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贞丰县银洞湾村居民胡敏忠正在细心照看自己种植的花椒树
直到今天,48岁的胡敏忠仍然常常穿过村子去造访他的老房子。位于村寨另外一头的老屋虽然仅有三个房间90平米大小,却为胡敏忠一家在上世纪80年代提供了一个能够遮风挡雨的地方。
胡敏忠回忆道,他位于贵州省黔西南自治州贞丰县的家在过去仅仅有着几样简陋的家用电器。回忆过去的生活胡敏忠说道:“那时我只有两套可以换着穿的衣服。”
依靠种植玉米、政府的救济金以及从亲戚那里借来的粮食成为了勉强维系胡敏忠一家生活的来源。
地处北盘江南岸的银洞湾村有着1497名居民。在上世纪60到70年代,村子周围的山上覆盖茂密的树木。可是大山深处的居民们为了解决土地匮乏的问题,砍伐和烧掉了不少的树木来增加耕地面积。
“如果我们不这样做就根本没办法生存下来。”胡敏忠说道。“可是往往每隔两到三年就有一场大雨把土壤全部冲走。到后来山上全部都被岩石所覆盖了”
官方数据显示,在1990年以前,银洞湾村村民每年可供消耗粮食仅有100公斤,而他们的年均收入只有微薄的200元。当地95%以上的高山被岩石所侵蚀,直接加剧了自然灾害和贫困。
1986年,当胡敏忠意识到再也没办法在自己的土地上进行耕种时,他带着一家人移居到了临近的马江平农场,在那里他和爱人成为了一个果园的看护人。
一年后胡敏忠在偶然的机会下遇见了银洞湾村支书罗泽亮。罗泽亮告诉他通过种植花椒,银洞湾的村民们已经找到了改变贫困的途径。
银洞湾每年的降水量只有800毫米,这使得当地在夏天和冬天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旱影响。罗泽亮说道。1992年,一位村民在偶然的机会下发现花椒比玉米更适合在贫瘠和干旱的土地上种植,经过实践当地农作物生产效率大大改善,这一实践也迅速在村子里普及开来。
在村支书的劝说下,胡敏忠和家人在1998年再次回到了家乡。通过村里的帮助他买来了花椒种子,在2公顷的土地上开始了花椒种植。
花椒的发芽周期大概在20-35天之内,在这段时间里胡敏忠每个星期得浇上至少2次水。“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我必须从1公里以外的水塘挑水来浇灌土地。”胡敏忠说,“县政府组织了技术人员来交授我们农业知识,同时过去在果园工作的经历也对我现在种植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胡敏忠一家付出的汗水终于得到了回报。2001年他挣到了2万元钱,而他与爱人在担任果园看护人的时候工资仅仅只有每个月120元钱。这样的变化让老胡感受到了科学种植的重要性。
如今胡敏忠一家承包的土地上共种植了超过6000株花椒树,每年的收入超过了五万元。
据统计银洞湾村和相邻的两个村现在共种植花椒3866公顷。覆盖了约92%受到石漠化影响的土地。当地居民的人均年收入达到了5000元。
现如今,胡敏忠一家八口人住上了300平方米的三层小楼,并且还养起了猪和牛。为了更好的来往于乡村之间,他在今年1月份买了一辆小型汽车。在他看来,今后的日子将会更好美好。
(英文报道见中国日报6月25日第2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