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营商环境经济发展_优质营商环境建设经验_打造优质营商环境措施

邹城

邹城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地处鲁西经济隆起带,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孟子的故里,素有“孔孟桑梓之邦,文化发祥之地”之美誉,是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全国创新百强县、全国营商环境百佳示范县。

邹城经济开发区位于邹城市西部,是山东省首批省级经济开发区之一,开发区实行“管委会+运营公司”模式,先后荣获国家级绿色园区、中国智慧化工园区试点示范(创建)单位、全国十佳最具投资价值医药产业园区、中国新材料产业基地、国家级众创空间、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等荣誉称号。2020年,在山东省160家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评价中位列第9名,在山东省级开发区中位列第4名。

近年来,邹城经济开发区牢固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理念,将优化营商环境融入全局各项工作当中,从“软”“硬”两个环境入手,提高园区惠企服务水平,擦亮“邹全服务”金字品牌,形成了“尊商、重商、亲商、惠商”的浓厚氛围。

一、深入改革创新,夯实服务理念

开发区创新实施“管委会+公司”管理模式,坚决去行政化,用市场化、企业化思路干事创业,积极释放人才潜能和工作效能。加强服务队伍建设,公开聘任大学及以上学历工作人员86名,强化理论培养,深入学习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政策文件,使服务人员队伍更加年轻化、专业化,打造一支能服务、服务好,懂业务、业务强的开发区工作人员队伍。发挥“专员服务”机制优势,积极帮助企业解决手续、资金、生产要素、政策信息等各方面难题,推动优质项目在园区快落地、快建设、快投产、快见效。创新服务模式,开展信息化建设,完善“园区大脑”系统,打造企业信息互通平台,实行“一台管理”,“上云服务”,让包保人员、服务“专员”实时掌握企业原材料采购、产品销售、人员招聘、技术改造等重点需求,利用大数据为企业发展当好“导航仪”;同时积极办好园区企业家沙龙,为辖区企业牵线搭桥,协调合作,打造园区企业之间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产能协同、互利共赢的“产业生态圈”。

二、建立工作机制,精准服务企业

创新实行“企业代办员+网格化包保”服务机制,对开发区105家企业、50个重点项目进行AB岗全员包保,建立“一企一档”,实施“一企一策”,构建“四个一”工作体系,强化一线代办、打造一支队伍、完善一张清单、落实一体督办,按照在谈项目、签约项目、在建项目进行分类,建立常态化、制度化的沟通联络机制,实行从意向投资到项目落地建设的“一对一”专员服务,及时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切实为重点项目的落地实施服好务、护好航。

三、强化要素保障,提升承载能力

全力保障企业项目所需资源要素,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深化产城融合,建设工业新城。目前,开发区已完成22.4公里化工园区路网大修提升;依托正方公司谋划新建总长6.3公里的核心区道路;新建、改造污水管网6000米,架设电网线路17公里;盘活低效土地507.98亩、厂房7.69万平米;加快实施PPP综合管廊、蒸汽管道铺设、化工园区电力迁改和污水处理厂2-2期等工程,切实保障企业项目蒸汽、燃气、电力、污水处理等配套需求。布局新基建,建成新能源充电桩432台,规划建设智能铁水联运物流园,逐步打造形成了“善感知、慧服务”的新型“智慧园区”。

四、深化流程再造,优化审批程序

将服务“触角”向基层延伸,坚决打通“最后一公里”,让群众少跑腿,让企业少费事。重点围绕企业注册登记、项目审批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快速服务,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企业设立实现全流程网上3小时办结,“一业一证”改革稳步推进,全面推进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健全完善工程建设项目全链条并联审批机制,压减审批时限至80个工作日以内。成立邹城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开发区分局,全面优化审批工作,推进流程再造,制度创新,为项目建设开辟“绿色通道”,探索实行“线上+线下”融合服务模式,抓实“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改革,打通项目引进“绿色通道”,全力锻造优质营商环境。

优化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邹城经济开发区将严格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突出重点、合力攻坚,通堵点、破卡点、解难点,不断提升服务精度、深度和温度,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持续赋能。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