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携镇蚕桑生产基本情况2005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镇蚕桑生产切实按照“优农稳县”战略要求,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把蚕桑生产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咬定蚕桑不放松,农民致富是根本,按照“巩固提高,稳定推进,高效发展”的模式,使蚕桑产业成为我镇“农民增收、社会增效”的主导产业。当时老桑园面积300亩,新增面积1900余亩。随着蚕桑价格的几番波动,黄颡鱼按面积急剧下落,目前仅剩可养蚕桑面积494.6亩,其中南槽村70亩,奁田村30亩,港田村24亩,尧坊村35.6亩,坪头村205亩,青里村50亩。近两三年来茧价又有所上扬,农民的养蚕积极性又明显提高。2010年,养蚕近400余张,产桑300担,新建蚕房面积750m2,成立了首家由农民自发组建的农民合作社。通过合作社的启动,开展了技术培训,并加强与龙头企业的合作,平均每张增产5公斤,人均增收500元,今年我真又制定了以下引导和扶持政策: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制订了引导和扶持政策,充分调动蚕农的生产积极性。二是对新发展种桑户及补栽种桑户,政府给予一定的2003年和2004年我镇共调入湖桑苗80.5万株,2005年又调入湖桑苗7.84万株,杂交桑97.4万株,进行桑园补栽及扩种,到目前,我镇桑园面积发展到1100多亩。

2004年蚕农14户,养蚕92张,产鲜茧70担,总收入58606元,平均张种收入637元。2005年蚕农发展到47户,养蚕222.5张,产鲜茧162担,总收入150080.5元,平均张种收入675元,其中南坪邱志荣全年养蚕30张,产鲜茧2119斤,收入19465.5元;青里俄形钟水根全年养蚕5张,产鲜茧600.5斤,平均产鲜茧120斤,收入5576元,平均张种收入1115.2元;港田董胡保,全年养蚕5.25张,产鲜茧517.3斤,平均张种产量98.5斤,收入4909元;奁田罗家排组罗辉全年养蚕9张,产鲜茧844.2斤,平均张种产量93.8斤,收入7971元。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我镇蚕桑产业有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势态,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加强组织领导,制订了引导和扶持政策,充分调动蚕农的生产积极性。为了认真抓好2005年的蚕桑生产,经镇党政班子联席会议研究决定,调整了我镇蚕桑生产领导小组成员,对上岗干部实行蚕桑考核制度,镇上岗干部各拿出1000元,村干部400元,每个村委会2000元,作为2005年度蚕桑生产保证金,蚕桑生产分桑园面积落实与栽植、桑园管理、养蚕三个阶段进行考评。镇干部连续两个阶段考评排名都倒数第一的列为下岗锻炼对象。

村干部连续两个阶段考评排名都倒数第一的进行免职解聘,今年5月31考评,因蚕桑园管理不力免职、解聘了2名村干部。针对前几年蚕农积极性严重受挫的不利局面,我镇制订了以下引导和扶持政策:一是对新发展的种桑户及补栽种桑户,其桑苗款全部由自己承担,政府代收其购桑苗款60元/亩,其余部分在退耕还林国家补助款中予以扣除;二是新增的桑园面积,无论湖桑还是杂交桑,都享受2004年退耕还林优惠政策;三是对有经济困难的养蚕户,政府有关部门将免收建蚕房所需的土管、水保、林业等方面的全部规费及审批建房手续费。积极正确舆论引导及经济效益引导,使过去蚕农“要我种”的思想变为“我要种”,不光要种,而且要种好,种出效益来,让蚕农深深理解种桑就是养蚕,养成蚕就是增收,就是致富,从而充分调动了蚕农的生产积极性。二、加强蚕桑技术推广,推进蚕桑产业规模的形成。蚕桑产业技术性强,掌握其技术是稳步发展蚕桑生产的必备条件和保障。我镇以前存在蚕桑生产技术力量薄弱、科技知识没有普及到户的缺点,为此,县广信蚕丝公司聘请了省蚕茶研究所蔡翠英工程师驻招携,负责培训及推广种桑养蚕的技术,她不辞辛苦,不畏艰难,每天下村,手把手的教蚕农种桑养蚕枝术,毫无怨言,深得蚕农的厚爱。

一年来,我们根据种桑养蚕不同时期的技术要求,办了两期技术培训班,驻村干部经过考试考核上岗,印发了六其蚕事指导,六期当前蚕桑管理要点,并印发了蚕桑技术服务便民联系卡,方便蚕农出现问题及时联系,确保技术服务到家。从而提高了我镇蚕茧产量和质量,改善了过去蚕茧产量低、茧子质量不理想的状况。2005年我镇蚕桑产业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上级要求的目标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我们虽然做大了但没有做强,虽然养蚕户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毕竟总量不大。2006年我镇将继续加强技术指导、技术培训,督促蚕农做好饲养前的准备,现已在积极落实蚕农补栽扩种订购桑苗工作。我镇将在实践中探索切合我镇实际做大做强蚕桑产业的新思路,使我镇蚕桑产业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2005年11月28日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