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乡磐安,中药飘香。”磐安是“中国药材之乡”,“浙八味”中的五味产自磐安,俗称“磐五味”,是浙江省最大的中药材主产区和最主要的中药材集散地。
2003年6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磐安调研时指出:“中药材是磐安的最大优势,‘浙八味’中‘磐五味’占了五席,中药材产业是‘生态富县’的重要依托。”磐安干部群众牢记总书记嘱托,推进中药全产业链发展,奋力打造全国精品道地药材生产示范地、浙产道地优质药材集散地、全国中药产业技术研发新高地、长三角地区中医药康养目的地。
据介绍,2019年,磐安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7.49万亩,占浙江全省面积的9.73%;产量1.98万吨,产值5.7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30.5%:
——贝母、元胡等“磐五味”主导产品产量分别占全国的20-60%;
——全县拥有注册登记从事中药材购销经营单位3363家,省外购销商200余家,90%以上的浙产道地药材通过磐安市场走向全国和世界,“浙八味”药材城2019年交易额达35亿元;
——全县拥有规上中医药企业3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通过药品GMP认证饮片企业7家,中药企业GMP认证全省最多;
——“江南药镇”是全省唯一的中药类特色小镇,2016-2019年连续四年考核优秀,入选全省20个示范特色小镇;
——“磐五味”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认定为驰名商标和浙江省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生产加工技艺列入省级非遗保护名录;
——磐安县中药材产业被评为浙江省示范性农业全产业链。
磐安浙八味药材城。
品质为王,打造全国精品道地药材生产示范地。
规划引领,政策护航产业发展。成立县长任组长的磐安县中药产业振兴发展领导小组,出台《磐安县中药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18-2025)。设立正科级事业单位中药产业发展促进中心和下属单位中药创新发展研究院,核定全额拨款事业编制21个。制定并下发了磐安中药产业专项扶持政策《关于加快扶持中药产业振兴发展的意见》(磐委发〔2020〕7号),该政策是目前已知的国内同类政策中涉及领域最全、覆盖面最广的中药产业扶持政策。向上争取并由县配套中医药类项目建设资金共计9.5亿元,先后启动实施省级中药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省级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示范县创建、省级特色科技园项目等重点建设项目,具体实施中医药类建设项目60个。
规范种植,万亩中药材标准化基地精准示范。在磐安县新渥祠下、冷水白岩、仁川方山等浙贝母种植核心区建设种植标准化示范基地8000亩。在大盘镇潭下村北桥自然村建立起120亩全省唯一的浙江省中药材种质资源圃基地,收集保存“浙八味”、“新浙八味”等浙产道地药材种质资源118种312份,目前正在向农业农村部申报“国家农业种植资源保护单位”。在大盘下寮村建立农业农村部的玄参行业标准制定(DUS)基地50亩。建设实施大晟药业和大成药业农工旅结合的“数字药园”基地、黄檀和园塘林场林下黄精、白芨基地等各类中药材基地22个。
追本溯源,质量追溯体系全国领先。建立磐安中药产业追溯系统,按照“去中心化”的思路和“区块链”技术建立数据交换规范,通过利用RFID、二维码及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对药材种植、采收、加工、仓储、运输等各环节的产品信息准确记录,并通过二维码、条形码等载体供监管机关及消费者查询。实现县域20亩以上规模基地全覆盖与“磐五味”等大宗道地药材全过程追溯,确保药材“来源可知、动向可追、质量可查、责任可究”。截止目前,全县已完成22个药材基地和11个共享加工点的信息采集设备安装和使用。把整个县域药材产区纳入追溯系统进行种植、初加工全过程追溯,这在全国尚属首创。
磐安药材交易繁盛。
百舸争流,打造浙产道地优质药材集散地。
大胆突破,“共享体系”建设开花结果。“共享车间、共享仓储、共享检测”三共享体系初步形成。磐安已建成中药材共享无硫集中加工点11个,每天能处理各类中药材180余吨,在满足磐安本地所需的同时,已辐射服务仙居、缙云、东阳、永康等县市。今年5-6月浙贝母产新期间累计加工浙贝母、元胡等新鲜中药材近7000吨,占全县中药材加工量的80%以上。创新性推出了“统一包装、统一标识、统一赋码”的“三统一”包装标准,从严把关,确保药材质量。其中投资3300余万元,由磐康药业实施的中药材中药饮片加工一体化车间试点是全国唯一、全省首创,已于今年5月初正式投入生产。由浙产药业投资的共享仓库(15000平米,包括1500平米的冷库)已于2019年10月投入使用。共享检测(磐康药业药材检测中心)已正式对外提供检测服务,2019年以来共开展中药材检测3200余批次。
智慧云端,“大数据+”指引产业发展。围绕“数字引领、平台整合、应用深化、全面提升”四个方面,以加快数字化中医药产业提升为核心,以发展示范带动推广为根本,兼顾夯实“磐五味”品牌形象,数字赋能“江南药镇”长效发展。投资400余万元,与中国移动磐安分公司联合研发磐安县中药产业智慧云平台,依托于“5G+现代农业”理念,采用5G+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磐安中药材产业管理数字化平台,打造磐安中药材数字产业提升样本工程。
百川聚海,“政府搭台”把握流通脉搏。建立中药材产业信息监测预警平台,通过对浙八味市场、“九州通”及“天地网”等中药材交易平台的大数据采集,及时、准确发布全国中药材交易信息。投入6000余万元,打造“浙药通”综合服务平台,聚焦“大平台、大数据、大服务”的中药资源产业链体系建设,构建一站式浙药采购基地、共享仓储式交易基地、标准化共享加工基地,对接种植户、经营户,开展种子服务、农资服务、GAP服务、加工服务、仓储服务、物流服务、检测服务、采购服务、销售服务,目前已有四家企业上线运行。
筑巢引凤,打造全国中药产业技术研发新高地。
创新驱动,打造最强大脑。先后成立国千专家大健康产业研究院、省中医药研究院磐安分院、省中药材研究所磐安分所等科研院所,建立中药研发平台10个、科普科研基地6个、产业发展平台2个,引进技术合作的高校、院所20个;2010年以来承担省级以上科技项目23项,发布实施药材团体标准14道,是全省承担中药材科研专项最多的县市,拥有中医药类各类专利204项。
精确定位,牵头标准制定。承担浙江省中药材重大标准化战略试点项目,全面系统的开展影响磐安中药材质量关键因子筛选试验,筛选有机肥、种栽大小、生物菌肥等各类影响因子10余种,开展对照试验,坚持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提升磐安中药材质量。启动实施了“磐五味”道地药材优质优价品牌体系构建示范项目,以“企业+基地+科研+品牌”全产业链融合的模式,建设“磐五味”优质种源繁育基地和绿色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研制“磐五味”道地药材质量标准和产品分级评判标准,制定“磐五味”品牌推进战略规划,拓展“磐五味”高品质道地药材市场,示范推广“磐五味”高品质药材优质优价产供销一体化模式。
揭榜挂帅,突破技术瓶颈。针对当前磐安中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面积下降、标准缺失、高值化产品少”等“卡脖子”难题,发榜了《十亿级黄精产业化关键技术》、《磐五味道地药材标准研究制定》、《浙白术、浙贝母等中药材连作机制障碍》等5个项目,随着朱永官院士团队的加入,目前5个榜单均已顺利完成揭榜签约并启动实施。
三产融合,打造长三角地区中医药康养目的地。
优服务,蓬勃产业发展朝气。开展中药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启动实施包括县中医院迁建、中医药产业园、浙药文化展示中心、浙八味市场功能提升等21个建设项目。其中投资3500万元的中药产业创新服务中心,内设专家服务中心、产购销大数据中心、磐五味品牌发展中心、科技金融服务中心、科技人才服务中心五个分中心,入驻行政服务单位7家,为药农药企提供执照办理、税务登记、商标注册等大小服务项目41个。投入运行一年多来,已解决企业技术难题21个,服务开发新产品21个。服务窗口共受理办结事项8720件,展示中心累计接待421批次5732人次参观,技术市场落实技术成果交易42项,合同金额达9108万元。
重传承,夯实产业发展底气。成立名中医文化馆,收集各类民间中医偏方300余个;研制推出4大品类的46道药膳菜肴,权威发布我省首个16道道地药膳制作标准,建成4家江南药镇药膳定制中心,引进药膳制作大师8名,连续4年举办浙江省药膳烹饪大赛,承办全国首届黄精药膳大赛,开展“森林食材、养生药膳”品鉴,成功荣获“浙江省药膳之乡”称号;建成“江南药镇”中医药文化展示馆、中医药教学研讨中心,促进中医药文化传帮带,推动中医药产业长足发展。
深挖掘,聚拢产业发展人气。成功举办了十三届中国•磐安中药材博览会,举办中药寻宝国际越野公开赛、磐安生态马拉松赛、组织“森林浴”科学研究。深入挖掘森林文化、村落文化、中药民俗文化等资源,打造“浙八味”特产市场、磐安中药材博览馆、大盘山药用植物园、“磐五味”非遗展馆、陈界“红豆杉园”、柳坡中药材庭园等中药材相关旅游景点,发展研学科考游、文化古村游、影视摄影游等产品,并先后获得省原生态电影创作基地、省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示范基地称号,形成了“串点连线、连线成片、药在景中”的整体效果;2018年12月,“江南药镇”成功评定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成为游客“磐安购”的最大基地,年游客人数突破85.7万人次以上。
道地药材生产示范地、优质药材集散地、中药研发新高地、中医药康养目的地……,磐安一直在路上,发展正当时。
(中国经济导报 张黎明、张苏炯 记者沈贞海)
磐安中药材经济发展全产业链、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