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陶朱公的养鱼经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养鲤的经验是相当丰富的。值得特别提出讨论的有下面几点:
其一,他在“六亩”池中建有“九洲八谷”,使鱼能在池环绕“九洲”游行,不觉面积小而感到如在广大的江湖中一样;同时不游动时,可在洲侧或谷中休止,以洲谷作为隐蔽之所,这说明他在养鲤上很注意到鲤鱼的生活环境,而作出这样的设计。 除了在捕捞时有了障碍物和低凹地,可能影响起水率之外,平时对于鲤的生活充分创造了优良的环境。
其二,谷是池中下陷的地方,“八谷”就是有八个凹地,这样池底有深有浅“谷上文水二尺”,就是浅水,“谷中立水六尺”,就是深水。整个6亩池子,既是亲鱼饲养池,又是解化池,又是幼鱼饲养池,所以既有深水又有浅水是必要的,如气温过高或过低,深水影响较少,鲤鱼可以在深水地点隐藏,亲鱼在生殖季节,幼鱼的活动,都以浅水为适。因此,养角经介绍了不同季节、不同生长阶段的鱼所需要的不同环境。
其三,养鱼经是以鲤为对象,这正是总结群众养鱼经验的结果。可以推想,当池塘养鱼才开始的时候,必定有不少种鱼自天然水体中捕来而放在池中试养,其结果可以推想
得到,其中有些鱼养不活,也有些鱼养活了,但不繁殖;只有鲤,在池中养得活而又能繁殖,这是成功经验,逐渐推广,而奠定了鲤为当时唯一的养殖对象。养鱼经所述,主要是用鲤亲鱼进行自然繁殖,其方法是简单而有效的。
陶朱工理财十六则
其四,养鱼经指出6亩池放3尺长的雌鲤20尾,3尺长的雄鲤4尾。据刘宠光的考证,3尺长等于现在的尺度1.8市尺(60厘米),60厘米长的鲤应该有3公斤以上,作为亲鱼是适合的,一般亲鱼宜大不宜小。雌雄配合是5:1,表面看起来似乎雄鱼少些,但是,我们可以从另一方面考虑问题,就是20尾雌鱼不是同时排卵的,排卵时期必定有早有迟,而雄鱼精子在生殖季节中,总是陆续在成熟,随时可用,所以雄鱼虽少,也可以不致过大影响受精率。
其五,养鱼经主张“二月上庚日内池中,令水无声,鱼必生。”战国时代的二月恰是夏历的12月,于12月将亲鱼放入池中,离生殖期还有3个月,一方面使鱼习惯于池塘的环境,一方面在冬季运鱼的确有便利的地方;此外,亲鱼人池之后,令水无声,就是要安静,不要干扰它们,都是合理的。
范蠡与xishi
其六,在放养亲鱼之后,隔一整年捕捞部分20-60厘米长的成鱼;第二年又捕捞20-80厘米长的成鱼,同时留40厘米长的2000尾作种。因此,可以看出,从第二年起就是大小混养,大小鱼食料各有区别,对天然食料基础的利用率比之纯养大鱼或小鱼为高。
其十,养鱼经充分说明池塘养鲤获利之厚。虽详细帐无法算,但是完全符合贾思勰所说“终天靡穷,斯以无货之利也”。这对于推动养鱼生产来说是有现实意义的。
总起来说,范蠡的养鱼经,虽然篇幅不大,但是很可以看出我国池塘养鲤在当时确已积累了丰富而可贵的经验,有些即到现在还有可取之处。其中虽有一些受了神奇传统的束缚,如“内鳖则鱼不复去”之说,不免迷信,但这不是主要部分。