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东海微城事”免费关注
连云港境内河网稠密,水库众多,水产资源丰富。
东海县人李前方,在当地养殖淡水鱼已经23年了。
他养鱼采用生态养殖模式,一斤鱼的价格,要比市场价高出2、3块钱。
视频:cctv17农业频道
李前方还采用生态种养模式,在稻田里养小龙虾。
稻田养虾绿色环保,生产出的大米,卖价一斤10元;养出的小龙虾,一斤能卖到30多元。
现在,李前方的淡水鱼养殖规模达到1.8万亩,稻田养虾的规模3千多亩。
2019年,他的总销售额达到7000万元。
近日,《致富经》报道了李前方采用生态养殖模式,淡水养鱼、稻田养虾,生产出高品质鱼、虾和大米的事迹。
高中毕业后,李前方跟着父亲捕鱼赚钱。
然而,捕鱼的收入不稳定,一年下来,也就能赚5、6千元。
年轻的李前方希望能像一些大老板那样,做出一番事业。
1997年,东海县大水面养鱼的人还不多,鱼在市场上也不愁卖。
李前方听说承包1000亩水面养鱼,一年能赚到8、9万元,开始萌生养鱼的想法。
1998年1月,他向亲戚、朋友借了10万元,承包1000亩水面,开始养殖花白鲢。
可到了7月份,当地发生了一场大洪水,李前方的养殖基地全被冲毁,养的鱼几乎都被冲走了。
李前方又找亲戚、朋友借了10多万元,重整旗鼓继续养鱼,这回主要养殖鲤鱼和花白鲢。
这一次,他的鱼顺利上市销售,并且在市场上卖得很好。
李前方赚到钱后,不断扩大养殖规模。
2010年,他的养殖规模扩大到1万亩,并建起了自己的鱼苗育种场。
然而,水流上游养殖场数量猛增,当地也在排放生活污水,养殖基地的水质逐渐发生了变化。
2011年5月,李前方的养殖基地,有三分之一的水体出现了富营养化,很多鱼因此生病死亡。
这一下,他就损失了十几万斤鱼。
与此同时,当地大水面养鱼的人越来越多,同行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本地市场上,甚至出现了供大于求、赔钱卖鱼的现象。
由于市场行情不好,这一年,李前方前几年养鱼赚到的钱,又赔了出去。
遭受到接连的打击,李前方开始寻找新的出路,他想把鱼卖到外地,打开更大的市场。
经过走访市场,李前方发现,只有养出高品质的鱼,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胜出。
养鱼先养水。
2013年,李前方请专家指导,用益生菌调水,改善水质。
他开始采用“人放天养”的模式养鱼——一亩水面,放50-80尾半斤重的花鲢,30-40尾白鲢鱼,再合理放一些草鱼、鲤鱼、鲫鱼以及其它滤食性鱼类。
鲫鱼和鲤鱼喜欢摄食水底的残饵和腐殖质,草鱼则会吃水底的水草。
李前方利用各种鱼的不同食性,在水中建立生态循环链,以鱼净水,提高水体的自我净化能力。
各种鱼的食性不同,在水体中还形成了食物链。不用投料饲喂,鱼在水中吃纯天然饵料就能生长。
用“人放天养”模式养的鱼,虽然没有吃饲料的鱼长得快,至少要一年半才能上市,但养出的鱼品质很好。
为了提高鱼的品质,让鱼肉的口感更好,李前方还想出2个办法,增加鱼的运动量。
他在水边不同位置安装电灯,晚上亮起灯光,吸引来很多浮游动物和昆虫。
为了捕食浮游动物和昆虫,鱼儿纷纷向灯光下游动。
不同位置的电灯轮流亮起,每次亮3个小时,鱼儿就在电灯间游来游去,不停运动。
上市销售前,李前方还会给鱼建起环形跑道,让鱼进行20天的运动。
他在水中用网片先围一个大圈,把鱼围起来。再用网片在大圈里围一个小圈,边围小圈边把鱼赶到两圈之间。
由于两个圈围成的跑道是环形的,鱼会顺着网一直向前游动,从而达到瘦身的目的。
经过20天的运动,鱼肉的口感变得更加紧致,终于可以上市了。
环形跑道的大圈上,预先留了出口。李前方把准备好的网箱,接在大圈的出口位置,打开出口的门,鱼就会钻进网箱里。
一个网箱可以装10万斤至20万斤的鱼。
2014年6月,李前方生态养殖的鱼上市了。
他给花鲢定价8元至9元一斤,价格比别人一斤贵2、3元。
李前方邀请外地经销商来基地看鱼,可经销商担心和他合作有风险,都拒绝了他的邀请,并提出,如果降价可以考虑。
可李前方不想降价。
一来,降价之后就没利润可言。二来,降价的话,就没办法打出自己的品牌。
他联系了一些经销商,向对方提出丰厚的合作条件——运费由他承担;发过去的鱼如有死伤,可以补货;最重要的是,可以赊账。
这简直就是不花本钱做生意,很多经销商们都和李前方达成了合作,从他这里买鱼。
李前方的鱼品质出众,在市场上卖得很好。他很快就打开了外地市场,接到的订单量越来越多。
然而,李前方发现,不同地区的消费者,对鱼的规格大小有不同的需求。
在北京、天津等北方城市,小鱼不受欢迎,5斤以上的大鱼才好卖;可在江苏、浙江等南方地区,3斤左右的鱼卖得好,5斤以上的鱼反而不好卖。
李前方之前卖鱼,不区分大小,统一装车销售。鱼运到不同的地区,规格不符合当地偏好的鱼,就容易卖不出去。
为了更好地供应不同的市场,李前方想出一个办法。
他利用网眼大小不同的渔网,分拣不同规格的鱼——需要5斤以上的大鱼,就用17厘米网眼的渔网捞鱼;需要3斤左右的鱼,就用15厘米网眼的渔网捞鱼。
采用这样的方法,将鱼精准地分拣开,既不需要花太多的人力、物力,还能避免分拣时伤到鱼。
2014年,李前方的销售额达到了2000多万元。
2015年,他把鱼的养殖规模扩大到1.8万亩。
在市场竞争中站稳了脚跟,李前方又开始寻找其他商机。
2017年下半年,李前方去湖北潜江考察,看到稻田养小龙虾的模式,认为这是个可以发展的新方向。
2018年,他投资1500多万元,在东海县流转3千多亩地,打算在稻田里养小龙虾。
6月,李前方在田里栽完水稻。
8月,他在稻田里放入种虾,每亩放15公斤左右。
稻田里养了小龙虾,就不能使用农药和除草剂。
小龙虾可以吃稻田里的杂草和害虫,到处活动还能给水稻疏松土壤,排泄物还能肥田。
2019年6月,李前方每亩稻田能收获150-200斤的小龙虾。
10月份,他又收获了水稻,亩产量上千斤。
稻田养虾,李前方采用的是生态种养模式。收获的水稻和小龙虾,都是绿色食品。
李前方给大米定价10元一斤,小龙虾30多元一斤。
他在微信上发布消息,请游客来基地游玩。
游客们在基地参加钓小龙虾等活动,既能玩得开心,还能钓到小龙虾。
通过这样的方式,李前方既给基地做了宣传,又能销售大米和小龙虾。
最多的时候,基地一天要迎接300多名游客,单日销售额上万元。
李前方还参加展销会,营销他的产品。
通过展销会,不少超市、经销商和餐厅主动找他谈合作。
2019年,李前方的小龙虾和水稻卖了2000多万元。再加上鱼的收入,总销售额达到7000多万元。
他成立了合作社,免费提供虾苗和鱼苗,免费提供技术支持,带动农户一起养鱼和小龙虾。等农户养出鱼和小龙虾后,他再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回收。
李前方带动了当地100多户农户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