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平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刘梦珂 通讯员 岳迎迎 王强
4月16日,商丘市睢阳区娄店乡刘各村芦笋种植基地里,被芦笋顶破的垄土裂纹连绵不绝,一垄垄芦笋沟上萌出的芦笋嫩茎若隐若现。早晨的清冷尚未退去,笋农们早已开始了一天的采收。
“早上不到5点就过来了,芦笋多的时候能扒到中午。今年的芦笋产量高,一簇三四个,预计1亩地能产3000斤以上。”刘各村笋农刘付清夫妇一个在前面扒笋,一个在后面封土,动作娴熟。“旁边这3亩新种的小芦笋是乡政府免费提供的芦笋苗,明年就能见效益了。”
白芦笋素有“可食用的象牙”美誉。4至6月份是白芦笋采收季,每年进入4月份,白芦笋就成了娄店乡当仁不让的主角。
因为30年前娄店乡就开始种植这种白芦笋,素有“芦笋之乡”美称。近几年,该乡不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培育专业合作社、协会,推广无公害、规范化种植,打造“娄店芦笋”特色品牌,并通过开展种植技术培训班、免费提供优质芦笋苗等方式,带动了约2000户村民种植白芦笋,种植面积已发展到4000多亩。2018年底,“娄店芦笋”成功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证书。
经过几个小时的忙碌,刘付清夫妇将刚扒下来的白芦笋整齐摆好,一筐一筐放到电动三轮车上,拉到村室收购点销售。而在销售点,前来销售的村民已经排起了长龙,切笋师傅专注地切割着新鲜芦笋的根部,有的笋农在装箱、有的笋农在过称,现场一片繁忙。
同样的景象也发生在大李庄村、大孙庄村等芦笋收购点。
多年来,销售给加工厂做罐头出口几乎是娄店芦笋唯一的销售途径。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对健康养生的需求,国内芦笋销量逐年递增,特别是南方需求量不断增加。
“在政府的引导下,我们引进优质芦笋品种,产业规模越来越大,还举办娄店芦笋美食节等活动,娄店芦笋的知名度提高不少,也吸引了很多收购商来此收购。”笋农李天庭告诉记者,今年也受到疫情影响,但影响不太大,一亩地芦笋的收入在1.5万元以上,而且这种白芦笋的价格还可能会上涨。
该乡申请了“绿色农产品”认证,并注册了“娄店芦笋”“笋小白”“笋小青”等商标。为拓宽群众销售渠道,减少疫情的影响,该乡组织引导当地收购商和专业人员对芦笋的生产、管理、销售实行“一体化”服务,搭建线上销售平台,拓宽线下销售渠道。目前,娄店芦笋在十余家电商平台上线,订单递增,通过快递、物流走进了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
“在娄店芦笋的带动下,以娄店为中心的几个乡镇芦笋种植面积已有1万多亩,今年我们正谋划芦笋深加工项目,拉长产业链条,将芦笋产业做大做强,不仅让笋农增收增效,而且可以提供更多就业、创业机会,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和强劲动能。”娄店乡党委书记贾晓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