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镜头】
光明日报记者 张 勇 吴春燕 王忠耀
磅礴乌蒙山北部地区,不时可见茫茫竹海,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大关县一带方竹、筇竹尤为繁盛。高大粗壮的方竹、纤细弱小的筇竹,成为一道道风景线。虽是深度贫困地区,但过去对竹子开发利用较少。近两年,永善县借助东西部扶贫协作的东风,大力发展竹产业,山里不起眼的竹子成为乌蒙山乡亲们的“致富竹”。
2014年,永善县通过招商引资,民营企业云南菜人家食品公司来到永善投产,在昭通率先成为开发竹笋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百余名不便外出打工的农村贫困妇女成为企业职工,占职工总数90%以上。“但资金不足、难以扩大生产、市场销路不畅等问题,一直困扰着企业和永善竹产业的发展。”董事长廖兴巧说。
近几年来,帮扶昭通北部4县脱贫的广东省中山市,准备把竹产业建成带动永善贫困群众脱贫的大产业。2018年,广东省第六扶贫协作工作组牵线搭桥扶持改造云南菜人家,引进国有企业中山中汇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采用“国有资本+民营资本”混合改制合作模式,共同投资1亿元,于2020年7月成立云南七彩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七彩公司),并利用东部地区国企在现代企业管理、信息、市场、资本等方面及西部地区资源优势,共同打造一个全生态链混合所有制东西扶贫产业协作项目。
新机制带来新动力,七彩公司提质改造扩大了生产规模,成为昭通市最大的竹产品加工企业,开发了开袋即食竹笋等产品。“我们公司每次都参加中山为昭通举办的农产品扶贫推介会,平时每月在广东销售额大约600多万元,2020年9月份增加到700多万元。”现为七彩公司总经理的廖兴巧说:“中山市对我们当地民营企业的帮助很大,首先解决了我们资金不足的问题,其次是通过与国有企业合作使我们企业的管理更规范,还帮助我们扩大在沿海的销路。企业产值从2014年的2800万元增长到2019年的6360万元。”
新型的竹产品加工企业带动永善竹产业发展。廖兴巧介绍,公司采取“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扶贫模式,与永善县11个竹产业合作社、25个贫困村签订竹产业合作协议,每村有20万元入股公司,按比例进行受益分配。公司设立竹笋收购保护价,发动群众种植、采收、销售竹笋。
竹产业资源变资本,社会资金变股金,既推动贫困群众脱贫增收,使村集体经济组织增加了收入,又解决了企业融资难题。中山市还在七彩公司投入东西部扶贫协作帮扶资金300万元,建设扶贫车间1个,提供就业岗位约300个,有效解决周边贫困群众就近就业问题。
“只有把企业做大做强,才能带动更多的群众脱贫致富。”廖兴巧感慨地说。公司带动全县种植方竹从5万亩发展到10万亩,辐射带动周边县62个村级集体经济和专业合作社,解决就地就近就业500人,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2000余户脱贫致富。实现了改造一家企业、发展一个产业、带富一方农民、绿化一片群山的目标。
《光明日报》( 2020年12月03日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