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泸州1月5日讯(周超文范伟 文/图)“我的30多亩沃柑是今年4月才引进栽种的,再过两年就投产了,到时每亩有几千上万元的收入不说,更主要的是让我每年养殖出栏的300多头育肥猪产生的粪便和污水有了用武之地,我也可以节省一笔管理果树的肥料钱。”1月3日,笔者来到泸州市江阳区华阳街道西岸村“养猪大户”熊世平的养殖场,仅仅一年多,就从一个排放污染物严重的养猪场变成了有沼气池、污水处理池配套齐全的标准化养殖企业。

今年初,为了解决养猪产生的污水和猪粪,他又将养殖场周边荒山坡租用下来改造后,全部种植了无核沃柑,念活了污染企业的一条“生态致富经”。

今年48岁的熊世平是华阳街道西岸村有名的“养猪大户”,近些年,他和妻子始终坚持走“价高不赶,价低不懒”的规模生猪养殖之路,并通过自繁自养降成本,每年出栏的300多头肥猪年年都给他们带来了少则10余万、多则超过30万元的收益。但到了2016年,他遇到了“环保槛”。

“新的环保法实施后,对污染物排放的要求更为严格。”熊世平告诉笔者说,“环保部门检查认为,养猪场存在环保问题,要建设更大的沼气池进行发酵,且发酵后的粪清水都不能再排入养殖场下的小溪沟。”在意识到传统的养殖模式已经行不通后,由此,从去年冬开始,熊世平就加快养猪场的转型升级步伐,扩建沼气池、并引入一套生化设备对污水和猪粪进行处理,进一步提高了养猪场的治污能力,让养殖场变成生态型的现代养猪企业。

养猪场变得生态没有异味了,但每年300多头育肥猪产生的粪水靠周边留守在家的20多户村种植的菜地和庄稼也根本消化不了。为了彻底解决猪粪和粪清水的出路问题,2017年春,他在经过外出考察后,毅然将周边30多亩地的荒山坡流转后进行全部改造,并引进了无核沃柑进行科学栽种,摸索出一条“猪—沼—果”的生态循环模式。

致富经2016_致富2014_致富2023年短视频

熊世平夫妇要检查沃柑长势

“把经过发酵后的沼液肥用于浇灌果树,沼气做饭、烧水、煮猪草,这种‘生态养殖+沼气+绿色种植’的模式确实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熊世平掰起指头算了一笔增收账:沼气作燃料,煮饭、烧水和煮猪草,一年可节约10000元以上;猪粪和沼液浇灌果树,一年可以节约化肥钱和农药治虫钱至少在2万元左右。“新的一年,我还将在果园放养土鸡和大白鹅,由土鸡和大白鹅进入果园‘打扫’卫生,它们以虫子、杂草为食物,还能松土、通风,而且很能除草,到时野草都不敢生长了。”说起下一步发展规划,熊世平幽默地说。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