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彬

(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同区老山头乡政府,黑龙江大庆1635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9737(2016)07-0077-01

作者简介:王国彬(1959-),男,黑龙江肇州人,中专,助理畜牧师,主要从事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与服务方面工作。

1加强种鹅的选育及后备鹅的培育

鹅的品种繁多,不同品种间鹅的繁殖性能存在很大的差异,并且相同品种的不同个体也有较大的差异。选择繁殖性能优良的品种是实现稳定高产的关键。养殖场要加大种鹅选育的力度,严格选择鹅种。确定好品种后,还要做好后备鹅的培育工作。在选择时,要在符合该品种特性的雏鹅中选留,并在饲养过程中及时的淘汰不合格个体。选择种母鹅时,要选第二性征明显,体质强壮,繁殖性能优良,如配种旺盛、受精率高、产蛋量多、蛋重大以及生长速度快的后代。种公鹅的选择更为重要,应选择体格健壮、性器官发达、精液品质优良、无杂毛的公鹅留为种用。

利用杂交育种可以培育出繁殖性能高,生产成绩好的杂交后代,可以提高鹅的产蛋量,进而提高养鹅的经济效益。一般选择繁殖性能高的公鹅作为父本,通过不同的经济杂交模式,可以对鹅的繁殖性能和生产性能进行改良。

后备鹅的培育是提高鹅繁殖性能的重要环节,一般指70日龄到开产前的仔鹅。加强后备鹅的饲养管理,可以提高鹅繁殖性能以及生产性能。对于70~120日龄的后备鹅采用定时不定量的饲养方法,每天喂3~5次,归牧后可适量的喂些精料;120日龄到产蛋配种前的后备鹅实行限制饲喂,增加粗饲料的饲喂量,减少精料的饲喂量,这一阶段要加强后备鹅的运动,以提高鹅的耐粗饲能力,增强体质,还可以控制母鹅过早产蛋;在开产至配种前的20天,逐渐增加精料的饲喂量,保证充足的营养。

2提供合理的营养和科学饲养

营养对鹅的生殖系统以及繁殖性能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其中能量是影响种鹅繁殖性能的关键因素,日粮中的能量不足或过量,都会对鹅的受精率、产蛋量以及孵化率造成影响。能量的短期缺乏会导致蛋变小,而长期的能量缺乏则会使产蛋量下降,严重者会导致停产。在种鹅开产配种前要提高日粮中的营养水平,要求代谢能达到11.19MJ/kg,粗蛋白含量为15%,赖氨酸为0.6%,钙2.25%,磷0.3%,另外,维生素的含量,如维生素A、D、E等也要满足种鹅的需求。在产蛋期,粗蛋白的量要增加到18%。根据母鹅的营养需求,要给母鹅提供优质的青绿多汁饲料和适量的精饲料.同时要注意矿物质以及维生素类饲料的补充可以提高母鹅的繁殖性能以及生产性能。在放牧时,如果遇到枯草季节,青草的采食不足时,为了满足鹅的营养需求,要在归牧后进行科学补饲,每天补饲4次,分别在早上7点、中午11点、下午3点和晚上7点进行,同时要加喂一些青绿多汁饲料[养殖网:]。

3采取科学的配种技术

群体内合理的公母比例可以提高种蛋受精率和鹅的繁殖性能。鹅的品种不同,群体内公母比例也不同,一般种鹅的群体不宜过大,以50~150只为宜,大型鹅种的公母比例为1:(3-4),中型品种为1:(4~6),小型品种为1:(6~8)。鹅喜水,并在水中配种,所以要保证水源充足且水质清洁,以提供良好的配种条件。另外,人工授精技术的推广与普及可以很大程度提高种鹅的受精率,且此法可以降低公鹅的比例,提高受精率,并可以因自然交配而导致疾病的传播。一般公鹅1~3天采精1次,每周对母鹅输精1次,每只公鹅可配12只母鹅。

4加强饲养管理

光照管理。合理的光照制定对鹅的繁殖季节以及繁殖性能有着密切的关系。鹅的繁殖具有季节性,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受光照的影响。光照控制可以改变鹅的繁殖时期,也可以延长种鹅的繁殖时间,光照的长短变化可以影响种鹅繁殖的开始与停止。采用人工光照,可以人为的控制种鹅的繁殖性能,促进母鹅在冬春季节多产蛋,并且可以改变鹅季节性繁殖的特性,进行反季节生产。在实际的养殖生产中采用人工补充光照的方法来提高种鹅繁殖性能.在自然光照的基础上额外的补充人工光照,以保证每天光照时间为13-14h,并且要控制好光照强度,以每平方米3-5W为宜,在开产前逐渐增加光照强度,可以提高母鹅的产蛋量。

疾病管理。鹅群的健康是保证稳定高产的基础.如果鹅患病会导致代谢系统发生紊乱.直接影响到种鹅的繁殖性能,使产蛋量、配种能力以及孵化率都明显的下降。因此.在鹅群的管理过程中要加强疾病的预防工作,按时接种相关疫苗,并进行药物的防治,以减少疾病的发生。

环境管理。加强鹅场的环境管理,做好日常鹅舍的清洁工作,每天都及时的打扫圈舍,清理舍内的粪污.保持舍内合适的温度及温度,做好通风换气工作。定期对鹅舍以及运动场进行全面的消毒。饲养工具也要定期清洗和消毒。要注重饲料的贮存工作,不饲喂发生霉变的饲料,并在饲料中定期投喂广谱抗菌类药物,夏季要进行2次驱虫,防止受水中寄生虫污染。此外,要禁止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入鹅场,场内人员进场前要做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