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核桃已收。在离石区枣林乡采访,村民们一边抚摸着核桃树,一边向记者念叨着:“这几年,村里脱贫致富,全靠栽植这种‘摇钱树’啊!”脱贫攻坚以来,枣林乡依靠核桃收入脱贫的农户1200余户,全乡核桃经济林面积累计3万余亩,人均3亩,核桃已成为全乡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之一。
核桃产业已成为我市适宜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成为农业主导产业之一。近年来,全市充分发挥我市核桃品牌优势,加大发展力度,继续实施良种化繁育、标准化建设、科学化管理、产业化经营的扶持政策,从而带动核桃产业的大发展。
汾州核桃是我市驰名中外的名牌产品,重点核桃产地汾阳市依托传统优势,严格按照资源特点,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建立起“五大示范园区”:南偏城片区汾州核桃老树保护基地示范园区;杨家庄片区有机核桃种植示范园区;栗家庄片区核桃标准化种植示范园区;下池家庄片区核桃良种基地示范园区;峪道河片区优质核桃苗木繁育示范园区。五个示范园区基本涵盖核桃生产的各个方面,成为全市内外果农生产学习的示范园,为标准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平川的核桃栽植经验促进了山区核桃林的发展,离石区枣林乡素有“九梁十八峁”之称,该乡立足当地核桃种植历史,借鉴汾州核桃生产经验,提出“做强核桃产业,助力脱贫攻坚”的工作思路,用财政投资杠杆撬动社会投入,政府买单兴办产业,实现植树与致富、生态与生计有机结合,让小核桃迸发新活力,成为承载富民梦想的大产业。
该乡持续出台“硬核”政策,领导带头抓核桃,书记、乡长逢会必讲核桃管护,全乡每年投入的核桃经济林提质增效资金约380万元。在栽植上,该乡探索并建立了“工程化管理、市场化运作、标准化建设”的造林模式,由专业队负责施工,实行“统一挖坑、统一栽植、统一浇水、统一指导、统一管护”的“五统一”服务,新栽核桃林成活率均达到90%以上,农民以零成本实现长久受益;在提质增效上,全部通过公开招投标,采取“合作社+农户”模式,确保所有管护任务都有贫困户参与,目前累计完成核桃林提质增效1.9万亩。
核桃产业迅速普惠全市,几年来,我市围绕“示范新技术、引进新品种”的目标,依托汾阳市核桃良种繁殖试验园,先后从中国林科院、山东省农科院果树所、辽宁省经济林研究所等著名核桃品种研发单位引进新品种20余个,建成占地面积150亩、保存核桃良种基因100余个的核桃良种基因库。还与中国林科院达成了核桃品种观察试验站建设协议,与山东省农科院果树所达成了新品种区试基地建设协议。
现在,全市已形成从核桃苗木繁育、建园定植、核桃加工到管理技术输出的一体化核桃产业链条,同时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营销团队。仅仅汾阳一地,目前就发展规模以上加工企业30余家,年加工核桃3.5万吨。核桃专业合作社106个。这个市正常年景种植核桃收入2亿元,核桃加工2.5亿元,核桃苗木销售2亿元,输出技术劳务5000万元。在离石区,枣林乡率先实施高级换优,在柳树局、梁家岔、任家山3个村上马核桃高接换优1000亩,每亩投资3335元,包括土地流转费3年1260元,苗木嫁接、施肥等2075元;积极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联系,为全乡核桃种植户购买核桃种植险,每亩核桃保险费84元,农户自交8.4元,最高保额为每亩600元,为农民增收脱贫保驾护航。
全市乘势而上,按照“良种化繁育,标准化建设,科学化管理,产业化发展”的要求,迅速铺开核桃林提质增效工程。“十三五”期间,全市新发展核桃经济林80万亩,高接换优30万亩,全市核桃种植总面积达300多万亩,正常年景销售收入6亿元,全市各类核桃加工企业153个,年加工量4000万公斤,产值10亿元。核桃产业真正成为了农民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摇钱树”和“致富树”。(记者 梁瑜)
吕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