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青田县龙现村“稻田养鱼土地整治模式探讨浙江省丽水市土地整理开发中心刘荣华浙江省青田县总面积2493平方公里,素有之称。全县稻田养鱼面积将近0.67万公顷,总产量2000多吨,产值近4000多万元。该县龙现村稻鱼共生织确定为首批4个全球重要农业遗产保护目之一。本文以青田县龙现村作为研究对象,从土地整治的角度着重分析龙现村稻田养鱼—田的特征,研究如何通过该模式的土地整治方式,实现高效利用低丘缓坡地区土地,提高单位土地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从而将这种整治方式推广到全国其他适宜地区,发挥高效利用土地的作用。部,距县城20公里,背依奇云山,与瑞安市芳庄乡、瓯海区泽雅村为低山丘陵地貌,海拔200米田养鱼,据考证始于唐2012年第6期代,至今已有1200年的历史,建造的梯田具有同样悠久的历史。全村梯田面积约26.70公顷,14o多个,主要分布在龙现村北部地区。梯,集中分布在村庄的低丘缓坡地带。梯田坡度等级分布范围为2从灌溉方面来说,当地水源自于山涧水,常年流水不断,温度适中,即使是在炎热的夏季,田间水位低但温度仍然适田鱼生活。灌溉设施属于永久性的水源地,对应每块田地挖有沟渠,可将水直接引向稻灌便利,可满足稻田作物灌溉所需水,开挖沟渠,大大增加了蓄水能力,有利于防洪抗旱,增强抵自然灾害的能力。

全村已形成一定规模沿等高线布置的生产道路,与之配套的生产路成网状分布,农业生产较为便利。晒田期甚至消失,抽穗结实后位又可恢复到10厘米~20厘这不仅保证产出完全绿色健康的大米证生长其中的类不会发生药。冬天蓄水,或在田块草籽、油茶间或一角设置专用鱼凼以及相关工程配套设施保证鱼群的安全里面,一直生长到8月左右时候才将其另放在另一个鱼田。严格限制每亩地投放鱼苗的数量,每亩地大致控制在280条~350条鱼之的实质,一是形成一定规强度的生态,二要确保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一切废弃物、田间杂草、稻脚毛能全部为稻田所净化,既不会出现富营养化造成的水稻徒长、倒伏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为逐步实现免、免药创造条件,最终赢得稻鱼双丰收。鲜鱼真空包装上市,销往田鱼干后再行销售目前村里建有农家乐,设施简单齐全,一方面促进了就业转移帮助农民发展副业;另一方面为游客提供居住的农舍,食用的田,无公害的大米,与房前屋后的碧绿青山,潺潺流水,层层梯田相映成趣,吸引了更多的外乡游客来此休闲度假。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失,单从经济学角度看,青田县单位劳动力务农的净收入要低于务工的平均净收入。进行常规稻作生产和稻田养鱼生产的净收入都要小于务工的净收入。

但从社会综合价值考虑,将劳动力的务工收入作为务农的机会成本,稻鱼共生系统的社会效益要明显大于务工。说明同样的劳动力,进行稻鱼共生农业生产创造的社会效益最高。的经济效益由四部分构成:种植水田鱼干、农家,表现为养鱼田初期是少耕田除草,节省劳00多元分利用当地的优势,组建青田首家,严格执行青地方标准,全面推行绿色农亩产稻谷580公斤,田鱼63公斤,每亩总收入在3000元左衍生产品,村里人均年纯收入田养鱼模式直接把鱼放在稻田中养殖,养鱼不需要在土地上重新开挖鱼塘也不需要重新进行鱼塘蓄水了立体种、养,提高了单位面积的农产品产出品种和产量,综合利用,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单位土地面积的效益。稻田养鱼是种植业与养殖业的有机结合,既种粮又养,对人多地少土地资源非常贫乏的山区意义重大。稻田养鱼节省劳力,可使更多从事农耕人员转向其他产业,创造效益。该村在发展生态农业,积极探索休闲旅游的新法俗文化、古居文化等融入生态建,把生态资源优势、自然优势转化成了旅游优势,打造绿色缓坡地区土地田工程能优化土地利用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经济效益等。同时又能有效增加水积,提高土地质量和基础设施配套水平,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坑塘还有平原有条件的地区进行推广,可以给农村的经济发展,土地资源的利用提供更多的机遇。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