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淡水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武汉)稻渔综合种养分中心在潢川揭牌

养殖户展示自己养殖的稻虾

今年3月中旬以来,每天早上6点,潢川县双柳树镇秦棚村贫困户高福友就在“稻虾共作”田里忙碌,起虾苗、分虾苗、捞水草,忙得不亦乐乎。“在水稻田里养虾,一水两用,一田双收,投入少、效益好。”高福友介绍说。

潢川县的“稻虾共作”模式充分利用了稻田资源,将水稻种植、小龙虾养殖有机结合,通过资源循环利用,减少农药用量,达到小龙虾、水稻同步增产,产品品质同步提升。在“稻虾共作”田块种出的大米,售价也比普通大米高出许多,越来越多的贫困户搭上了产业发展的快车。

2016年底以来,潢川县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项目扶持、龙头带动、科技指导等多种措施,着力打造“稻虾共作”模式,走出了一条具有潢川特色的龙虾发展之路,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稻虾共作’模式下亩产龙虾150公斤、水稻400公斤,每亩纯收益4000元以上,实现了‘一田两种、一水两用,稻虾共生、效益倍增’,有效提高了农田利用率和产出效益。”潢川县踅孜镇八里村文尧水产“虾稻共作”养殖基地负责人卢勇说。

省委书记指引精准脱贫“致富路”

潢川“稻虾共作”这条精准脱贫“致富路”,是省委书记谢伏瞻指引的。

去年11月,鄂豫皖三省政协主席座谈会在豫召开,围绕“促进大别山区特色产业发展”主题,交流经验,建言献策。会议前,谢伏瞻会见了湖北省政协主席张昌尔。

当时,张昌尔向谢伏瞻介绍了湖北搞龙虾养殖的情况。谢伏瞻一听,就留了心,并指示信阳学习湖北的经验,然后做一个示范,带动当地发展龙虾养殖,核心就是增加农民收入。

2016年底以来,潢川县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项目扶持、龙头带动、科技指导等多种措施,着力打造“稻虾共养”新模式,走出了一条具有潢川特色的龙虾发展之路,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吸引了周边县区及郑州、开封、南阳等地考察团来潢川“取经”。

“我们要充分借鉴湖北小龙虾的发展经验,充分发挥我县水面大、水资源丰富的优势,依托文尧、宝树两个水产加工企业,通过政府扶持引导,在全县迅速推广‘稻虾共作’模式,力争到2021年,全县小龙虾养殖面积达到60万亩,年加工能力达10万吨,带动20万农民脱贫增收,形成继华英鸭、糯米粉之后的又一个百亿产业集群!”潢川县委副书记、县长兰恩民说。

8月5日一早,记者来到潢川县踅孜镇八里村文尧水产“虾稻共作”养殖基地,只见广袤的农田里镶嵌着一道道回沟,中间是生机勃勃的稻田,四周回字沟是小龙虾栖息地,在外围连通沟渠处还要立着一排防护纱网。在养殖场,工人正将一网网小龙虾从水里打捞上来,鲜活的小龙虾用有力的钳子拉扯着网,想要挣脱出去,煞是喜人。该基地负责人卢勇正忙着和工人一道捞小龙虾,把小龙虾装上车,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在我们稻虾共作示范基地,是将传统的稻田进行改造,在稻田的四周开挖宽4米左右、深1.5米左右的沟,然后在沟中注水,再将虾苗放入沟中养殖。”卢勇说,在每年9月至10月稻谷收割后投放幼虾,第二年的4月中旬至5月下旬这批小龙虾便可收获,与此同时再补投幼虾。到了稻田需要排水整田、插秧时,就向稻田里注水,让尚未长大的幼虾从稻田排出,进入宽敞、充足的沟里生长。等到整田、插秧完成后再抽水,把沟里的幼虾引放到稻田里,让其继续生长。这样一来,一方面小龙虾可以吃掉害虫,排泄的粪便成为水稻的有机肥料;另一方面,水稻收割后的秸秆粉碎还田发酵,又成为小龙虾的天然饲料。稻虾种养结合的模式下亩产龙虾150公斤、水稻400公斤,每亩纯收益4000元以上,实现了“一田两种、一水两用,稻虾共生、效益倍增”,有效提高了农田利用率和产出效益。

小龙虾为何落户潢川

小龙虾选择落户潢川,是因为潢川是小龙虾的生长、繁育的宝地。潢川地处江淮流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温和湿润的气候条件和优质发达的水系为小龙虾的生长、繁育提供了极为优越的生态环境,并造就了潢川龙虾体大螯粗、肚白壳艳、肉多味美的特点。

“潢川着力发展小龙虾养殖,是因为它具有广阔的发展‘钱’景。”潢川文尧水产公司董事长徐文尧说。记者问,如果农民家家都养虾,会不会出现市场滞销现象?徐文尧摆摆手说,不会,潢川的小龙虾,不是卖潢川,是卖给全国、卖给全世界的。小龙虾适合在气候温暖、水资源丰富的平原地区生长,主要分布在湖北、湖南、江西、河南、安徽、江苏等省区。日前,各大区域野生和人工养殖的小龙虾总量远远不能满足国际国内市场的需求。去年以来,潢川还先后与百胜饮食集团、饿了么等平台合作,让小龙虾搭乘上了电商快车。

经过多年发展经营,潢川文尧水产、宝树水产两家公司形成了“生产—捕捞—贸易—加工—储藏—出口—消费”完整的产业体系,先后取得了加工出口注册备案和自营进出口资质认证,并获得了美国、欧盟等卫生注册,小龙虾从业人员1200多名。目前,潢川自然繁育生产的小龙虾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每年总产量50万吨,但每年当地企业加工龙虾只占龙虾资源的十分之一。发展小龙虾产业不仅是国际国内外在的需要,更是潢川的内在需求。

2016年底以来,潢川县委、县政府强力推进“稻虾共作”模式,出台了《中共潢川县委、潢川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小龙虾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潢川县推广“虾稻共作”模式发展小龙虾产业扶持奖励办法》等,对于“稻虾共作”连片养殖规模5亩以上或标准化池塘养殖20亩以上,每亩给予40元的扶持奖励;“稻虾共作”20亩以上或池塘50亩以上,每亩给予50元的扶持奖励。一系列扶持优惠政策,让潢川小龙虾发展驶上了快车道。目前,该县小龙虾养殖规模由去年年底的不足两万亩,发展到现在的5.5万亩,养殖面积增加了近两倍;小龙虾养殖面积达到100亩以上的养殖大户达52户,文尧水产公司、黄国粮业、华莱时代小龙虾专业合作社、金园家庭农场更是达到了1000亩以上。

“小龙虾选择潢川,是良好水域生态环境的必然;潢川选择小龙虾,是深化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农户脱贫致富的必然。”潢川县委书记赵亮说,“‘稻虾共作’模式已经成为潢川现代农业产业的硬支撑,今后我们将全力推进稻虾产业转型升级。”

筑巢引凤引院士助力

记者在潢川县的踅孜镇、黄寺岗镇、来龙乡、魏岗乡等乡镇采访时发现,每个乡镇都在强力推进“稻虾共作”模式。采访中,黄寺岗镇农业中心主任介绍,黄寺岗镇小龙虾养殖总面积4457亩,涉及197户1000人,其中贫困户66户350人。

“原以为它是‘害人精’,谁知它是‘生财宝’。”潢川县踅孜镇八里村的贫困户刘志江说,由于小龙虾性喜钻眼打洞为害田埂,残害秧苗,许多人曾把它视作“害虫”。可是经过文尧水产“虾稻共作”养殖基地半年的实践,他发现每亩地放下100斤的幼苗,后来长成了200多斤的成虾,田埂完好,水稻没有减产,质量反而还上去了。

虽然说“稻虾共作”有好的前景、好的政策、好的效益,但大规模养殖以后,养殖户仍需解决清塘、饲养、防病等一系列技术问题。为此,该县水产局、农业局通过定期举办培训班、学习班,邀请省市水产专家讲课,将养殖户急需的技术传授给他们。为了强化对养殖户的技术指导,由县水产部门牵头,建立了一支以县水产技术人员为核心的小龙虾专业科技服务队伍。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进行面对面的技术指导,帮助广大养殖户解决在小龙虾养殖过程中遇到的养殖以及病害防治等技术难题。同时,建立“虾稻共作”生产档案,实时掌握“虾稻共作”生产情况;让“虾稻共作”的技术传送到微信群、走上互联网,全方位开展技术宣传。去年年底以来,全县共举办“虾稻共作”技术培训20期,培训农民2000多人次,发放资料5000多份,现场技术指导4000人次,深受养殖户欢迎。

8月7日,中科院院士桂建芳等6人专家团为潢川的稻渔综合种养作学术报告,为潢川县的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规划建言献策,并把国家淡水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武汉)稻渔综合种养分中心设在潢川。

桂建芳院士说:“水产业是潢川的支柱产业,特别是养的马蹄鳖闻名全国,今后可以利用本土特色尝试发展‘稻鳖共作’模式。目前,小龙虾在市场上很畅销,潢川有基础,有人才,也有像黄国粮业、文尧水产、宝树水产这样的龙头企业,相信潢川在推广稻虾种养方面定会做出自己的特色,有望形成‘南有潜江、北有潢川、东有盱眙’的三角鼎立之势。”

参加桂建芳院士作关于稻渔综合种养学术报告会的信阳市委副书记刘国栋说:“潢川乃至信阳水域生态环境良好,小龙虾市场发展‘钱’景巨大,又有桂院士等专家团队强有力的技术做支撑,‘稻虾共作’模式不仅会助推潢川现代渔业的发展,更会助力潢川乃至信阳脱贫攻坚,也会为多彩田园综合体建设增色。”(记者 尹小剑 通讯员 晏乾坤 文/图)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