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时节,记者走进福安市下白石镇下岐村,只见一排排楼房沿山坡而列,背山向阳、视野绝佳。望着眼前这安居的景象,很难想象,二十几年前,下岐村的连家船民还过着海上漂泊、以舟为家的苦日子。

“没有连家船民的小康,就没有全省的小康。”1998年底,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习近平在福安主持召开连家船民上岸定居现场会时表示,“要让所有的连家船民都能跟上全省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实实在在地过上幸福生活。”

经过多年努力,宁德2.4万连家船民告别昔日破败的小木船,现已全部搬迁上岸,找到发展新路。一个个像下岐村一样的上岸定点村,为他们带来了稳稳的幸福。而美丽的下岐村,则被称为“闽东连家船民上岸第一村”。

结束漂泊“搬上来”

“我有兄弟5个,全家18口人和所养鸡鸭,都挤在长9米、宽2米的船上。后来实在挤不下,家里添了一条船,给大哥分家住。天气好时开船打鱼,上岸与村民交换粮食,生火煮饭、吃喝拉撒全在船上。”谈起船上的生活,下岐村村民江五全感慨万分。

下岐村党支部书记郑月娥告诉记者,过去连家船民长年困在海上,时常经受台风、浪潮的威胁,是无财产保障、无生命保障、无教育保障的“三无”群体。“一条破船挂破网,祖孙三代共一船,捕来鱼虾换糠菜,上漏下漏度时光”,就是船民生活的写照。

下岐村渔民广场一角

下岐村渔民广场一角

蓝天白云下的下岐渔村,街道干净,环境整洁。

蓝天白云下的下岐渔村,街道干净,环境整洁。

渔村旧貌(资料图片)

渔村旧貌(资料图片)

村民与海鸟和谐相处。

村民与海鸟和谐相处。

渔村旧貌(资料图片)

渔村旧貌(资料图片)

在下岐村主村对岸,船民安居工程点已经启用。

在下岐村主村对岸,船民安居工程点已经启用。

下岐村迎来蛏子丰收季。

下岐村迎来蛏子丰收季。

渔村旧貌(资料图片)

渔村旧貌(资料图片)

1997年,福建省政协提供了一份调查报告,反映闽东不少村民仍住在茅草屋里,生存状态很差。这份报告深深触动了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习近平。

当年6月,习近平同志带队到闽东山区、沿海进行专题调研,组织撰写了《关于闽东农村扶贫开发与小康建设情况的报告》,除了反映“茅草屋”问题,还指出应尽快解决“连家船”问题。省里对此十分重视,出台一系列政策,帮助他们解决搬迁、就业等问题。

1998年和2000年,习近平同志两次到下岐村入户调研,并指示:“我们不仅使他们搬上来、住下来,还要让他们富起来,真正安居乐业过上好日子。”

在习近平同志的积极倡导和大力推动下,下岐村采取“分期分批,全面搬迁”的办法,投入资金700多万元,建成2个渔民新村、6个渔民安置点。

“第一轮上岸定居工程建设,按照渔民的生产生活习惯,通过采取统一征地、统一规划、统一建房、统一发放的形式,统一解决‘三通一平’。每户建房面积约40平方米,每人补助1300元。”时任下岐村党支部书记陈寿章说。

为引导渔民有序搬迁,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三带”作用,即带头主动搬迁上岸、带领挂钩户搬迁、带动观望等待渔民搬迁;制定“党员干部联系户”制度,每名党员及村干部挂钩联系5户渔民,帮助困难渔民度过“搬迁—上岸—定居—生活”适应期。三年时间里,下岐村共新建房339幢,安置渔民511户2310人。从此,下岐村连家船民全部搬迁上岸,告别了漂泊生活。

郑月娥清楚地记得,刚上岸时,船民住的还是吊脚楼,家家户户看起来都一样。为了方便工作,她自己动手绘制了一张图,详细标注了各家各户的情况。这张图,她当宝贝一样带在身边。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船民对住房的需求也不断提升。2011年,宁德市出台《关于实施“船民安居工程”的意见》,福安市随即下发《“船民安居工程”实施方案》,把“船民安居工程”列为“十二五”民生工程和为民办实事项目。历经数次提升,船民们陆续住上了宽大舒适的新房子。

“住下来”,还要“富起来”

为了帮助船民实现安居乐业,福安市结合下岐村等安居点实际情况,专门制定22条优惠政策,引导船民大力发展养殖业、海上捕捞业、海上运输业、商贸旅游业等,推动船民脱贫致富。各级各部门为连家船民解决教育、生产、生活等帮扶资金,为上岸船民提供小额信贷资金用于发展生产。

“我们坚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积极落实‘1331’党建工作机制,以提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为抓手,着力增强党组织战斗力,带领船民实现搬上来、住下来、富起来的安居致富梦。”郑月娥表示。

在党建引领下,下岐村迅速凝聚起一股强大的力量,推动这个“新村”实现转型升级。

在下岐村北斗都海域,现代化网箱养殖有序分布。村党支部组织村民发展2000多亩名、特、优、新品种鱼类网箱养殖,鼓励村民进行远海捕捞,并对接市场监管、税务等部门,为上岸村民经营海产批发、销售等提供优惠政策,联系邀请福安市相关部门的专家到养殖区现场指导养殖技术。现在,村里已形成了以弹涂鱼养殖、大黄鱼网箱养殖、海鲜批发、水产销售为主的渔业特色产业链。

在致富带头人江成财的努力下,建筑业成为下岐村的支柱产业。他带领20多名村民从事桩基施工,人均年收入可达10多万元。

下岐村立足海洋经济,大力推进海洋捕捞业,现有海上捕捞渔船420艘。此外,部分村民发力远洋捕捞业,合资入股购买远洋捕捞船。

水产养殖、海洋捕捞等做大做强后,商贸业随之繁荣。村里将原有的船寮、连家船等保留下来,发展观光旅游业,带动村民致富。下岐村村民刘秀梅在下白石镇区开设了“渔家小鲜”餐馆,6个包厢时常爆满,如今已在进行扩建。

“下岐村从搬上来、住下来到富起来、靓起来,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关心关怀,也离不开党建引领和村民的不懈努力。”郑月娥说,连家船民成功转型,演绎着幸福生活图景。

如今,下岐村实现发展跃迁,村集体收入从1990年的0元变为2020年的63万元,村人均收入从1997年的972元增长到2020年的25100元。面朝大海,依山而居,连家船民日子越过越好,成为闽东海上乡村振兴的一块样板。“我们将牢记‘搬上来、住下来、富起来’的嘱托,接续乡村振兴,让村民实现‘住有所居、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幼有所学’的美丽家园梦。”面对未来,郑月娥信心满满。

(本版图片均由范陈春 吴庆堂 摄)

记者手记

保持滴水穿石的韧劲闽东连家船民上岸第一村下岐村,是中国“摆脱贫困”最生动的写照之一,谱写了“中国扶贫奇迹”的精彩篇章。

“忆往昔居住小木舟,满江漂泊;想今朝岸上建新房,倍感党恩。”这一副对联,张贴在下岐村许多村民的家门上,道出他们的共同心声。没有党和政府的关怀,连家船民“搬上来、住下来”的梦想难以实现,更谈不上脱贫致富奔小康。

扶贫搬迁,是我省扶贫开发实践中的经典做法。搬迁涉及千头万绪,各项政策、部署要想取得实效,最终还得依靠党的基层组织及广大党员干部去落实。连家船民最关心的上岸、定居、致富等各个环节多年来得以扎实推进,关键在于把好政策落到群众的心坎上,真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主动接受“输血”,积极自我“造血”。

回顾下岐村的发展史可以看出,下岐村两委始终冲锋在前,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让基层组织焕发出强大的战斗力,实现了“班子强起来、村子富起来”的发展愿景。在村两委工作二十多年的老党员汤春明、致富不忘带领乡亲们走出去的党员志愿者江成财、放弃福州工作回乡打拼的村支书郑月娥……这里的村干部和党员带领群众一任接着一任干,“从无到有、脚踏实地、奋勇拼搏、共同致富”。这16个字,是下岐村多年奋斗小康路的总结,贯穿着闽东人民“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精神内涵。

新时代、新征程,广大党员干部仍要保持滴水穿石的韧劲,赓续脱贫攻坚精神,努力推动各项工作迈出新步伐,在增进民生福祉上取得新进展,接续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

(本版图片均由范陈春 吴庆堂 摄)

生活越过越美好

讲述人:江成财(下岐村村民)

我叫江成财,今年54岁,是下岐村的一名党员。二十几年前,我家还在船上——六口人挤一条长7米、宽2米的小木船。从我记事起,这条船就是我对“家”、对“房子”的最初印象。父母捕鱼时,用绳子把我系在船头,生怕我掉下水去。由于常年在海上漂泊,我文化程度低,这是我的一大遗憾。

我清楚地记得,1999年,时任村支书陈寿章三天两头来我们渔船上宣传上岸政策。有机会离开渔船,我激动得难以入睡,第一个站出来响应。我不想让孩子再走我的老路,心想着一定要让他们上岸,接受教育,改变生活。

我是我们村第一批上岸的船民,当时分配的房子面积虽不大,但环境比原先好太多了。政府免费给宅基地,又配套了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还帮我们贷款用以装修。之后,又年年给我们送鱼苗、送技术、送资金,帮助大家发展水产养殖业、捕捞业和贸易业,村委会也不断鼓励我们尝试做一些新的营生。

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我干过一段时间滩涂养殖,养过野海参,还清贷款的同时攒了一点钱,日子渐渐好起来。

2004年,我和十几户村民一起贷款,买了第一台桩机,带着大家从周边的工地干起。我们船民不怕苦不怕累,逐渐做出一些名堂,后来便以每年增加一台桩机的速度发展壮大起来。到如今,建筑业也成为我们村的支柱产业之一,我很开心。

2013年,村里的船民安居工程开启。村里争取到省市相关部门的600多万元补助,农商银行向每户贷款6万元,分三年期还款,大大降低了各家的负担。2015年,我们120户村民住进了面积近100平方米的新房,别提多舒心了!

回忆过往,是党和政府让我能够过上新生活,这份恩情我永远不会忘。作为一名党员志愿者,现在我有空就到村委会来,尽我所能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村民,把下岐村的故事讲给更多人知道。

(本版图片均由范陈春 吴庆堂 摄)

传承

渔村唱响“五新”序曲

夏日炎炎,但凭海临风的下岐村,因其“连家船民上岸第一村”的大名和渔村特色,依然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村里新建成的渔民休闲广场和渔民花园等地,常见游客们的打卡身影。

近年来,下岐村开启美丽乡村建设新模式,入村道路白改黑、村道提升、村级公共服务设施等环境提升工程纷纷上马。村里建成了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民富中心,规范设置了便民服务中心、党群活动室等配套设施。同时,加大对房屋外立面和坡屋顶的改造,全面开展环境美化绿化,完善户厕改造和污水集中处理管道,房前屋后乱搭建、乱堆放得到整治,村容村貌得到了大幅提升。

2019年,下岐村被列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以促进农村全面进步、渔民全面发展为主线,村里立下“五新”目标:产业发展形成“新格局”、生活水平实现“新提高”、乡村面貌呈现“新变化”、乡风民俗形成“新风尚”、乡村治理健全“新机制”。

实现“五新”目标,既要做好“面子”,也得做好“里子”。在大力推进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下岐村也在狠抓精神文明建设,通过文明乡风引领渔民新生活,让大家的脑袋也跟着“富起来”。

村里以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为主阵地,成立移风易俗志愿服务队、党员先锋志愿服务队、夕阳红志愿服务队、渔江女志愿服务队、爱心医护志愿服务队、渔家梦志愿服务队、携手扶贫志愿服务队、平安下岐志愿服务队等八支队伍,通过深入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系列活动,举办“文明家庭”“和谐家庭”评选活动,引导村民对家庭教育的重视,激励村民自觉成为文明实践的主体,让村民获得更多幸福感、安全感。

“我们村的历史大家可知道,就让我来给大家讲一讲吧……”暑假期间,就读于下白石中心小学的江巧鸣作为小小讲解员为同学和朋友讲解了好几次下岐村的发展史,让她的暑假生活收获满满。

“我们希望让下一代深刻了解连家船民上岸的历史,体会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引导他们热爱生活,尽快成长为有知识、有担当的未来建设者。”村支书郑月娥告诉记者。

(本版图片除资料图片外,均由范陈春 吴庆堂 摄)(记者 范陈春)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