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繁母牛养殖技术_养能繁母牛的效益_养殖繁殖母牛

新和“三宝”的魅力

数不胜数

快随小编的步伐

一起来看看吧!

一宝——都护牛

新和县肉牛养殖,历史悠久,声名远播。近年来,县委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和地委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系列部署,抢抓机遇、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顺势而为,着力将牛产业打造成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绿色产业和助农脱贫致富的希望产业。

全县牛存栏16.4万头(其中:母牛9.3万头)。在2017年牛存栏3.01万头的基础上增加了13.39万头,同比增加438%。建成肉牛养殖园区和母牛集中养殖点87个(其中:存栏万头2以上、千头以上16个),标准化牛舍1044栋、青贮容1046座,集中养殖牛3.5万头、规模养牛专业合作社97家、牛养殖户20451户,鸽存栏200万羽,养鸽户21315户。建成标准化万头猪场1座,牲畜隔离场1座,洗消中心1座。全县无重大动物疫病和畜产品安全事件发生。

大力实施“都护牛+”工程建设。完成万头肉牛标准化养殖场及附属配套设施建设,力争牛存栏达到1万头,完成4个万头肉牛养殖小区(场)扩建,千头养殖小区30个,饲养10头以上能繁母牛户1250户。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助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2021年共计投入畜牧业扶贫发展项目资金4169.31万元,实施项目14个。养殖小区建设项目8个,项目资金3645.31万元。牲畜隔离场建设项目2个,项目资金194万元,目前已完成项目招标工作,近期开工建设。02

二宝——都护鸽

新和鸽羽毛以灰色为底色,头、颈、肩羽毛为深灰色,有金属绿色和紫色闪光。翼羽上有两道粗黑色羽纹,尾羽尖端为黑色。维吾尔语称之为“叶克亚娃”(灰色的野鸽)。2000年5月,新疆畜禽品种鉴定委员会将这种鸽子命名为“新和鸽”。

能繁母牛养殖技术_养能繁母牛的效益_养殖繁殖母牛

新和鸽宝宝刚出生的时候不能直接消化植物种子,至少要吃一周的鸽乳,然后逐渐过渡到吃被父母放在嗉子里湿润软化的食物直到出巢。养鸽人对待鸽宝宝像自己孩子一样。他们把泡好的麦粒和水放进嘴里,然后把雏鸽托到自己面前,将鸽宝宝的喙送进自己嘴中。雏鸽会像在自己父母嘴里一样,摇头晃脑、扇动翅膀、大口大口地吞咽食物。这种方法能够迅速的拉近鸽子和人之间的距离,让鸽子感觉特别的亲切,在养鸽子的地方人的后面往往会跟着一大群咕咕叫爸爸的鸽子。

春天刚过了一半,新和大地上满树的桃花、杏花和梨花,这些花瓣纷纷落到地下,鸽子时不常的也换个口味,吃点花瓣清清口,这个时候的鸽子带着春的气息,花的味道,我管这个季节的鸽子叫桃花鸽,要是配着桃花酒那是极好的。这个季节是最适合吃鸽子的时节,“一鸽胜九鸡”,春日的鸽子格外肥美。鸽肉不但营养丰富,且还有一定的保健功效,不仅有补肝壮肾、益气补血、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等功效,还能调整人体血糖,养颜美容,延年益寿,下面说一下新和鸽子五绝。

养能繁母牛的效益_养殖繁殖母牛_能繁母牛养殖技术

第一绝:新和的鸽基本上是半野生状态下的,不像我们在其他地方看到的可怜的鸽子,一生连天空都不能飞出一步。新和的肉鸽大部分时间都翱翔于天空,练就了强有力的胸肌,这种胸肌体现在新和的鸽子胸脯上的肉肉肌理分明,经纬交织,这是鸽子的发动机,是力量的源泉,肉中边缘藏着一丝丝的筋,口感很带劲,入口绵软但又略有弹性。

第二绝:新和的鸽子在饲养过程不使用人工合成饲料,都采用天然谷物喂养,健康饲喂。新和的鸽子由于长时间的在外面觅食,喝盐碱地荒滩里面的水,这种盐碱地里的水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和碱,鸽子大量食用后体内的营养丰富,每一只鸽子都拥有从里到外绝无仅有的有健康的鸽肉。

能繁母牛养殖技术_养能繁母牛的效益_养殖繁殖母牛

第三绝:新和的鸽子都是当天宰杀,保证了鸽肉的新鲜和养分的不流失。每到鸽子快要出栏的前几天,养鸽子的人会在鸽子喝的水和谷物中添加新疆当地的红花、鹰嘴豆、恰玛古颗粒,让每一只鸽子都享受药膳。

第四绝:烹饪手法多种多样,在新和能够一只鸽子做到极致,无论是煎炒烹炸烩焖炖煮,没有你吃不到的,只有你想不到的。新和的卤鸽子自成一派,在众多的派别中冲出重重障碍脱颖而出。香酥鸽更是表皮焦脆香四溢,爆炒鸽杂更是让你唇齿留香。

能繁母牛养殖技术_养能繁母牛的效益_养殖繁殖母牛

第五绝:清香四溢的鸽子与药材的融合成为养生食补的一股新势力。在新疆药材绝对是不缺的,新和当地的肉苁蓉、恰玛古、天山雪莲、枸杞等随便的往鸽子汤里面一炖,都能感受到天山带来的那种厚重。下嘴的一瞬间更是酣畅淋漓的美食享受,打造赞不绝口的好味道。

养能繁母牛的效益_能繁母牛养殖技术_养殖繁殖母牛

一味好卤是食材与时光共同沉淀的味道,层层叠叠交融,鲜香不疾不徐,不咸口,不腻口,经历了数十载的沉淀,才具有厚度和醇香。老陈对原材料以及香料的选择近乎苛刻,精挑细选香料,经过十几道工序,各种香料自然渗透,每种香料要精确到用称来量。文火煨卤数小时,让味道渗入食物的每一个毛孔,完全除去食材的膻腥味,留下肉香和辛料香,出来的东西才滋味醇正,余味缭绕。卤味不是花椒式的直冲喉舌,麻酥酥的自始至终,更没有辣椒的蛮横肆意侵略。相比起一切欲盖弥彰的厚重卤味,它更像是一个放松的下午,漫步于新和湖边,忽然被一袭沁人的微风轻轻拂过脸庞,痒痒的,却动人心扉。所有的味道都刚刚好,很舒服。卤鸽子丰满晶莹,久卤间披上一层浓稠卤汁,手提嘴咬,口舌必定能感受到肉质丰腴,口感劲道。

三宝—天籁加依乐器

新和县加依村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民间艺术之村、是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之一、也是新疆最富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民间手工乐器制作地之一。

加依村历史文化悠久,是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民族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较为完善的村庄,该村乐器制作更是源远流长,时间最长的已传至六、七代人,加依村民间手工匠人制作的乐器有:都塔尔、萨它尔、弹拨尔、热瓦普、胡西它尔、艾捷克、达普(手鼓)、纳格拉鼓等,均采用自制的工具进行纯手工制作,所制作的乐器音色优美,形制考究,装饰图案繁富美观,民族民间工艺特色鲜明,加依村乐器因制作技艺精良,音色好,产品远销新疆各地及内地,同时独具特色的维吾尔族特色建筑,更是吸引着来自八方的宾朋,国外(俄罗斯、巴基斯坦等)、疆外(北京、上海、浙江等地)、区内(自治区、各地区)的游客慕名而来,争相领略独具特色的人文、建筑、艺术等民族文化,沐浴这份属于自己的“宁静、纯朴、古老”。“文化+乐器+特色建筑”成为该村重点经济支柱发展产业,促农民增收致富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新和县民族民间艺术的一个亮点。

新和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2006年,加依村民族乐器制作被列入自治区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2008年列入国家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现有国家级传承人1人,自治区级传承人1人、地区级传承人1人等。

国家级民族手工乐器制作“非物质文化传承人”--艾依提·依明,男,维吾尔族。系新和县依其艾日克乡加依村村民,现年67岁,被当地群众尊称为“乐器王”,亦是国家级民族手工乐器制作“非物质文化传承人”。

乐器介绍

弹拨尔:是维吾尔族所有乐器中最长的乐器,乐器长达1米多,琴体像半个水勺,琴体和琴头用桑木或核桃木制。琴杆细长,正面为指板,上缠十六至十八个丝弦品。音箱呈瓢形,琴杆周围和音箱背部用贝壳或驼骨嵌出各种装饰图案花纹。用钢丝弦五根,内二弦及外二弦调成同度音,与中弦成四五度关系,音色明净,十分动听。

热瓦普:全长130厘米,音箱呈半球形,用整块桑木挖制,面部蒙羊皮或驴皮。琴头的弦槽部位向后呈直角弯曲。琴杆上缠有二十八个丝弦品位。琴杆与音箱连接处两侧各设一弯角。琴杆、音箱上镶有驼骨、贝壳等装饰。主奏弦和四至六条共鸣弦,均用钢丝弦。新型热瓦普全长93厘米。音箱较大,采用多板拼合,蒙蟒皮,琴杆较短,上黏指板,嵌二十四或二十五个铜制品位,按十二平均律排列。

都塔尔:传统的都塔尔,构造与弹布尔相似,外形像个长柄的大水瓢,由共鸣箱、琴头、琴杆、弦轴、琴马和琴弦等部分组成,用桑木或杏木制成,全长120至130厘米。琴杆细长,指板缠十五至十八个丝弦品。音箱瓢形,用十一至十三块两端窄、中间宽的木板条拼粘而成。面板用桐木,上部开五个小音孔,组成花朵状,下部支有琴码。琴杆上端为琴头,平顶无饰,正面和左侧面各置一双角状弦轴。有两条肠衣弦。琴身周围用贝壳或驼骨嵌以黑白相间的精美花纹图案。

艾捷克:外形独特别致,琴杆杏木或梨木制,琴筒呈椭圆球形,用核桃木旋成,最宽处14.5厘米。前口蒙羊皮,皮面直径8.5厘米。底部设长杆支架。演奏时支架置于左腿上,左手持琴按弦,右手执弓在弦外拉奏,可奏出多种美妙好听的滑音、泛音、和弦和装饰音。

胡西塔尔:原名“艾西塔尔”,是维吾尔族的弓拉弦鸣乐器。音箱呈梨形,用六块桑木或杏木拼合而成,面板用白松。琴头较短,正面粘有指板,无品位,琴头雕成百灵鸟形。设四个核桃木轴,有四条弦,琴头一侧另有七条共鸣弦,音箱底部有活动支架,用马尾弓拉奏。

达普:亦称手鼓,是新疆维吾尔族人民最喜爱的打击乐器之一,并被誉为维吾尔乐队中的“灵魂”,鼓框桑木制,圆而扁平,周围装有许多小铁环,单面蒙羊皮、小马皮或驴皮,鼓框内侧缀小铁环。改良后的达普则蒙莽皮,有大、中、小三种形制,直径20至25厘米。发音清脆响亮,声音力度变化幅度较大,技巧灵活,可以起到烘托各种不同乐曲情绪的作用。

养殖繁殖母牛_能繁母牛养殖技术_养能繁母牛的效益

能繁母牛养殖技术_养殖繁殖母牛_养能繁母牛的效益

能繁母牛养殖技术_养殖繁殖母牛_养能繁母牛的效益

养殖繁殖母牛_养能繁母牛的效益_能繁母牛养殖技术

养能繁母牛的效益_能繁母牛养殖技术_养殖繁殖母牛

养殖繁殖母牛_能繁母牛养殖技术_养能繁母牛的效益

能繁母牛养殖技术_养殖繁殖母牛_养能繁母牛的效益

来 源:新和县融媒体中心

审核:唐海明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