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闻对虾种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徐闻对虾种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_丁树军

徐闻县位于我国大陆最南端,三面环海,海洋资源丰富,海洋生态环境优越,发展对虾养殖和遗传育种得天独厚,是我国重要渔业产区和重点水产养殖基地。近年来,徐闻县立足独特的海洋资源优势,以建设现代渔业为抓手,积极推行良种繁育、绿色健康养殖,对虾产业蓬勃发展,有效促进了当地渔业经济的发展,在推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1982年,徐闻县新寮镇利用围海造田剩余水面开挖虾池 75 亩,放养海捕墨吉对虾苗 104 万尾,收获大虾400千克,拉开了徐闻对虾养殖的序幕。1994年,全国第一口高位池诞生于徐闻县下洋镇。目前,虾塘遍布于全县各沿海乡镇,“十里银滩、十里虾塘”是徐闻沿海地区部分滩涂的真实写照,养虾成为当地人的一条致富路,对虾养殖业发展成为当地农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

经过多年发展,徐闻形成了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完整产业链,初步构建了育繁推一体化对虾种业科技平台,初步打造了种业研发、育种、苗种繁育、技术服务、推广的一体化对虾种业产业链,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对虾苗种生产基地之一。有包括3家上市企业在内的多家对虾种业龙头企业纷纷在徐闻布局建厂,年产虾苗600亿尾;有两个对虾遗传育种团队在徐闻开展自主选育工作,“海兴农2号”“兴海1号”两个凡纳滨对虾新品种落户徐闻,徐闻正在成为对虾种业核心集群区。但不可回避的是,对虾种业面临的种虾资源过度依赖进口、种虾质量不稳定、自主选育品种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仍十分突出。如何突破多性状选育、标准化无特定病原种虾扩繁等“卡脖子”技术,打破国外技术垄断,自主选育出能够高度适应国内环境的种虾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徐闻对虾种业发展现状

1.对虾养殖规模突出,养殖模式初步优化

徐闻1982年开始池塘养殖墨吉对虾、斑节对虾,1998年引进南美白对虾试养成功,2000年以后南美白对虾在全县大规模推广养殖。经过多年发展,徐闻对虾养殖已从过去粗放式养殖逐步向高位池精细化养殖发展,养殖方式呈现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通过养殖技术的创新、养殖手段的优化,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有所提高。

2020 年全县对虾养殖面积约 5.17 万亩,产量1.847 7 万吨,实现对虾一、二、三产业总产值18.086 亿元,“一条虾”工程成效突出;截至目前,创建对虾健康示范场6家,其中国家级健康示范场4家、省级健康示范场2家。

2.对虾种业全国领先,自主选育初见成效

徐闻沿海海水清澈、盐度稳定、自然环境优越,是进行对虾育种、保种、制种的最佳选择。徐闻年产优质对虾苗600亿尾,2020年虾苗产值1.833 9亿元,对虾种苗产量居全国前列,占全国优质虾苗的20%以上,这得益于徐闻县打造了基本完整的对虾种业产业链。

在对虾育种方面,有两个对虾育种团队、超20名博士及以上层次人才在徐闻开展育种工作、两个对虾新品种落户徐闻。广东海兴农集团有限公司投资约1亿元建成海兴农徐闻核心遗传育种中心,有1名博士常驻、超10名博士及以上层次人才参与开展对虾育种工作,2017年4月以第一完成单位培育的凡纳滨对虾“海兴农2号”新品种通过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被认定为“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参与的“凡纳滨对虾良种选育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荣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每年培育“海兴农2号”良种亲虾6万~10万对,年产“海兴农2号”虾苗300多亿尾。徐闻优质对虾种业产业人才发展项目引进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对虾育种创新团队,团队有博士及以上层次人才7名,与湛江市国兴水产科技公司合作选育的凡纳滨对虾“兴海1号”新品种于2018年5月通过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采用“四家系二元制种”技术进行制种,年培育“兴海1号”良种5万对,其中推广亲本2万对以上;湛江市国兴水产科技公司与广东海洋大学共同完成的科技成果“凡纳滨对虾‘兴海1号’新品种选育及养殖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于2021年5月通过中国海洋学会组织的成果评价,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种苗繁育方面,徐闻拥有海洋产业园区4 个、对虾种苗场 67 家,其中省级对虾良种场4 家、市级对虾繁育场 12 家,年产优质对虾苗600亿尾,不仅满足了本地区养殖需求,还销售到珠三角、广西、海南、福建、江苏、浙江等地,并出口东南亚。

在技术服务和推广上,徐闻县水产技术推广站有专业技术人员14名,其中高级工程师3名、工程师8名,技术力量雄厚,承担全县范围内水产名特优品种的引进和推广、水产养殖技术指导、水生动物疫病监测与防控、水产苗种产地检疫、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等公益性职能,在对虾良种推广和养殖技术指导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对虾种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种业科技创新能力仍较弱,研发力量单薄

种业企业研发投入偏低、研究成果积累不多、成果连续性和共享性差,尚未真正建立起商业化的种业研发体制。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协作机制不紧密、科研成果评价和转化机制不健全,科企合作机制尚未建立,科研单位人员流动政策不配套,在缺乏有效激励和保障措施的情况下,推动育种人才、技术和资源等要素向企业流动的难度大。育种科研单位各自为政,缺乏行业内的实质技术交流,不能形成统一的育种技术力量。科研人员结构有待优化,尖端科研人员偏少,研发力量有待加强。

2.育种综合实力落后,竞争力不强

优质种虾资源不足,过度依赖进口。进口种虾一般是2~4个家系杂交的子一代,可以满足短期养殖的需要,但不具备进一步选育的遗传资源。新品种选育起步晚,技术手段、创新能力不足,缺少综合性状优良的核心骨干材料;育种材料深度评价不足、力量分散、模式落后,综合实力与进口种虾相比尚有差距;种质资源中蕴藏的优异等位基因发掘不够,缺乏种质资源系统鉴定评价的技术标准;当前分子设计、全基因组选择等育种技术体系依然不够完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在育种实践中应用较少。自主选育处于起步阶段,新品种众多但大多为通用型,未考虑各种养殖模式下对养殖品种的特殊要求,品种易适应传统养殖方式,难适应创新模式,针对不同养殖模式、不同养殖环境的精细化育种尚处于起步阶段。育种单位普遍注重良种培育,忽视配套繁育和养殖技术研发,导致部分良种的规模化繁育技术效率不高。

3.种业监督和支持体系不健全,品牌效应低

种业管理力量薄弱,市场监管技术和手段落后,监管不到位,亲虾培育、苗种扩繁不按规范操作、违法生产经营和不公平竞争等现象仍然存在。知识产权的保护机制和市场化利益的回馈机制不健全,税收、信贷等政策扶持力度也有待加强。对虾苗种品牌意识淡薄,品牌价值不高,品牌塑造、品牌保护不足,未形成品牌效应。

4.海区污染和疾病威胁日趋严重,种业发展受到制约

随着养殖水平和规模不断提高,水产养殖业已向高密度、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形成了高生物负载量和高投入量的生产方式,海区超负荷养殖,水体负载大大超过水体自净能力,加上生活垃圾等人为因素,导致养殖水域生态被破坏;环境污染又进一步加剧对虾病害的发生,制约了对虾良种培育和推广。

三、徐闻对虾种业发展对策及建议

我国虾苗年需求量5 000亿尾、种虾80万对,市场潜力巨大。受产业结构调整影响,海南、湛江东海岛对虾种业产业外迁,徐闻的对虾种业核心集群区优势将进一步凸显。加强对虾选育、扩繁、养殖、推广,构建“政学产研深度融合、育繁推一体化”完整对虾种业产业链条十分必要。

1.政府通过规划引导,促进种业发展

积极争取上级政策的扶持,发挥徐闻自然资源优势,推动对虾产业园建设,继续推动健康示范场创建,把对虾产业提高到更高层次的发展;慎重评价已有各种业园区的发展潜力,主动淘汰一批没有潜力的企业,重点支持有潜力园区的建设。加强行业监管,提高准入门槛。制定和落实各项保障政策。一是科技与人才政策。制定落实人才引进和保障政策,引进对虾种业发展急需的高端人才,提供稳定可靠的科技人才支撑,带动培育本土技术人才,激活产业园创业创新活力。二是用地保障政策。围绕涉农企业的用地需求,深入贯彻落实相关土地政策,积极执行国务院有关农业设施用地政策,优先保障种业生产设施用地及附属设施用地。三是财政扶持政策。优化政策、政务、服务、法制环境,降低企业成本,进一步改善对虾产业投资营商环境,提振企业家信心,释放创业创新活力。四是金融服务政策。破解对虾种业融资难的瓶颈,在“平等、自愿、诚实、信用”原则基础上,建立以政府扶持中小微企业及农业产业政策为导向、以中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为依托、以政府财政投入建立的专项基金作为风险补偿、以银行机构贷款投入为基础、以保险公司的保证保险为主要风险保障、既免抵押但又能有效控制和分散风险的“政银保”合作信用贷款体系,为解决中小微企业和农业贷款难构筑融资平台,促进对虾种业与金融服务深度融合。

2.财政撬动引导,不断加大种业研发投入

以科技创新作为最大驱动力,促进种业育繁推一体化发展。一是推动产学研合作,加强与专业育种机构合作,预测市场潜力,实施相应的经济性状长期育种计划,并对良种推广开展多种环境条件的种养评价,为针对性的选育和推广提供大量的基础数据,促进种业长期可持续发展。二是鼓励企业加大研发环节的资金投入,政府扶持和资助组建对虾育种中心等核心研发机构,为企业提供多种税收鼓励政策、融资途径和补助金等,帮助企业与传统借贷机构、风险资本和其他融资机构合作,为企业成长发展提供贷款或贷款担保,填补其因扩大制造规模、增加研发投入、购买尖端或特种设备而产生的融资缺口,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三是支持推动发展模式转变,推动政产学研深度融合,完善标准化的性状测定、育种技术工艺、设备设施等技术体系,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系统,打造以核心企业为主导的种业生产体系,促进种业科研从实验室科研模式向标准化、商业化研发模式转变。

3.以市场为导向,打造“徐闻虾苗”品牌

以市场为导向,推动社会投资发展种业,促进传统育种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研发生产和市场开发相结合,形成完整的种业产业化生产和推广体系。制定和完善行业标准,加强行业监管,提高准入门槛,推动“徐闻虾苗”“徐闻对虾”打造成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产品,形成品牌效应,打响“徐闻虾苗”品牌。

4.改善生态环境,建立疫病防控机制

发展绿色健康养殖,推动高位池水产养殖尾水整治和老旧池塘升级改造,合理控制种业生产区域养殖密度,改善海区生态环境。贯彻落实《动物防疫法》和水产苗种产地检疫制度,建立有效的疫病预防控制机制。

2017年科技部组织制定了《种业自主创新工程实施方案》、2019年十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2021年中央1号文件等都明确提出“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谁控制了种子,谁就掌握了竞争的主动权,自主选育出能够高度适应国内环境的对虾良种是国家种业安全的客观需要。改革思路、创新办法,强化政产学研深度融合、育繁推一体化发展,为徐闻地区对虾种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全力突破海洋种业“卡脖子”问题,做强、做大对虾种业,打好种业翻身仗,让“小种苗”发展为大产业、焕发出新生机。

对虾养殖技术高手论坛_论坛养殖高手对虾技术要求高吗_对虾养殖技术大全一书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