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内外城市群发展模式与经验借鉴一兼论山东半岛城市群双阶段发展战略王乃静?1994-2015?hw8i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1994-2015?hw8i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内的大城市群主要有两个,即长三角城市群 和珠三角城市群。这是我国国内目前规模最大、发 展程度最高、实力最强、城市密度最大的城市群,是 公认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最具生机和活力的地 区。国外的大城市群

2、主要分布在北美洲、欧洲和亚 洲三地。北美洲城市群主要有三个,即美国东北部 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城市群;美国西南部 太平洋沿岸城市群。欧洲城市群主要有四个,即英 国的伦敦城市群;法国的巴黎城市群;徳国的莱因 鲁尔城市群;荷兰的兰斯塔德城市群。亚洲城 市群以日本的“太平洋沿岸城市群”最为著名。综览国内外各大城市群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 主要有两大发展模式;一是核心城市带动的城市群 发展模式;一是多中心齐头并进的城市群发展模式。核心城市带动的城市群是国内外城市群的主要 发展模式。以纽约为中心的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 城市群、以洛杉矶为中心的美国西南部太平洋沿岸 城市群、以东京为中心的日本太平洋

3、沿岸城市群、以 伦敦为中心的英国伦敦城市群、以上海为中心的长 三角城市群等都是这一模式的发展典型。其共同特 点是有一个超级城市,如同一座高耸的塔,伟岸地耸 立在这个城市群之中,并以极强的带动辐射功能影 响着城市群的每一城市。多中心齐头并进的城市群以徳国的莱因一鲁 尔、荷兰的兰斯塔德、北美五大湖城市群为发展典 型。其共同点是多个中心城市平衡发展、各司其责, 不需要一个核心城市带动。如德国的莱因一尔 城市群内有20座城市,各主要城市人口规模虽不 大,但功能却各有所长,如波恩是政治文化中心,科 隆是交通枢纽和商业中心,埃森是机械、煤化工业中 心,杜塞尔多夫是金融中心,兼有化工、服装工业,多 待蒙德则

4、是炼钢、重机工业中心等,这些城市协同、 均衡发展,构成律国最大的王业中心。荷兰的兰斯 塔徳城市群也是一个典型的多中心城市群,梅牙是 政治文化中心,阿姆斯待丹是全国金融经济中心,鹿 待丹是世界上吞吐量最大的港口,乌德列支是国家 的交通枢纽,各城市分工明确,又彼此联系0二、国内外大城市群的形成发展中的主导经验分析国内外大城市群在其形成发展中有许多经验值 得总结和借鉴。(-)工业化是铁市鮮影成发廉的内在据动力国内外大城市群的兴起、发展都是以工业化为 基础和先导的。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工业化的国 家。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英国的城市化进i程十分 迅速,曼彻斯特、伯明翰、利物浦等一大批工业城市 迅速崛起、

5、成长,在英格兰中部地区形成了由伦教、 伯明翰、利物浦、曼彻斯蒔筛城市豪集而成的英格兰 城市群。随着资本、工厂、人口向城市的迅速集中, 在徳国的鲁尔地区、法国北部地区、萸国大西洋沿岸 和五大湖沿岸等地区,形成了城市密集地区,出现了 城市群现象。中国的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也是在 20年的工业化快速发展中而使得城市化进一步加 快,形成了大中小城市和卫星城镇密布的城市群。1980年至1992年是珠三角工业化快速发展的 时期,形成了以电子、家电、纺织服装、食品饮料等主 导优势产业,基本完成了以轻纺工业为核心的工业 化目标,工业总产值从1980年至1992年年均增长?1994-2015?hw8i Acad

6、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1994-2015?hw8i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本丈是山东牙软科学重大相标顼目“山东半岛城市祥与日林产业协作区发层战凡模式研究”(項目;A20Q311A)的主体研究成呆。?1994-2015?hw8i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经济学动态2005年

7、第12期994-2015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994-2015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31%o快速推进的工业化,使其经济持续髙速发展, 为城镇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其城市化水平在 1992年达到43%,因此,珠三角开始初现城市群的 形态。1993年以来,珠三角进入工业和服务业为动力 推动经济增长的新阶段。珠三角的主导产业也转向 了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8、、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其中电子通讯产品制造业 和家用电器制造业具有世界的规模。以制造业为依 托的服务业如金融、贸易、物流、通讯、信息、咨询等 也发展起来,使城市的服务功能越来越突出。在此 阶段,珠三角的工业开始由城市向乡村扩散,交通网 络和产品市场的拓展,使得城乡一体化趋势进一步 加快,2002年珠三角的三次产业结构为5.6:49.3: 451,城市化率为50%o这是按户籍中城市人口占 社会总人口的比重指标来衡量的,如按在城市工作 生活、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占社会总人口的比重指 标来衡量,珠三角城市化率接近70%。长三角地区原有工业技术基础雄厚,产业门类 齐全,曾是我国

9、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之一。改革 开放后,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浦东开发为契机 长三角发展成为了汽车、钢铁、石化、装备、信息、造 船等重化工业的综合性工业基地,2002年长三角地 区的三次产业结构之比为5.8:51.9:42.3。工业总 量的迅速增长,为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建设、交通基 础设施建设提供了雄厚的资金,为农民向帀民转变 提供了就业机会,而第三产业服务业的发展不仅为 新兴工业化提供了必要的支撑和动力,而且使市场 一体化、城乡一体化趋向更高阶段。现在,长三角地 区成为了城镇分布密度极高的地区,在10万平方公 里内有大中小城市54个,有1000多个建制镇,且城 市等级序列十分完善,呈宝塔型特

10、征。(二)外向型经济是城市群发展的外在带动力珠三角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的崛起得益于其 外向型经济的外在拉动°外向型经济主要包括进岀 口贸易和利用外资两个方面,两者相互影响,特别是 后者,对一地的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这一经验主要体现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城市群的 发展中。自20世纪80年代起,珠三角和长三角很 好地利用了国家经济特区和对外开放的优惠政策吸 引外资,来发展本地经济。2002年,珠三角和长三 角实际利用外资额为327.02亿美元,占全国实际利 用外资额的59.44%。2002年,两地共完成出口总 额2878.4亿美元,占全国的62.98%。(三)产业集群是城市群发展的强力

11、催化剂从世界近年来发展的趋势看,由于产业的集聚, 即产业的上、下游之间、整体与零部件之间、制造业 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相互依存、衔接与空间上的 合理组合,形成低成本、高效率、紧密型的产业带,产 业带又把多个城市聚合而成为一个高密度的联系紧 密的大城市群。也就是说,城市群内各城市的协作、 分工甚至竟争都有一条内线即一组高增长的产业群 所带动的产业带在起作用。郑吉春等人认为:“从本 质上讲,城市群首先是一个经济圈”。产业集聚与 产业带的形成是大城市群构筑核心竞争力的基础。经过20多年的发展,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在民 资、外资的双力推动下,产业集聚态势明显,形成了 数条产业带。长三角地区主要有:沿江产

12、业带;沿海 产业带;以开发区为基地的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带;以 专业化商品市场为基地的特色产业群等。经过20 多年的发展,珠三角已成为全球性电子信息、新材 料、生物技术和光电一体化产品的生产基地,并形成 了三大具有特色的产业带。其一,珠江三角洲东岸 的东莞、深圳、惠州以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为主的 “广东电子信息产业走廊”。其二,珠江三角洲西岸 的珠海、中山、顺德、江门的以家庭耐用与非耐用消 费品、五金制品为主的产业带。其三,珠江三角洲中 部的广州、佛山、肇庆是传统的电气机械、钢铁、纺 织、建材产业带。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内的产业集群和产业带的 发展势头强劲,为城市间的交流提供了合作平台,使 得区域内城

13、市间联系更加紧密。(四)核心城市是带动城市群发展的“龙头”所谓“龙头”就是引导、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增 长极或发展极,核心城市以其巨大的技术经济能量 向其腹地进行辐射和扩散,影响着城市群内的每一 城市,能够带动般地的区域经济更快发展。上海以 浦东开发为机遇,经过10年拼搏进取,高新技术产 业得到迅猛发展,产业结构高度不断提升,基本完成 了由工商业城市向经济中心城市的重大转变,成为 重要的金融、商贸、通讯、物流等服务业的中心,城市 功能与区域枢纽辐射功能大大增强。上海因富有人 才和资金等高级生产要素、较高的市场需求及其良 好的区位优势,正逐步成为长三角区域开发、营销、 资本运作等职能的中心。上海经

14、济总量稳居长三角 首位,各项主要经济指标遥遥领先。2002年上海完 成国内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出口总额分别占该 地区的28.3%、43.9%和34.8%,成为名副其实的领 一 29 i(tp?994-2015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头羊,对长三角地区的城市违动发展起着举足轻重 的作用。珠三角城市群由于蹴邻国际大都市香溺,改革 开放以来接受了香港的大批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金 投入,自改革开放以来至2002年底,香灌投资内地 累计逾1.59万亿港元,而这些港资的大部分投在珠

15、三角。其中,自1997年香港回归以来,香港在内地 投资设厂63万家,其中5.3万家在珠三角。这不 仅促进了珠三角城市群经济的迅連发展,而且促进 了其城市数量的增加,城市地域结构发生了重大变 化。因此,从某种程度上看,珠三角的经济发展很大 程度是受香港的影响,而不是来自内部“核心城市” 广州和深圳。随着2004年1月1日CEPA«内地与 香港和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的正 式实施,包括港澳在内的“大珠江三角”经济区的建 设与发展,香港国际商贸、金融、管理等服务业会与 制造业一起在更大范围編射、影响珠三角地区的经 济社会发展。(五)注发挥政府的协调作用1964年,英国创建了“大

16、伦敦议会”,专门负责 大伦敦城市群的管理与发展问题。依据1985年地 方或府法案,中央政府实际通过当时的环境部承担 了这一地区的战略规划职能。1990年以来,大伦敦 地区又先后引入了战略规划指引(strategic planning guidance SPG),以维持整个城市群战略规划的一致 和协调。法国巴黎城市群也是在政府的推动下发展 起来的。1倾年巴黎的定了地区规划併于1961年 建立了“地区整顿委员会”(PADOG) ,1965年制定的 “巴黎地区战略规划”,采用了“保护旧市区,重建副 中心,发展新城镇,爱护自然村”的方针,槟弃在一个 地区内修建一个单一的大中心的传统做法,代之以 规划一

17、个新的多中心布局的区域,把巴黎的发展纳 入新的轨道。政府规划实施的过程中,法国巴黎一 鲁昂一勒阿弗尔城市群就逐渐发展起来。长三角地 区已形成一市两省(上海、江苏、浙江)强有力的协调 机制。常务副市长、副省长每年召开一次协调发展 委员联系会,重大问题和矛盾当即抽板,当场解决。(六)交通网络量城市衲1W豪的纽带交通运輪业和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是国内外城 市群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因为发达的交通体系和 现代化通讯禺络是城市群内各城市闾鑰短时间、空 间距离,提供便捷沟通、辐射的纽带和桥梁,是形成 区城经济一体化、市场一体化的必要基础和重要条 件。国内外城市群都拥有由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航 道、通讯干线、运

18、输管道、电力输送网和给排水管网 体系所构成的交通基础设施。其中发达的铁路、公 路设施构成了城市群空间结构的骨架和联结枢纽。三、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发展现状分析与新发展战賂模式的提出北京大学周一星教授主持的课题“山东半岛城 市群发展战略研究”中提出山东半岛城市群包括济 南、青岛、灌博、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8市,面 积为7.3万平方公里,人口 3905万,2003年GDP为 8336.1亿元,占全省的64.5%。该地区包括22个县 级市、651个建制镇,城镇人口为1978万,城市化水 平 50.6%。山东半岛城市群中的八市发展呈现出以下特 征:(1)青岛、济南、烟台三地势均力敌;(2)青岛的

19、服务职能较弱;(3)青岛是副省级单列市,受行政区 划簷篱的彫响,青岛与半岛其他城市间的相互支持、 协同发展受到一定制约。由于以上原因,青岛将难 以为山东半岛城市群提供“主要动力”。411山东半岛城市髀三大梆市圏对山东经济增枚的貢皱率WMMMMNI时17.72AS20M-»ioWi«IWk%)40052SMKWB8&17贵料来源:山东統计年鉴各年度。现代城市理论认为,在工业社会,城市的增长潜 力基本取决于城市的规模,在后工业社会和信息社 会,其潜力取决于城市与其他城市的相互协调能力。 虽然山东省委省府有意整体规划,协调山东半岛城 市群八市的规划布局、城市间的专业分工和

20、相互协 作,但难度较大,各城市仍各自独立为政。如青岛、 烟台的产业规划中都把交通运输设备(主要是汽车 和造船)、电子信息、食品列为重中之重。借鉴国内外大城市群的两种发展模式,分析山 东半岛各市的现状,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发展应采取 双阶段战略模式:即第一阶段(2005 2010年)发展 模式适宜选择多中心齐头并进的模式一“三圏网 络式”的发展战略模式;第二阶段(2010年以后)采 用龙头城市带动模式。“三圈”是指“二大都市圈”,即青岛圈、济、南圈、 烟台圈。青岛圈是指以青岛为中心,包括日照、潍 坊、莱西、胶州、胶南、诸城、高密、平度、即晶等城市 在内的一小时车程都市圈;济南圈以济南为中心,包 括淄

21、博、东营、泰安、莱芜、德州、聊城、滨州等城市的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hlij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h(tp:/经济字动态2005年弟12期一小时车程都市圈(这与周一星教授课题组提岀的 观点有所不同,新纳入了泰安、莱芜、德州、聊城等 市);烟台圈以烟台为中心,包括威海、荣城、文登、乳 山、牟平、海阳、莱阳、栖霞、招远、莱州、龙口、蓬莱等 城市的一小时车程都市圈。这三大圈对山东经济的 现实和将来的贡献率(以GDP为主要核算标准,用 山东省计量经济模型计算所得)见表lo三大圈网络式发展模式就是指树立科学发展 观,着眼未

22、来,对山东三大都市圈进行合理定位,用 五年时间,打造青岛龙头城市,与此同时,通过三大 中心城市的发展,辐射带动其周边城镇地区,形成由 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和卫星城镇的网络式城镇 体系,共同加速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崛起与发展。四、加速推进山东半岛城市群崛起的六大战略措施(-)战略措施提出的依据1. 工业总量大,但高技术产业校弱。山东工业 在全省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十分突出,2003年第二产 业比重达到53.5%。但山东,髙技术产业最为薄 弱。按国家统计局新颁布的高技术产业划分标准, 山东省高技术产业:一是总量小;二是增速低;三是 效益低于全部工业。2. 山东产业集聚度不高,配套能力校弱。产业 集聚是

23、一地域之内集中了众多产业部门的企业,共 同进行着有一定关联度的生产。山东与江苏、广东 相比,产业集聚就弱得多,基本上没有形成较大规模 的产业集聚群,在各城市之间,也呈现出城市职能结 构相近,专业化分工不明显的特征,基本上都是以机 械、化学、纺织为首要行业。产业集聚度低导致了企 业间的配套能力弱。3. 山东公有制经济比重较大,非公有制经济比 重偏低。目前山东的经济成分构成,从工商企业注 册资本构成来看,公有经济占2/3,非公有经济占1/ 304. 山东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相对于广东、江苏等 省市也有一定程度的滞后。外向型经济主要包括对 外贸易特别是出口贸易和利用外资特别是利用外商 直接投资两大方面。

24、山东的外向度明显偏低。5. 制造业内技术人才严重短缺。据统计,山东 省每年需要技工40万人,缺口竟在30万人以上。(二)六大战略措施的提出针对目前山东省和半岛城市群各地市经济社会 发展的水平,借鉴国内外城市群发展经验,我们提出 具体的六大战略:市场一体化先导;外向型经济带 动;新型工业化推进;同类价值链集群;制造业人才 虹吸;行政区划间统一。市场一体化先导是指改变过去政府过多干预产 业发展的计划经济思维和做法,由市场来决定各地 区间的商品、人才、资本等要素的自由流通与配置, 由市场来决定产业布局,由市场调节来决定产业结 构的优化和升级。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某时期的产业 政策,引导和支持对经济发展有

25、重大影响的产业快 速发展。外向型经济带动是指要充分利用各种国外资 源,引资、引技、引智;帮助和支持具有比较优势的产 品,不断扩大出口能力,增加经济效益。新型工业化推进是指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要走 科技含量离、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 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以 科技推进工业化的进程。同类价值链集群就是以生产优质髙产低耗的产 品为中心,以生产技术关系为纽带,以生产要索、生 产环节、流通环节、销售环节、技术开发和生产联合 为联系内容,形成能够充分发挥各地区、各方面优势 的企业集群。制造业人才虹吸是指山东半岛城市群要抓住国 际制造业转移的良好契机,采取有效措施,创造有利

26、环境,吸引培育各类人才,尤其是先进制造业中紧缺 的高级技工聚集山东半岛,施展才华。行政区划间统一是指要不断弱化行政区划的分 割与制约,各地需克服狭隘的政绩观、利益观,着眼 全局和长远,正确处理半岛城市群共同发展中的统 筹规划和协调发展问题。注: 景体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2003-2001),社会科学 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237页。 方勇张二震:长江三角洲地区外商直接投资与地区经讲 发展,中国工业经济研究2002年第5期。该文测算结 果为长江三角洲吸引的FDI每增长1%,GDP就会相应增 长 0.49%。 郑吉春赵夭杨朱余旺:我国城市群梯度发展战略分析与 评价中国软科学2003年第10期。(作者单位:山东经济学院) (责任编辑:肖渺)http:/ki .rKfr* 31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