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陆)岁末隆冬,渝昆高铁泸州东站建设如火如荼,挖掘机挥舞长臂,工程车来回穿梭,项目桩基施工加紧开展,工人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着。2022年12月15日,推动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2022年领导小组会议在泸州召开。12月30日,四川省泸州市和重庆市永川区、江津区三地人民政府共同印发《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发展规划》,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建设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指导性文件。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强调,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事关全局的战略性工程,党的二十大将其列为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必须作为四川现代化建设的总牵引,加强与重庆方面全方位协作,在协同共进、互利共赢中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合力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2023年1月3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迎来三周年。三年来,泸州与重庆毗邻地区精诚合作、携手共进,以推动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为主要抓手,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各领域合作事项,在重大规划、平台建设、项目实施和便民政策落实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巴蜀鱼米之乡泸永示范区。 刘璐 摄互联互通 立体交通网不断织密2022年12月28日,国道246线泸县段正式通车,23米宽,双向四车道,全线沥青混凝土路面,崭新的路标和交通标线引导着车流行进,一辆辆自重庆永川方向驶来的车辆由此进入四川泸州。

“国道246线建成通车,我们货车司机受益最大。”长期在泸州、永川两地往返跑运输的货车司机向师傅说,以前走老路“很伤心”,而今新建的国道246线路面宽、视线好,绕过了场镇,除了速度受限,和跑高速差不多,关键是成本降低了,司机的利润也要高一点。国道246线泸县立石镇至泸州段改建工程线路全长36.55公里,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出后川渝建成通车的第一条直联国道项目。项目建成后,泸州到永川的车程将由2小时缩短为1小时,惠及沿线30余万人便捷安全出行,彻底解决龙马潭区特兴街道、长安镇,泸县兆雅镇、云锦镇、立石镇场镇交通拥堵问题,将极大助力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去年12月30日,正逢腊八节,合江县白鹿镇迎来赶集日,街上车辆来来往往,吆喝声、叫卖声此起彼伏。期间,一辆满载乘客的绿色省际公交车格外引人注目,这是刚从重庆市江津区塘河镇方向开来的公交车。这趟跨省双向对开“省际公交”已开通2年有余,连起了合江县和江津区,也拉近了沿线群众的心。据泸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负责人介绍,泸永江三地着力推进交通互联互通,联合实施渝昆高铁泸永江段、泸永高速、江泸北线高速、重庆三环高速永川至江津段等8个交通项目。

2022年度投资计划94.9亿元,实际完成投资94.95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00.1%,其中,渝昆高铁、江泸北线高速、渝叙筠高速等项目正抓紧施工,G353线合江至江津段、中山至自怀段升级改造等项目稳步推进前期工作。泸永高速于去年10月1日正式建成通车,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实施以来,首条开工建设并建成投用的川渝直达高速公路。开行江津至泸州的水上穿梭巴士112航次,一批串联三地、沟通成渝、通江达海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成投用,有力提升了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的通达水平。泸渝高速康博大桥。李贵平 摄共兴共荣 现代产业协同发展去年12月29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泸州)商学院揭牌成立。成立仪式现场,作为已达成院校、院地、院企战略合作协议的61家单位代表,中国人民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部商学院等分两轮进行现场签约。同一天,在“巴蜀鱼米之乡”泸县玄滩示范区——泸州市泸县玄滩镇新山村“双稻双虾”养殖基地,农户正忙着捕捞鲜美的小龙虾,为进入春节市场做准备。近年来,泸县与永川、江津、隆昌、合江等毗邻地区共同打造川渝稻虾优势产业带,共建100万亩“巴蜀鱼米之乡”,助推川渝融合发展。“去年10月份我们收割了再生稻,养殖的罗氏沼虾也全部卖完了,新一季小龙虾马上就上市,也是供不应求。

”新山村“双稻双虾”养殖基地技术总监廖萌介绍,近年来,新山村建设规范化“双稻双虾”养殖基地400亩,现已基本建成投产,实现年产小龙虾3万公斤、台湾大头虾3万公斤,产生经济效益420万元。“去年是‘双稻双虾’首次收获,中稻亩产450公斤,再生稻亩产200公斤,大头虾每亩50公斤左右、鲫鱼25公斤。”新山村党总支部书记、村集体资产公司负责人胥世平高兴地说。三年来,泸永江三地坚持产业为本,协同建立分工协作的现代产业体系。在协同发展现代制造业方面,持续推进“合江·江津(珞璜)”新材料产业园建设。组建泸永江装备产业联盟,长城汽车与川南渝西11家企业建立产业链、供应链关系;建设理文生活用纸后加工基地,汇聚川渝企业24家。组建川南渝西大数据产业联盟,吸引247家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参与,共同制定国内首个大数据应用人才职业技能标准。江津工业园与泸州、永川产业配套合作企业达40余家。在协同发展现代服务业方面,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成功走进第十七届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第十届美丽乡村休闲消费节;联合开展泸永江工业设计创新大赛。泸永江三地金融机构对成渝地区跨区域合作共建重大项目贷款余额达230亿元。

举办首次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重大项目集中签约活动,围绕汽摩及零部件、能源及材料、特色消费品、医疗器械等领域,签约项目9个,总投资175亿元。共建共享 服务一体化、川渝一家亲川渝山水相连、人文相通,河流纵横交错、互联互通。濑溪河作为川渝两地跨界重点河流,发源于重庆市大足区,流经重庆市荣昌区后,在泸县方洞镇流入泸州境内,在龙马潭区胡市镇汇入沱江,泸州境内长77公里。郭凤春家住泸县清溪花园小区。每天清晨,他都会沿着楼下的濑溪河公园绿道跑一个来回,傍晚也会和家人一起散步。“濑溪河现在很干净,我们每天在这里散步健身,心情都非常舒畅。”郭凤春这句话的背后,凝聚着四川省泸州市泸县、龙马潭区与重庆市荣昌区、大足区四地多年来的坚持与坚守。近年来,泸渝两地坚持绿色发展,共同推进生态环境共抓大保护。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启动以来,两地签订《生态环境保护合作框架协议》《塘河跨界治理合作协议》,推进沿江开放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明确了8个方面具体合作事项,形成川渝“护水联盟”。截至目前,两地开展跨区域联合执法专项行动和交叉执法检查15次,开展重大林业有害生物联合巡查、长江流域水行政联合执法等行动21次。依托泸州港和国家级开放平台,泸州大力发展现代商贸物流和多式联运,启动建设高铁快运物流基地,稳定开行中欧班列(泸州号)10列,服务川南渝西地区协同开放。

深入推进区域协同创新,挂牌成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泸州)先进技术研究院、川南渝西融合发展(泸州)研究院,开展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加强全链式工匠人才培育,启动建设新时代“中国西部工匠城”,落户了中国轻工工匠学院,共塑“巴蜀工匠”品牌,努力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培育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着力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共同深化政务服务一体化,不断拓展“川渝通办”覆盖范围,川渝营业执照互办、不动产登记抵押等132项“跨省通办”事项和210项“川渝通办”事项按期实现。深化区域教育协同发展,加强教育教学交流,联合举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育成果培育论坛等活动,合力打造川南渝西教育共同体。深化医疗卫生务实合作,加快推进泸永江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口腔专科联盟、卒中专科联盟、儿童自闭症康复联盟组建工作,努力提高区域优质医疗服务供给水平。

四川三农新闻网泸州讯(通讯员 刘传福 文/图) “曾书记,我家松香草喂的猪儿长得很好,过段时间就可以宰杀过年了,到时候你必须上来喝刨猪汤哦。”日前,虽然结束了两年的驻村帮扶工作,然而,对于观兴镇奇峰村的村民来说,早已把曾经的驻村“第一书记”曾涛当作自家人,经常流露出一番依恋和不舍。现年47岁的曾涛,是泸天化集团中蓝国塑公司党群工作部干事。2021年7月,他受泸州市委组织部选派,代表泸天化集团公司,来到平均海拔1400多米的奇峰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这是泸天化集团自脱贫攻坚以来向该村派驻的第四任“第一书记”。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两年多的帮扶时间里,曾涛及时了解村情民意,理清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制定发展规划,带领群众誓让旧貌换新颜。今年9月底,曾涛以连续两年年度考核“优秀”及期满考核“优秀”的三优成绩,结束了自己两年多的驻村帮扶工作生涯。2021年8月,曾涛(右二)与驻村工作队员陈平,村副主任杨发友一起走访脱贫户。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群众过上好日子“以前村里晚上都是一片漆黑,现在安上了路灯,大家可以出门散散步,曾书记为我们办了一件大好事。”日前,说起村上的变化,该村3社村民马川越高兴地说。

奇峰村留守老人较多,以前一到晚上村上全黑,安装路灯成为全村多年的期盼。到奇峰村上任后,曾涛与公司积极协调,投资15万元在村里4.5米的主干道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大大方便了村民夜间出行。摸清民情,问明民需,是驻村开展工作的第一步。“多了解村里的情况,才能把工作做到村民心窝里去。”曾涛说。到奇峰村,曾涛就积极开展入户走访,与村两委紧密配合,就全村道路交通、便民服务等基础设施的提升进行了专题考察研究。奇峰1社为少数民族聚居社,因条件有限,历来饮水安全得不到保障。曾涛积极与村社干部深入大山寻找水源,并加强与上级沟通联系,争取项目资金25万元,新建蓄水池,安装管道实施饮水工程,彻底解决了苗寨人民的饮水问题。“虽然村里的主干道畅通了,但个别社道还没有硬化,山里的部分村民出行依旧不便。”曾涛积极向上级汇报,得到了大力的支持,2022年,总长度5.1公里,总投资178万元,范家屋基和斑鸠颈的两条毛坯路终于完成了硬化,彻底结束了沿路村民肩挑背驮的历史。历经多年的努力,如今,该村基础设施早已旧貌换新颜,农民终于过上了好日子。2022年11月,曾涛(中)在奇峰村民马永喜家入户走访。特色产业“多点开花” 强了村富了民“玉米产量低,养殖成本也高,一年辛苦下来所剩无几。

”谈起自己目前的状况,奇峰村村民李开付有点无奈。奇峰村海拔高,山高坡陡路险,种植的玉米产量低,严重制约了村里养殖业的发展。如何为奇峰村找到一条独特的致富之路,是摆在曾涛面前的一道难题。曾涛与公司经过考察、论证,准备引进松香草种植项目。泸天化集团创新研究院、环保众康、九禾公司三个子公司联合立项《泸天化集团乡村振兴种养循环科技创新项目》,第一阶段开展松香草种植技术研究,替代粮食和饲料养殖猪牛羊鸡鸭鹅兔,大幅降低畜禽养殖成本;第二阶段开展特色畜禽养殖和特色品牌农产品对外销售,同时开展青储饲料加工和实施畜禽粪污+秸秆处理制成生物肥料回用,形成种养循环的乡村特色发展模式。2022年4月,10亩地的试验基地正式落地。“我家种了三分多地的松香草,现在4头大肥猪根本吃不完,猪儿又肯吃又肯长,每斤毛猪比市场价还高出一块钱。”看着郁郁葱葱的松香草,村民杨德芬脸上满是喜悦。“松香草不仅产量高,耐寒抗旱,种植一次可收割15至20年,而且其蛋白含量极高,饲养生猪不用再添加粮食,大大地减少了养殖成本。”曾涛说。为了打通养殖和成品销售的链条,发展村集体经济,泸天化集团还与村民就养殖的猪、牛以高于市场价实施“以购代扶”,推行订单养殖,让村民吃下“定心丸”。

两年来,曾涛带领村集体公司,以高于市场价1至2元/斤的价格,收购村民特别是留守老人养殖的松香草猪30余头,在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同时,让老人们每头猪增收500多元。另外,村集体公司还发展特色腊肉,对接泸天化公司进行销售。仅此两项,村集体公司就实现收入近25万元,净利润近6万元。2023年5月,公司考察队与曾涛在松香草种植基地里合影。郁郁葱葱的松香草已经有一人多高了。扎根山村 做老百姓的贴心人“曾书记,我家的房子漏水了,可以找人帮我看一下不?”“曾书记,我家的猪卖得了,能帮我想个办法不?”……在奇峰村,曾涛就是大家的贴心人,村民有什么事情首先都会找他。“现在我们有养老、有低保,村上还给娃儿还安排了公益性岗位,生活真的很好。”谈起曾书记,93岁高龄的谭治相老人竖起了大拇指,他说曾涛经常都到家里看他,不仅帮助自己卖了猪,还帮助办理眼睛白内障手术的手续,自己一分钱没出就把手术做了。与此同时,一社脱贫户杨洪宇,在短短的大半年时间里,儿子张庆先遭受严重车祸,高位截肢尚未痊愈,公公和丈夫又先后因病离世,本不宽裕的家庭十分困难。在户主张定中去世后,曾涛第一时间垫资9000元帮助其办理了后事。事后,他及时组织村社召开防返贫风险线索研判会,将其纳入防返贫监测对象,为其申请低保调标和一次性民政救助,并组织村社干部为其捐款。

春节、端午节、七一、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对特定困难对象开展节日慰问;体检、疫情防控、疫苗接种,开车接送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全程参与森林防火、耕地保护、防洪防汛、抗旱救灾、医保社保征收、低保复核等工作;春耕尿素捐赠,帮助农户渡过春耕难关……谈起自己的工作,曾涛如数家珍。两年多来,曾涛究竟做了多少实事,帮助了多少群众,连他自己都记不得了。2023年6月,曾涛在为奇峰村小学的孩子们上葫芦丝课。义务当“老师” 为山里娃插上艺术的翅膀“我们做梦都没想到,自己还能吹上葫芦丝,曾老师的课太精彩,太棒了。”在曾涛的指导下学着葫芦丝,奇峰小学的马瑞非常高兴。曾涛从小酷爱音乐,会多种乐器。当他了解到村上小学音乐课开设有难度时,就决定用自己的爱好为孩子们当老师,以送课入学的形式开展,至于课目,他选择了音色优美而又简单易上手的葫芦丝。向公司领导汇报后,得到了大力支持,公司为每个孩子购买了一把葫芦丝。2023年春期正式开课,曾涛成为了奇峰村小学30多个孩子的“书记老师”。自此,每周给孩子们上一至两堂葫芦丝课。曾涛一遍遍手把手讲授技巧,孩子们非常喜爱他的课堂,一个个有了很大的进步。今年8月,叙永县《第三届乡村文化振兴魅力竞演大赛》隆重举行,学生马瑞、张婷、杨馨悦、杨思雨、杨昕颖五名学生组队代表观兴镇参加演出,一曲《映山红》合奏完毕,台下掌声雷动。

“能让孩子们有一个业余爱好,为他们插上艺术的翅膀,是我驻村帮扶工作中非常自豪的一件事。”曾涛说。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曾涛通过泸天化集团公司知联会,架起了公司与奇峰村小学之间的桥梁,为孩子们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没有开水喝,安装智能饮水机;教室和教师办公室被阳光直射,安装上了漂亮的窗帘;采购了大量的课外阅读书籍、体育锻炼用品送进学校;开展“金秋助学”提供助学金……两年多来,公司在捐资助学上的投入接近5万元。

新型工业化市州行点位:泸州调研主题: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传统产业2022年白酒产业在泸州全市规上工业营收中的占比超过1/3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200亿元●先进材料产业今年1—9月全市六大重点工业产业实现营收1420.9亿元实现利润285.4亿元同比增长17.3%其中先进材料产业规上企业营收突破127亿元增速达到11.2%●目标到2027年泸州制造业营收超5000亿元全市六大工业产业实现倍增到2035年基本建成制造强市、农业强市、服务强市(记者 寇敏芳 张守帅)城市因河而兴,产业因河而聚。地处长江上游的泸州,因为一条美酒河,享有“酒城”美誉;因为一条黄金水道,造就了化工产业。白酒和化工,两大传统产业撑起泸州工业经济半壁江山。对于传统产业,我省态度鲜明:传统产业不等于低端产业。但也有一个不争的事实:传统产业多处于产业链前端、价值链低端,发展动能不足。在新型工业化的浪潮中,这类产业何去何从?11月初,“新型工业化市州行”四川日报全媒体调研采访组首站走进泸州,从赤水河畔到长江两岸,见证一座老工业城市的“新”故事。合江县先市酱油依托产地优势,开辟“工业+文旅”新赛道。图为先市酱油晒场(资料图片)。 记者 张萍 摄百年酱油的焕新在部分环节进行自动化改造,开辟“工业+文旅”新赛道“赤水河,万古流,上酿酒,下酿油。

”一句传唱百年的船工号子,唱出了赤水河流域传统酿造业的久远传承。来到赤水河奔流汇入长江前的最后一站——泸州市合江县,满地的坛子引起了采访组注意:粗略看去,有数万个之多。一旁的空地上,挖掘机正在施工,更多的新坛子等待入场。坛子背后,藏着一家酱油“老店”的雄心。“现阶段的年产能在600吨左右,我们计划用5年时间,将产能扩大到20万吨。”合江县先市酿造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孙彩云说。先市酱油始创于清朝光绪十九年,其传统酿制技艺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百年传承的中国酱油传统酿造的“活化石”。在工业机器生产的年代,坚持手工生产的先市酱油曾一度衰落,市场萎缩至仅在合江本地销售。农业大省四川,像先市酱油一样的地方特色产业不少。它们依托本地独特的气候地理和物产条件,有一定的地域知名度,但产值规模小,生产技艺相对落后。“推动新型工业化,重中之重是要让传统产业开出‘新花’。”泸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张毅贤说。在现阶段,“新”往往与数字化、智能化密切相关,但这条“金标准”对先市酱油却不完全适配。先市酱油之所以传承百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非遗工艺和酿造技法,如果改用机器生产,那么核心优势将不复存在。

“我们邀请了很多专家进行论证,也向其他‘老字号’企业取经,最终制定了‘人技结合’的改造方案。”孙彩云说,在制曲、蒸煮等前端环节,采用现代设备进行自动化改造;在风味生成的关键环节即发酵过程中,仍采用传统的“日晒夜露”工艺。这样,既能保证产品供应的稳定性,又能保留酱油传统的风味。“新”还意味着对产业融合的探索。先市酱油依托产地优势,开辟“工业+文旅”新赛道。酱油冰淇淋、咖啡、啤酒……研发的系列“跨界”产品不断上新;生产区外,一排古色古香的民宿正在进行最后的装修施工。“预计今年底将全面建成营业。”孙彩云说,项目建成后将打造集非遗技艺传承、研学旅行、科教宣传、集会展演、参观互动及体验购物于一体的沉浸式非遗传承酿造基地,加快打造工业旅游基地。先市酱油的升级之路,是泸州传统产业突围的一个缩影。在四川泸州白酒产业园区,泸州老窖的智能化包装中心项目跻身白酒行业首家“灯塔工厂”;醉清风酒业的小曲清香智能化生产车间,智能混料机、低温摊晾机、上甑机器人成为工厂主力……新技术、新工艺、新模式,正在重塑泸州传统产业发展格局。拟上市新材料企业的攻略从化工延伸到材料,在传统优势中找到细分赛道风口在泸州的产业森林中,传统产业是大树,新兴产业则是崭露头角的新苗。

“新苗”之所以能向阳拔节生长,离不开传统产业的滋养。化工产业是泸州除白酒之外的第二大产业,也是传统产业中的领头羊。在泸县经开区,一个处于起步阶段的省级化工园区将新材料和化学原料药作为重点发展方向,推动化工产业向下游延伸。园区内的四川众邦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延伸的典型代表。创始人王军曾经是高校化工专业的老师,在前期无数次试错的基础上,公司找到了金刚烷系列和炔醇两条产品线。如今,众邦成为精细化工金刚烷产品细分赛道的主要供应者。在公司的一张展示图中,金刚烷产品线上,还有很多“未完待续”,橙色模块标记了6种新的衍生物。一旁的炔醇产品线展示图上,箭头向前端指向页岩气,页岩气是生产炔醇的原料,而泸县则是页岩气储量大县,资源产地是一大优势。“向两头延伸,进一步降低成本,提升生产效率。”王军说,丰富的产品线有个好处,就是上游环节的原材料可以在下游环节找到更多利用空间,“榨”出新利润。2022年,公司业务收入突破5亿元,净利润突破1亿元。目前,众邦已在深交所创业板提交上市申请。调研中,除众邦外,记者还遇到了不少“小中见大”的新材料企业。生产纤维素醚的北方天普纤维素有限公司,填补了国内产品空白,成为国内行业综合影响力最大的纤维素醚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2022年实现销售收入6.9亿元。

泸州去年引进的四川日盛铜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生产4.5—12微米电解铜箔,可作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数码与储能电池领域的优质导电材料。项目去年9月开工,今年3月开始生产,具备年产4万吨高档锂电铜箔生产能力,已成泸州先进材料产业新的增长极。从化工延伸到材料,泸州不断在传统优势中寻找新动能。今年1—9月,泸州先进材料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突破127亿元,规模虽然排在食品轻纺、能源化工之后,但增速却达到11.2%,成为新晋产业黑马。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