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加快推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第三次现场经验交流会现场。(图片由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提供)

全国加快推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第三次现场经验交流会现场。(图片由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提供)

央视网消息(记者王莉莉)6月19日至20日,全国加快推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第三次现场经验交流会(以下简称交流会)在河南郑州召开。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局)、各垂直管理局、有关市县人民政府、省级粮食集团、大型粮油加工龙头企业和相关高校主要负责人等参加了此次会议。

今年是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第三年举办交流会,也是粮食产业经济发展“连抓三年、紧抓三年”的第三年。在2017年举办的交流会中,“滨州模式”让全国各省看到了一条可学习、能复制、易推广的粮食产业发展路径,2018年,“五常大米”、“山西小米”、“广西香米”等地理标志产品和区域公共品牌打响了“品质战”、“品牌战”,越来越多的典型做法和特色发展引发关注。

在今年的交流会现场,“河南做法”、“漯河经验”等一系列推动粮食产业发展的案例,则为推动粮食产业强国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出彩成绩单”的背后,是各级政府以及相关行业的共同努力。河南省漯河市市长刘尚进在大会作经验分享时说,漯河农业资源丰富,年均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80万吨左右,仓容470万吨,粮食加工量600万吨,占河南省的15%,年粮食交易流转量1080万吨,辐射周边9个省份及豫南8个地市。其中,依托主食加工业总产值从2017年的450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490亿元;粮油加工转化率由90%提高到96%,主食产业化率从57%提高到60%以上。

山西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王云龙以《打好“特色”“优质”两张牌,加快构建现代特色粮食产业体系》为题,分享了山西在突出打造小米省域品牌的经验,他说,在大力打造“山西小米”区域公共品牌时,山西依托技术机构和联盟企业,试点建设两个良种展示中心,加大优良品种的提纯复壮和应用推广,逐步实现统一供种,从源头保证高品质。正是在好粮源带来好产品,好产品实现好效益的带动下,“山西小米”平均售价从每斤五六元上升到二十元左右。

作为企业代表,中粮集团总裁助理朱福堂说,从2015年起,他们开始探索农业产业化经营,确立“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商业模式,打造“粮食银行+”业务链体系,在实现自身从传统粮食销售商向服务商转型发展的同时,不断疏通从田间到下游的全产业链条,经过三年探索实践,到2018年,农业产业化合作面积达到1234万亩,掌控粮源240万吨,建立基地345万亩,签署订单340万亩,惠及农民14.86万户,农民增收541万元。

听完来自全国各地10位分享嘉宾的经验交流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务锋表示,截至2018年末,全国纳入粮食产业经济统计的企业达到2.3万户,年工业总产值突破3万亿元;产值超千亿元省份11个,其中“吉林大米”、“荆楚大地”、“广西香米”、“齐鲁粮油”、“天府菜油”等大批区域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明显提高,成为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未来要围绕建设粮食产业强国,推进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协同’,在‘绿色、优质、特色、品牌’上下功夫,培育壮大龙头骨干企业,切实增强综合实力,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油安全保障体系。”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