活经验,也有天马行空的放飞脑洞。

优秀回答_分享优质回答的经验_怎么获得优质回答

2014年,有网友在知乎提问“在北上广深打拼的单身年轻人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6年来,这条问题下积累了将近4千条回答。

2016年,AlphaGo对战李世石。在“AlphaGo能战胜李世石吗?”这一问题下,知乎用户分别从人工智能技术、统计学等多个层面给出专业回答,也在讨论中共同见证了人类与科技博弈的又一个里程碑。

2018年,知乎上出现这样一个问题“给你10亿美元,但会有一只蜗牛永远追杀你,你干不干?”这种看似荒诞的假设类问题,瞬间开启了网友的脑洞,有人用数学概率计算出被蜗牛攻击的概率,有人将其引申为一个有关生命与自由的哲学讨论,有人甚至以此为场景创作了一部短篇小说。这个问题与“如果吃一小勺太阳会如何?”“普通人强化一亿倍是什么概念?”等脑洞问题一起,构筑起一个“知乎宇宙”,成为由用户自发创作、极具知乎特色的“集体代表作”。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