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经济增长放缓的时代大背景下,以科技与创新提升城市竞争力,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成为城市发展的未来。本文聚焦科创城的内涵,深度剖析了美国硅谷、第二硅谷尔湾新城、英国牛津郡、印度班加罗尔等国外经典科创城市的特点,对于国内科创城市发展提出了展望。
图源:pixabay
一
概述
进入21世纪,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源泉。在市场机制调节下,工业企业为了促进对知识的学习过程彼此聚集或分布于研究机构周围,从而构造出科技创新活动的集聚形态,即科创城市。
在全球经济发展的全新格局下,各大城市都在探索产业升级之路,通过系统化的产业转型和重新定位等方式,逐步将科技创新类产业作为未来发展的重点领域。科创中心城市成为全球创新网络枢纽。根据统计结果,2012-2017年间,20座科技创新中心城市以占全球不到2.5%的人口,在全球高水平科技创新中直接提供的贡献率占全球比例27.3%,显示了强大的原创策源能力。2012-2017年,20个科技创新中心城市主导和参与的所有科研成果数量占全球比例由51.8%大幅提升至63.8%。
可见,科技创新中心城市正在全球创新网络中发挥着日益不可或缺的枢纽作用。各类热点城市在主要前沿科技产业上均有所侧重,以确保城市在未来长期发展中可保持更强的竞争能力。
二
国外科创城案例启示借鉴
很多国家和地区一般都只有一个科创中心,最多也不过两个,比如硅谷之于美国,班加罗尔之于印度,新竹之于中国台湾。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与普及,后来者的悄然冒升,硅谷再不是高科技投资者与人才的唯一选择,新加坡和美国尔湾是全球范围内最近20年来成功实现科创产业升级的代表,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国外科创城的发展经典案例,从中得出一些有益的启示。
美国的硅谷和“第二硅谷”尔湾
0 1
美国硅谷
硅谷位于加州旧金山湾区,无论是从创业文化、风投数量、设计师与程序员数量等哪个标准来看,硅谷都是无可争议的科技中心。
美国加州的硅谷曾经独领风骚,是美国科技创业的圣地。加州旧金山湾区的硅谷则达到了科技行业的黄金标准,硅谷几乎在每个评判标准方面都占据领先地位,是创新供应链的源头,硅谷在 基础研究、产业技术、创新经济、创新环境这四大方面均表现出较强优势。
在企业研发投入方面,硅谷是全球企业创新投入最多的城市,没有其他地区可与之相比。美国硅谷很大程度上由自由市场形成,与其他国家的规划和政府支持有较大不同。美国的科技创新模式,强调的是 美国立国以来的自由竞争、产学研合作及孵化器机制、纳斯达克科技股、军民融合等等。
0 2
美国尔湾Irvine尔湾新城
美国尔湾Irvine尔湾新城,位于美国西岸的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东南75公里。尔湾是开始就经过规划,是由私人公司投资慢慢发展起来的。尔湾市规划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间,前后大约近30年。
尔湾的产业结构丰富,除了高科技产业之外,同时他的制造业、第三产业也一样生机勃勃。尔湾被誉为“加州的科技海岸”,吸引了众多高科技公司的加入,包括医学设备制造公司、生物医学公司、电脑软件和硬件公司和汽车设计公司。
尔湾生态新城吸引人才关键在6大基础配套:
便捷的交通体系;优质的教育资源;安全的居住环境;完善的商业配套;多样化的居住产品、居住扶持政策;完善的社区服务设施,注重邻里中心的开发。
尔湾的成功经验在于:
城市发展与环境、居住舒适度等各个方面保持良好的平衡关系;尔湾以高科技为主导,多元化的产业结构抗风险性大;尔湾便捷的交通,支撑起其健康发展;市场化的运作机制,保持了城市以市场为导向的发展原则,保证了可持续与良性循环很关键。
启示:政府的支持与市场化的运作机制,保持了城市以市场为导向的发展原则;规划保障城市发展与环境、居住舒适度等各个方面保持良好的平衡关系人口的增加要求城市准备更多的物质条件;以高科技为主导、实施多元化的产业结构战略,并提供有足够竞争力的就业机会;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吸引大量的企业和居住人口入驻。
英国牛津郡-欧洲重要的科技创新中心
英国是目前全球金融科技发展最先进的国家,新兴的英国科技创新中心牛津郡(Oxford shire)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形成的新型区域创新体系。牛津郡处于泰晤士河和柴威尔河交汇处,7世纪开始便有人居住,9世纪的时候这里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渡口,因当时牛车繁忙取名“Oxford”,中文名“牛津”。2019年世界大学排名中,英国名校牛津剑桥继续第一第二!
英国牛津郡原来是一个以生产小麦、燕麦、甜菜为主的传统农业郡城。 英国在打造“津剑桥科技弧”计划中明确了区域主要是剑桥,牛津和Milton Keynes,总面积约为2700平方英里。牛津剑桥科技弧地区面积虽然不大,但却拥有着全英国最顶尖的科技中心和产业,生产力处于全英领先地位。
1985年散裂中子源落户于此,迅速吸引了大批世界顶尖科研人才和大量的国际投资,带动 计算机产业、生物科技产业、赛车设计与制造产业等成为该地区的主导产业和发展主要驱动力,使牛津郡一举成为全欧洲重要的科技创新中心。到2050年,牛津剑桥科技弧地区将新增140万-190万人口。
英国新兴科技创新中心牛津郡的实践证明,以 市场调节为基础,企业、政府与科研部门三方有效互动是培育良性区域创新系统的保证。通过改善政府与市场间的关系建立与发展新型创新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市场为主导、企业与科学研究机构政府为主体、政府提供必要公共服务的新型科技创新机制。牛津郡的成功离不开英国政府的积极推动。代表了当今世界科技创新模式的最新趋势。
启示:牛津有一有闻名的院校,二有科学装置的机遇,英国更加重视牛津与剑桥的统一规划发展。三是英国新兴科技创新中心牛津郡以市场调节为基础,企业、政府与科研部门三方的有效互动是培育良性区域创新系统的保证。四是政府推动金融科技发展的经验,包括制定金融科技行业发展战略、推出十大支持举措、帮助企业克服挑战、对机遇因势利导积极推广等。
印度的班加罗尔
班加罗尔之于印度就如硅谷之与美国,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班加罗尔一跃成为世界信息技术的中心之一。班加罗尔(Bengaluru,Bangalore)位于印度南部的卡纳塔克邦,南印度内陆的战略要地。
1905年班加罗尔是全印度第一个街上有电灯的城市;
二战时,班加罗尔已成为美国航空器的供应基地;
1947年印度独立后,这个城市被选择承担起发展科技重任;由于班加罗尔本身就从历史中积累了较有优势的发展条件,1950到60年代班加罗尔就被中央政府选择作为发展航空航天事业的基地,一批具备科技能力的劳动力也被大量吸引到了班加罗尔,继而发展起来的电子工业中心又给班加罗尔带去了很多中小厂商。
中央政府不遗余力地促进班加罗尔的发展, 1980年代建立了电子软件园。随后的几十年里面,有更多的技术园区被建造。1988年左右,开始有大的工业厂商进驻了班加罗尔,例如德州仪器(Texas Instrument)将研发中心设置在了班加罗尔。其他国际知名公司也纷纷跟进,现今德国仪器在班加罗尔也有研发中心。亚太市场的利益加上在印度设厂的成本较低是外商对班加罗尔投资的主要动力,再加上该地区早就发展起了对于科技和工程的相关培训和教育系统,人才培养源源不断。
2000年之前印度成功解决了千年虫的难题(Y2K),奠定了世界IT中心的基础。
2007年,班加罗尔的名字从Bangalore改回了Bengaluru。
现今的班加罗尔是印度的硅谷,是居印度IT产业第一位的城市。以高科技公司的数量对比看,班加罗尔也是印度第一,并且远远地超过了德里和孟买。 班加罗尔的工业路径很多元,不仅仅有航空航天、IT,还有外包服务(Outsourcing)、生物技术,印度的外包服务(Outsourcing)能力已经全球领先。一些周边产业也发展起来,如频繁的劳动力流动带动了酒店业和快消品行业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也带来了很多就业机会,一些传统观念被打破,尤其是低种姓和妇女的职业发展机会。
启示:班加罗尔的发展路径不可能复制,成功背后是其与生俱来的资质,以及努力,同时还要有机会。首先,它在各个王朝的更迭和争夺中建立了商业和军事工业的基础;其次,它得到了中央政府特别的并且持续的支持;再次它幸运的符合了两千年左右全球科技人才短缺的机遇;再加上英语优势和教育体系的完备。
新加坡纬壹科技城
新加坡为亚洲最早实现现代化发展的城市之一,在创新产业发展上执区域牛耳之势。1998年之前,电子信息产业一直是新加坡传统支柱产业,在其城市制造业总产值中比重较高,一度达47%。2000年前后,受金融危机影响,新加坡政府开始探索各类新兴产业的发展机遇。为改变对电子信息产业的依赖,新加坡政府以生物医药产业为新的发展重点,发展多元新兴产业集群。在城郊处打造了纬壹科技城,至今已超过200公顷。
政府在初期给予了大量支持,一方面通过搭建亚洲领先的公共研究平台,吸引行业企业集聚;一方面则通过政府基金及相关企业资源,提供了约合人民币过百亿的资金支持。强有力的研究服务与资金支持迅速吸引了包括诺华、葛兰史素克在内的多家企业龙头,快速实现了产业集群效益。待先期产业氛围及生活配套完善后,政府在二期及三期发展上,进一步以Fusion/融合为主题,发展TMT(Technology,Media,Telecom)等创新产业,形成多元产业集群以及构建科创服务生态体系。政府通过对TMT产业分析后,将主要精力倾注于环境和配套打造上,通过优质的产业环境吸引城区及周边的产业进行转移,逐渐将皮克斯、Solaris等精品企业纳入囊中。
在产业端和服务端,新城被设计为具备复合业态的大型产业空间。政府以官方机构裕廊集团为主导,经济发展局为监督,共同推进纬壹科技城的开发和运营工作。 以国有企业持重资产模式开发并运营新城,在最大程度上平衡了政府和企业两方面的利益诉求。对于新加坡政府而言,强势引导目标产业、精准投放企业资源、长期运营精品项目,要求主导方必须建立与政府长线合作、沟通的机制。而对于入园企业,裕廊集团相较于政府可提供市场化的产业服务,同时企业间行为较政企交互更便于利益划分。
启示:政企协力,循序渐进。
日本筑波科学城
20世纪60年代,日本科技战略逐步 从“吸收型”向“自主研究和创造型”转型,经济战略逐步 从“贸易立国”向“技术立国”转型,政府从 政策、计划、财政、金融等方面,对 发展应用技术、基础研究、尤其是对高技术大力引导和支持,并着手实施筑波科学城计划。
筑波科学城位于距离日本东京东北60公里的筑波山麓,由国家主导,搬迁并新建了大量国家级实验室、研究与教育机构,此举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东京密集地区的人口过度集中的压力,同时适当提高了闲置土地的使用率。筑波科学城与东京距离不远,科技力量可与美国比肩。
筑波科学城开创了 科学工业园区建设的新模式,并且于上世纪80年代闻名世界。尤其是日本散裂中子源建成后,引领了筑波科学城的崛起。目前, 全日本40%的国家级研究所聚集于此,汇聚了2.2万名顶尖科研人才,成为日本最大的科学中心、知识中心和人才聚集地,是日本在先进科技方面敢于向美国等大国挑战的重要砝码,吸引了大批微电子、新材料、生物工程企业。
此外,1985年筑波市举办了世界博览会,对筑波科学城各项功能完善、提升国际知名度等起到了至关重要作用。现今,筑波科学城为日本最大的科学中心和知识中心,是日本在先进科学技术方面向美国等科技发达国家挑战的重要国家谋略。
启示:筑波科学城一是距离东京近,容易发展起来,二是日本政府大力推动,三是举办了大型展会,提升了名气。日本的科技创新模式,更多强调基础研究的高强度投入、半政府支持的行业协会研究力量联盟、力求实用的精细化创新等。
德国慕尼黑科技园:巴伐利亚硅谷
慕尼黑是通往奥地利和南欧的重要交通要道,也是德国南部巴伐利亚州的文化中心兼首府,德国的第三大城市。“啤酒之都”、德国的“非正式首都”。这里有举世闻名的慕尼黑工业大学和汽车产业巨头宝马,还有西门子。德国慕尼黑高科技工业园区是世界十大著名高科技工业园之一,也是德国最为突出的鼓励高科技创业发展的科技园区。慕尼黑高科技工业园区以 高科技跨国公司为核心,主要发展领域为 高端制造、激光技术、纳米技术和生物技术等产业领域, 是德国电子、微电子和机电方面的研究与开发中心,被称为“巴伐利亚硅谷”。
为了配合德国工业4.0高科技战略计划,作为德国颇具代表性的高科技产业的孵化中心,慕尼黑高科技工业园区仍旧十分重视 提升传统产业和扶持传统产业的发展,也是德国对当下新兴信息技术反应最快的“试验田”。
启示:慕尼黑有着雄厚的工业基础,加上大学资源,慕尼黑高科技工业园区所进行的创新,基本上是基于实际生产和满足市场需求的,有着强烈的产学研融合基因,贴合度很高。
法国索菲亚安蒂波利斯科技城和格勒诺布尔
0 1
法国索菲亚安蒂波利斯科技城
法国索菲亚安蒂波利斯科技城位于法国东南部的旅游胜地昂迪波,距离南方大城市尼斯16公里。索菲亚安蒂波利斯科技城创立于1969年,占地2400公顷。 科技城的建设由民间协会发起,政府参与并给予了多方位扶持。科技城从最初的126公顷起步区开始,空间规划经历了多次调整。
经过40余年的建设,目前科技城建立健全了集 “研发教育、酒店、住宅、商业、休闲旅游、公共配套”为一体的城市功能体系,城区也从 单一的功能区逐步发展成为了 功能完善、宜居宜业的科技产业新城。科技城因其宜居宜业、宜人化的创新环境受到了众多科技型企业和高科技人才的青睐,成了欧洲乃至全球最具吸引力城市区域之一。在2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容纳了超过1400家的跨国企业和2万多名进行尖端科技研究的员工,是法国乃至欧洲最大的科技园区,被誉为欧洲的“硅谷”。
启示:法国政府对科技城的开发和创建一直支持。法国政府对科技城赋予了城市的行政职能,划分了专用的邮政编码,并成立了“索菲亚•安蒂波利斯城市共同体”科技城后来逐步成了行政中心和新城区,生态环境和城市功能完善是成功的秘诀。。
0 2
格勒诺布尔(Grenoble)
位于法国东南部,是一个世界级的科学技术产业集群中心城市,被誉为法国、“欧洲的硅谷”。在上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时,这里就已成为一个科创中心。当时格勒诺布尔集聚了欧洲最好的科学家,从而吸引了非常多科创人员。这里还有很多研究中心,如法国国立核科学技术学院、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欧洲最大的基础研究机构)等,这些研究中心都离得非常近且紧密合作。
全市二万多科技人员在各实验室、研究所工作。最著名的科研单位有:核能研究中心、信息技术和电子研究所;国际性高科技研究机构:法、德、英合作的中子反应堆(已有20年历史),欧洲十国合作的同步加速器,德法合作的天文观测研究中心,法德合作的强磁场研究所等。
2000~2010年是格勒诺布尔快速发展的阶段。这里有很多行业领袖,施奈德就是在格勒诺布尔创立的,企业从格勒诺布尔的科创中心中受益很大,很多公司都会把自己的研究中心建立在格勒诺布尔。
启示:格勒诺布尔着重于从技术到市场,也就是科研技术转化的问题,实行产学研相结合。很好的公司集群构架,目标主要是侧重于合作,同时,建立信任的体系对格勒诺布尔的成功也很重要。
瑞典斯德哥尔摩
瑞典斯德哥尔摩(Stockholm, Sweden)不仅是欧洲发展最快的技术中心,还是欧洲的创业之都。 该城市拥有欧洲最多的“独角兽”初创企业,也是风险资本投资增长速度第二快的市场,大量程序员正争相涌入这里。虽然自2008年以来欧洲其他大部分地区一直处于财务低迷状态,但瑞典经济增长加速,主要得益于其稳定的经济和高学历的劳动力。斯德哥尔摩市计划在五年内实现零现金、零汽油目标,完全实现数字化和环境革命。
启示:打造联盟关系,通过集中的方式来进行合作,产生那些创新的理念和想法,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
展望
目前,中国科创能力突飞猛进背后,不少地方在推进建设知识城或科学城,目的基本都在于转型升级,让科技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应积极借鉴, 建立明确的金融科技发展战略并一以贯之,高度重视并积极发挥政府在推动金融科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强化政府、监管者与业界的合作和互动,大力培育、凝聚和保留关键生态要素,并推出有效的创新举措。未来十年,中国各大城市的竞争格局将发生剧烈变动,而科技创新能力高低,将是其中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学习借鉴,搭建产学研生态圈,创新全流程服务网,打通科创服务“最后一公里”,才能在竞争中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