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优质护理要求 ,提升护理内涵质量(护理部)
根据市卫生局《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第19条和第20条关于改善护理服务的内容。现将我院17年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1、强化护理人力数量及质量配备。积极按照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努力争取配备更多高素质护理人才。截止2017年12月,护理人员总数达到1288人,临床护理岗位护士占全院护士比例为97.8%。普通病房实际床护比为1:0.4,特、一级护理比例超过30%病房护患比达到1:0.5。重症监护病房护患比为2.79:1。非病区根据实际工作和季节、病种、节假日等情况进行弹性排班,合理配置护理人员。护理人员学历层次提升至本科及以上占69.18%,硕士学位护士6人。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护士占26.09%。培养具备专业技术特长的专科护士68人。
2.重视人文环境建设,对护士实施“人文关怀”。如对于怀孕的护理人员可以按照科室的实际情况允许暂不上夜班,完成力所能及的工作,减少护理人员因劳动强度大不能胜任而选择病假的人数;部分病区为护理人员准备减少肢体损伤的器具如腰带,防滑减压鞋及防护衣等;同时医院开设静脉配置中心,输液集中配送,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和微粒污染的机会,使护士在工作中能够获得与其从事的护理工作相适应的卫生防护与医疗保健服务。
3.全面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护士排班实施扁平化管理,包括护士责任制、小组责任制;根据“白天责任护士8小时在岗、晚夜间轮班护士16小时全面负责”的原则,护理人员根据病人病情轻重程度及医生的医嘱、护理等级,结合分级护理标准,运用Barthel评分评估病人需要,予对应自理能力的护理协助和监测内容,并按患者护理等级、自理能力由护士承担护理工作。危重患者由年资高、职称高、能力强的护士负责。护士分层次使用,责任组长不仅负责对年轻护士进行工作上的指导,同时要自己管理病人。部分病区实施了24小时回顾性交班,晚夜班护士交班时,不只交晚夜间病人的情况,还要交到前一天白天病人的情况,这样,接班的护士对病人的情况有全面的了解。
4、积极培养专科护士,提升专科护理内涵质量,全院目前专科护士有68人,分别为重症护理,心血管护理,糖尿病护理,骨科护理,手术室护理,急诊急救护理,母婴同室护理,静脉治疗护理,肿瘤护理,伤口造口护理,血液净化护理,消化科护理,手术室护理,神经外科,专科护士在各自岗位上发挥非常大的作用,如伤口造口门诊和静脉通路维护门诊都是由专科护士坐诊,解决了病人很多专科问题,院内成立专科护理小组如:管道护理小组,危重病护理小组,糖尿病护理小组、深静脉血栓预防小组,慢病护理小组、静脉输液治疗小组、伤口护理小组、母婴护理小组等,充分体现专科护理特色,真正发挥专科护士作用。
5、规范临床护理服务
(1)视觉规范:病区环境安静、清洁、舒适、温馨,各种标牌醒目,护理部统一制订各级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并装订成册,每位护士人手一册,同时接受病人和家属监督。床单元的被服物品家庭化,改变以往的白色,采用蓝色或绿色条纹。
(2)工作人员形象、行为规范:上岗时应精神饱满、衣帽整齐、护士穿上下两节短款工作服,减少蹲下时衣服拖地;穿护士鞋上岗,减少走动的噪音并减轻护士脚部的疲劳。佩戴胸卡,工作时带口罩、淡妆上岗、不许带戒指和耳环(或耳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杜绝不规范护理行为。和病人交谈时身体要自然直立、表情自然、态度不卑不亢、语调舒缓轻柔且稳重,走路时挺胸收腹、脚步要轻。办公室保持安静,除治疗核对、处理医嘱外,余者不要围坐在办公室内。
(3)语言规范:使用文明用语,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得体,禁止用床号来代替对患者的称呼,尽量使用护理对象社会角色的称呼如某某教授,或张老师、张奶奶等等,让病人有家的感觉。护理部已对《护理人员仪表行为规范》进行了两版的修改。
(4)流程规范:护理的工作流程包括病区交班、各值班班次、入院接待、查房、出院指导、技术操作等,这些都要求有严格、规范的具体要求,比如:查房时的站位、接待入院患者和指导出院患者时的程序、各班次的日程和周程、技术操作的制度和标准等等,都要按职业要求一丝不苟地执行。护理部制订规范操作的项目和项目负责人,采取多种形式规范全院流程,使护理服务的内涵得到提升。
6、开展系列主题活动,促进优质护理深入开展。各护理单元围绕“以病人为中心”服务主题,积极深化各项服务举措,2015年全面开展专科特色护理服务项目,2016年开展“病人在我心中”为主题的系列活动,2017年举办“我能为你做--”优护活动,并举办创新护理服务评比,2018 年拟从病区强化护理沟通,门诊强化走出服务台、主动服务等意识的方面不断提升和改善护理照护的水平与能力进行优质护理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