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新时代 勇当追梦人

张银花,今年41岁,全椒县银花家庭农场负责人。自2013年在农村创业以来,经过七年的不懈努力,全椒银花家庭农场先后获得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全国无公害产品生产基地、安徽省稻渔综合种养创新示范基地、“全省稻渔综合种养绿色生态模式”等多项荣誉称号。农场出产的生态小龙虾、生态大米,获得第二届国际渔业博览会金奖、全国稻米银奖。她本人被授予全国淡水产业“养殖能手”称号,当选为安徽省妇女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代表,获得全国农村创新创业优秀带头人、农业部丰收奖“二等奖”、安徽省科技成果奖等多项奖励,参与编写《安徽省稻渔综合种养小龙虾产业报告》。

回顾张银花七年的创业历程,是一首理想、追求和奋斗的协奏曲,是一个奔跑在新时代的现代农业追梦人。

播撒春天的希望

和绝大多数的青年一样,张银花很早就离开家乡,汇入打工的潮流。经过多年打拼,张银花一家在北京有了相对稳定的收入,过着较为平静的生活。但由于在北京做外贸工作时,和一些现代农业的经营者有过一些接触,她对回乡创业、发展现代农业、带动乡亲致富萌发了强烈的愿望。

每一粒熬过冬天的种子,都有一个关于春天的梦想。对于张银花来说,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就像一阵春风,吹皱了内心的波澜。那段时间,张银花夜不能寐,经常辗转反侧,“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论述,不时回响在她耳边。

经过长时间反复思考,张银花认识到发展现代农业大有可为。和爱人商量后,张银花决定回乡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农业。2013年,张银花带着些许不舍,回到家乡全椒,在水质条件和耕种条件都比较好的十字镇陈浅圩区,承包了土地,开始经营起家庭农场,一干就是七年。七年来,张银花看到国家的政策一年比一年好,党的十九大又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更加坚定了在农村继续干下去、把家庭农场做大做强的信心和决心。

2013年刚回乡创办家庭农场时,张银花凭借的是一股子冲劲,以为有钱投资就行了。可当张银花真正去实施的时候,才发现面临很多棘手的问题,比如土地如何流转、产业如何定位、技术从何而来。这个时候,十字镇的干部来了,他们和百子村一起,帮助张银花协调流转村民的土地;县农业部门的科技人员来了,他们帮助张银花制定了生产发展目标,让张银花把家庭农场定位为优质高效农业,进行生态稻虾综合养殖,并在技术上给予大力支持。2014年初,在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下,银花家庭农场逐渐走上正轨,张银花也开始了稻虾综合养殖之路。

“正是因为有基层干部真心实意的帮助,我才增强了创业信心,我们的家庭农场才一步步发展壮大,有了今天的好势头”,回想创业之初,张银花经常感叹。

穿越创业的坎途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张银花经常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鼓励自己。刚开始创办家庭农场,尽管有党委政府和农业部门的大力支持,但张银花深知,政府只是搭台,唱戏还得靠自己。要想把农场经营好,自己不努力、不奋斗,再好的帮助也会归零。

自从创办农场第一天开始,张银花就吃住在农场,拿起书本,学习稻虾养殖方面的知识,同时利用网络,和浙江大学教授、江苏农科院专家取得联系,不懂的就寻求他们的帮助。深受张银花的韧劲和执着精神感动,这些专家与张银花先后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友好联系。在他们的帮助下,张银花在农忙空闲时间,到高校、进农科院进行学习,很快熟悉了小龙虾养殖的规范技术流程。此后,张银花边养边学,一刻也没有放弃对综合养殖知识的追求,养了7年虾,张银花也学了7年,总觉得这里的学问很大,总觉得自己还有很多没有掌握好。

从当初刚开始时只卖龙虾,到现在能够提供优质虾苗;从原来的普通水稻发展到现在的生态大米;从前三年不断的投钱亏损,到后三年逐渐扭亏为盈,并且一年比一年收成高,张银花的农场虽然成为远近闻名的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但是她深知,还需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奋斗,因为只有奋斗,才能换来更幸福的生活,才能带动周边更多的人一起走上富裕的道路。

坚守带农的初心

张银花选择回乡发展,创业是一方面,更重要的,她是想帮助乡亲们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谢超山,是张银花帮助的第一个贫困户。2015年的春节,张银花一家没有回城,她一户户地慰问流转土地的农民。到谢超山家里的时候,她了解到, 64岁的谢超山是个单身汗,也没有子女,是百子村的贫困户。张银花当即拍板,要帮谢超山渡过难关,过上好日子!一过完年,谢超山就来到了她的农场务工!

一年的时间转眼过去,2016年春节,谢超山第一次过了个好年,因为一年下来,他在张银花的农场拿到了3多万块钱的工资,这是老谢这辈子挣过最多的一次钱。

2017年夏天,张银花的农场来了一个行走不便的中年人,他叫陈二柱,有肢体残疾,父母双亡,孤身一人,是百子村有名的贫困户。陈二柱看到农场养虾的效益还不错,自己也想养,可是他不懂技术、没有田块更没有资金。看着陈二柱渴望的眼神,张银花只说了一句话:只要你肯干,我会全力帮助!张银花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她先是让陈二柱在自己的农场学习稻虾养殖技术,然后把自己承包地中靠近村庄的30多亩好地给了陈二柱,又把自家的虾苗给陈二柱投放到虾田里。在张银花指导下,陈二柱平均每亩获得了3000多元的收益,当年的纯收入有10万多元。正是在张银花的帮助下,陈二柱由一个贫困户,迅速成为远近知名的龙虾养殖大户。

张银花来到百子村这几年,究竟帮助过多少人?张银花或许自己没有统计。村里的干部说,经她手把手传授经验,成功脱贫甚至致富的贫困户有3户,每年在她农场打工的总人数在2000人次,在她的帮助下搞起稻虾连作养殖的达100多户。

担当抗疫的责任

2020年春节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张银花第一时间站出来,主动加入到县志愿服务队伍。在全椒火车站这个人流最多、防控风险最大的地方,当起防疫志愿者。每天她穿着厚厚的防护服,给进站旅客进行体温检测信息登记,及时控制、隔离、劝返重点人员。

张银花是这些志愿者中年纪较大的,但她常说,为国家做奉献,没有年龄之分,年龄大更应该多做一些、多承受一些。每次接班,她都会提前去,早点接班,好让年轻的大学生们多休息一会。为了节省医疗物资,每次参加志愿服务,防护服一穿就是一天,经常一天一口水都不敢喝,就是为了少上厕所,但张银花一点也没觉得苦。

安徽省支援湖北医疗队圆满完成任务返回疗养期间,张银花得知队员想吃家乡的龙虾的消息,主动提出无偿向援鄂英雄提供小龙虾。得到同意后,她连夜着手准备,在医务人员回到安徽的第二天,她家的小龙虾便摆上了援鄂英雄的餐桌。此后,她又多次组织车辆和人员,把家乡的小龙虾送往医务人员集中休养驻地,让每一个队员都吃上了“家乡的味道”。新浪网等多家网站以“全椒小龙虾,致敬大英雄”为题进行了专题报道。

张银花说,这些英雄为了社会的安宁、他人的健康,面对疫情勇敢逆行,冲在一线,他们想吃龙虾,我有条件为他们提供,我感到骄傲和自豪,因为他们是新时代最可敬的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再次点燃了新时代农民扎根农村、干事创业、开辟农村新天地的梦想,以张银花为代表的新时代农民,正在充满希望的农村广阔天地奋力奔跑、筑梦前行,他们是新时代的奋斗者、追梦人。

天柱山下的一粒种子

韩仁长,1974年出生在天柱山下——安徽潜山市源潭镇的一个农民家庭,虽“日未出就已作,日已落仍未歇”,但还是常常吃不饱肚子。幼年家境贫寒,他想“何时父老乡亲们不再这么一年又一年地辛苦种庄稼,还能有多余的钱买鱼买肉吃、买新衣穿,那该多好啊!”因此,他从小立志向袁隆平学习,帮助农民过上好日子。1994年如愿考入安徽农业大学,获得农学学士学位以后,进入“中国种业第一股”合肥丰乐种业工作。之后,又回到家乡潜山,和农民朋友一起搞良种繁育。从卖种子,到育种子,再到推广种子,他与“一粒种子”结下了二十多年的不解之缘。

最高兴的事情,就是坐在田埂上

2009年,35岁的韩仁长与袁隆平院士代表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同发起成立“海南袁粮水稻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并担任首任总经理,在“袁老师”指导下工作,终于实现了儿时的梦想。几年后,他回到家乡,在儿时生长的地方,没日没夜地从事着自己钟爱的种子事业。袁隆平院士在稻田里的照片,成为他手机的屏保,激励着他在育种领域,面对重重困难奋力前行。

2012年,家乡土地流转掀起高潮,但韩仁长发现,种田大户存在效益低下的问题。他用一个多月时间走访了260户种田大户,把情况搞清楚以后,为部分农户量身定做了季节安排、换茬轮作、病虫防治、水肥管理的“全套解决方案”,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种田能手。种田大户程高中在韩仁长的帮助下,流转土地从1500亩扩大到4000多亩,每亩增收400元,成了当地有名的种田富裕户,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韩仁长始终工作在育种第一线,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长夜漫漫,令他感到最兴奋的就是坐在田埂上,“享受”微风送来的阵阵稻香。天道酬勤,他用自己的真诚汇聚了国内众多顶级专家,成立安徽徽豪农业高科技研究所,他用自己的科学精神,和专家们一起自主培育水稻、油菜、蔬菜等新品种一百多个,其中3个品种通过了国家审定,并有系列新组合在国家和多省参试,即将通过审定,已推广应用20多个。先后在国内顶级专业技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企业承担国家和安徽省重点项目4项,2015年获得合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同年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6年取得实用新型专利发明10项。

乡村振兴是每一个新农人的社会责任

“乡村振兴是国家发展战略,更是每一个新农人的社会责任。”2013年,韩仁长在家乡潜山市源潭镇组建了安徽国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分公司,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建设集科研试验和加工仓储为一体的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还建立了1万多平方米生产加工包装车间及仓库。和农民兄弟们一起建立专属育种基地,让农民特别是贫困农民参与到育种工作当中,解决了部分闲散劳动力和因老致贫的农民就业问题,在帮助农民提高收入的同时,扶“志”提“智”。在进行水稻、油菜、小麦及玉米种子研发和销售的过程中,带动了当地农业生产技术的提升,带动了农民科学种田的积极性。

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目前在源潭镇已经建成种子研发、种子繁殖、种子生产加工、粮油生产加工、订单农业、产品销售及外贸出口等一体化经营体系,直接和辐射带动当地上千户农民享受到最新的农业科技成果,收入大幅度增长。此外,韩仁长还以公司的高产优质水稻品种Y两优808为纽带,组织农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采取订单农业模式,加价回收订单商品水稻,销售至指定米厂进行加工等多种措施,帮助农民增加收益。在韩仁长的帮助与指导下,2017至2019年度,潜山田乐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及周边种植大户90余人订单种植Y两优808水稻15000亩,年增加收入约200多万元。在安徽、湖北、江西、湖南、江苏和河南等省,Y两优808水稻累计推广面积达600多万亩,创造几十亿的经济效益,直接带动农民增收超3亿元。

多年来,为提升家乡农业创新能力,韩仁长还主动将所主持的一批项目陆续落地于潜山市源潭镇,分别是2012年安徽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香型优质多抗杂交稻国香11号良种良法配套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2015年国香11号水稻原原种扩繁基地建设项目;2018年高产优质适合机械化生产油菜新品种选育与应用项目。通过这些国家支持项目的实施,带动和促进了当地农业技术的升级换代,对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提高和美好乡村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为延伸产业链条,做强做实做大公司,带动更多家乡农民致富,积极发展产业扶贫事业,2019年,韩仁长又在潜山市源潭镇创立潜山市国豪农业专业合作社与安徽格瑞因粮油有限公司,吸纳农民兄弟入股,发展绿色优质水稻和油菜的订单推广种植,推进绿色优质粮油产品深加工事业,带动农户增产增收,为乡村产业扶贫注入了新动能,拓宽了新渠道,收获了新进展。

老百姓吃油的问题不是小事

“油菜不能再走大豆的老路了!”韩仁长说,老百姓吃油的问题不是小事,长江中下游适宜种植油菜,问题是要有好种子,让农民种植油菜产量高、风险小、收入高。近些年来,他的足迹踏遍了长江中下游和四川盆地,让“豪油”、“徽豪油”等多个系列优质油菜新品种广泛播种。多年来,在安徽、江苏和浙江等省份,韩仁长主导推广的油菜从“绵油”到“豪油”、“徽豪油”,累计推广面积达1000多万亩,创造经济效益近百亿。特别是自育的品种——徽豪油12已经成为适宜机械化生产的典型优良品种之一,有力推动油菜规模种植,悄然改变我国油菜生产走势。

2018年,合肥市农业农村局将合肥市油菜育种行业首席专家工作室落户于他所在的单位。在安徽省农业农村厅的指导下,在相关专家的帮助下,作为安徽省参加“国家油菜良种联合攻关”项目的唯一一家种子企业,全力投入油菜优质良种的科研工作当中,获得油菜育繁推一体化种子生产经营资质,2018、2019连续两年获评合肥高新区高成长性企业——瞪羚企业。

“‘一带一路’是一次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我们不能只做观望者,而要勇做践行者。”在大力开发国内市场的同时,韩仁长又把眼光投向了国外,他繁育和生产的良种,每年大量出口到东南亚地区,合作伙伴遍及印度、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等国家,成为亚太种子协会(简称APSA)的会员单位。

韩仁长的梦想,是和家乡的农民兄弟一起,打造国内一流的农业产业化企业,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奋斗,这一梦想正在逐步变为现实。他创办的安徽国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被评为“安徽农民最喜爱的十大种子品牌”,还先后荣获“高新技术企业”、“安徽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合肥市创新型企业”、“合肥市高新区科技小巨人企业”、“合肥高新区瞪羚企业”、“安徽省诚信种子企业”等称号,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9001环境管理体系、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徽豪”商标连续多年被评为安徽省著名商标。

面对疫情首先想到“地不能荒了”

今年初,一场新冠肺炎不期而至,韩仁长首先想到的是“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他在公司视频会议上说:“现在各地都还在封村,有的通到村里的路都挖断了,人进不去出不来。季节不等人,不能因为农民没有种子就让地荒了,国家粮食安全是头等大事。”我们全体人员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前提下,要帮扶当地经销商送种到村到户,不能到户的,就把种子交给村委会值守人员,总之,想方设法把种子送到农民手中。“战疫”期间,他身先士卒,连续一个多月坚守一线,累了困了,就吃住在办公室。作为安徽省农业农村厅首批农业生产资料保供企业,为保障春耕生产的顺利用种做出了积极贡献。在疫情暴发期间,韩仁长为了尽到社会责任,主动向潜山市红十字会捐款,并采购大量口罩、酒精、消毒液和中药,快递给湖北、江西、湖南、安徽、四川等省的种子经销和种植大户。

在辛勤付出的同时,也得到主管部门和社会的认可,他被评定为高级农艺师,当选了中国种子协会理事、安徽省种子协会副理事长、安徽省油菜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合肥市油菜育种首席专家。“人这一生虽然短暂,但要做点实实在在有意义的事,我这一辈子就笃定干一件事——培育推广更多更优的良种,为端稳中国人的饭碗和装满中国人的油瓶子,做出自己的小贡献。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